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籼稻丰优香占制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焕银 《种子科技》2005,23(2):105-106
丰优香占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优质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优质恢复系R654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主要特点是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现将丰优香占杂交制种技术及大田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丰优香占(原名25优654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粤丰A与R654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产组合,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0056.该组合生产的稻米经农业部稻米质量测试中心测定,12项理化指标均在二级标准以上,俗称"赛泰米",是国内目前三系组合中最优的.现结合我市实践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国梁 《种子科技》2006,24(2):60-61
丰优香占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粤丰A与R6547配组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56)。  相似文献   

4.
丰优香占由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育成,2002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由于该品种米质达到和超过了泰国大米,即获"赛泰米"美称.2001年盱眙县开始示范种植,加工的大米并注册了"赛泰"商标,该米在2001年江苏省首届优质稻米产销衔接暨订单洽谈会上,引起了南方各大粮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丰优香占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三系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余庆县2004年引进,2006年已发展到334hm2,试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丰优香占表现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沈明 《中国种业》2003,(8):33-33
优质杂粳常优一号由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用武运粳7号与R25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1年12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我市1999年引种,已示范试种4年,通过品种的比较试验,对品种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多项目研究,认为常优一号品种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米质优、效益高,适合本地大面积种植。1品种特性稳产性好全市对4年常优一号200hm2示范代表面积的调查统计,平均667m2产635kg,比大面积常规品种增产5.3%。年度间、各示范点间产量的变幅相对较小,管理较粗放的田块单产600kg以上,高产示范方单产达668kg。米质优…  相似文献   

7.
志远油8号是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选用ZY 20 A×ZY 08 R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在遵义县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单产达181.4 kg/667 m2,比遵义县油菜平均单产149.6 kg/667m2增加31.8 kg/667m2,增产21.3%,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K优8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最新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1~2002年在全国区试中表现突出,2003年通过国审.是目前国内杂交籼稻中高产与优质相结合较好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Ⅱ优084是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Ⅱ-32A与镇恢084配置而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参加国家级大区生产试验,2003年报请国家审定。该组合经多年鉴定和试种,表现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已被江苏省农林厅列为“十五”重点示范推广新组合。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鉴,平均667m2产量616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8.36%和5.27%,均达极显著水平,列12个参试品种之首。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试,平均667m2产量622.7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特优559增产15.08%和4.98%,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耐密超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顺单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顺单6号系安顺市农科所针对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海拔落差大,光照差,积温低等生态、气候条件和土壤瘠薄、干旱频繁等客观条件,对引进的P类群自交系和Mo17自交系通过导入北方血源和地方血源基因,进行定向选育而成的耐密、超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8年参加贵州省"十一·五"重大专项"超级玉米品种示范",在安顺市海拔1400m的地区最高单产达933.1kg/667m2,"百亩"连片单产达814kg/667m2,该品种适宜在贵州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黄籽双低两系杂交油菜油研10号2004年在251 hm2(3 372 kg/667 m2)面积上实现了平均单产62.3 kg/667 m2的制种产量,其中15.3 hm2(229.5 kg/667 m2)连片平均单产达88.8kg/667 m2,高产农户平均单产高达170~190 kg/667m2;高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母本结实率高,有效角率达72%~87%,平均角粒数达18.4~19.8粒,结实系数迭13.4~17.4.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改良母本,提高母本的自然结实率;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地势开阔向阳、风向条件好的制种隔离区制种;增施复合肥,调节制种亲本对营养元素的均衡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天丰优26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天丰A与盐恢269配组,于2002年育成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6年1月天丰优269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3.
“贵杂二号”系核核不育两用系优质杂交油菜,199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农业部列为“九五”十大推广技术油菜优育品种之一。该品种育性稳定,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杂交种纯度高。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种纯度及制种产量,1994~1997年进行了“贵杂二号”高产栽培制种技术的研究,使制种平均产量达到了45kg/667m‘,最高达66kg/667m’种子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现将其关键技术综述如下。l选好制种基地,搞好rt向承包制种产量的高低,制种质量的好坏,除受亲本纯度的影响外,制种基地的选择发重要。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  相似文献   

14.
D优 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 D70 2 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 5 2 7配组而成 ,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 ,制繁产量高 ,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1年通过四川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现正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产量表现  1999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 ,平均单产 5 4 5 .0 kg/ 667m2 ,比对照增产 4 .93% ,2 0 0 0年续试 ,平均单产 5 4 5 .4 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2 .94 % ,居优米组首位。 1999~ 2 0 0 0年贵州省区试 ,两年平均单产 5 5 8.8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8.83% ,达极显著 ,居迟…  相似文献   

15.
《作物育种信息》2006,(8):16-16
2000年春在海南用广东省农科院的天丰A与自育优质强恢复系镇恢084测配,夏季在江苏句容进行杂种优势鉴定,杂种优势及综合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2001年在镇江农科所进行新组合比较试验,单产9.41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2%,达极显著水平。2002~2004年分别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闽玉糯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以自交系9374为母本、959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种.生育期82~85 d(采青),株高183.4 cm,穗长17.5 cm,穗粗4.4 cm,穗粒数240~265粒,果穗圆锥型,籽粒白色,千粒重235 g.植株中矮秆,叶片挺拔,半紧凑,穗型美观,秃尖少,鲜穗蒸煮粘、香、软,皮薄,口感好.于2002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闽玉糯1号".优质种子是高效栽培的关键,制种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品种的推广进度与效益.为探索具有福建省气候特点的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2003年春季开始大面积示范验证,单产杂交种子150 kg/667 m2以上的闽玉糯1号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绵杂麦168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绵杂麦168是绵阳市农科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敏型两用不育系MTS-1和恢复系MR168组配而成.其丰产性突出,在1.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达到571kg/667m2.创造了四川盆地小麦单产新记录:其品质优良.各项指标都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抗病性突出,适应性广,在四川及长江上游地区具有重大推广价值.故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大面积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聊玉18是聊城市农科所玉米育种专家候廷荣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该品种于200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全省667m2产500~600kg的地块种植.在我公司与农科所联合开发生产经营聊玉18的过程中,发现该品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好,适应性强,是夏播玉米区比较理想的推广品种.但其制种产量低而不稳,现就提高其制种产量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农华101在伊犁河谷大面积制种,最高单产599kg,平均667m2产量达到480kg以上,要提高制种产量,不仅要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长习性进行全面、彻底的了解,还要在基地选择和田间管理上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农华101在伊犁河谷大面积制种,最高单产599kg,平均667m2产量达到480kg以上,要提高制种产量,不仅要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长习性进行全面、彻底的了解,还要在基地选择和田间管理上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