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粉拟青霉菌在一级菌种生产过程中的培养基选择、培养时间与发芽率、产孢状况之间的关系等多项指标的试验研究 ,选择出最适合生长的一级固体培养基配方及最佳的培养时间 ,使一级固体菌种具备产孢早、产孢多、且投入二级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具备生长快速、产孢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幼虫病原真菌—粉拟青霉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肖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编号为920909—Z26)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相似文献   

4.
5.
粉质拟青霉菌的主要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质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的形态、致病机理、生活习性、杀虫范围、生产事项、施药条件、施药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表明粉质拟青霉菌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微生物真菌杀虫剂,值得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6.
粉拟青霉菌对小蠹虫等多种森林有害昆虫具有较好的致病性,但粉拟青霉菌的生存繁衍及对有害生物的致病效果均受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针对温度、湿度、营养物质、pH值等生态因子对粉拟青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产孢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湿度、营养物质、pH值等生态因子对粉拟青霉菌菌落的生长及产孢量均有影响,从中探寻出适宜粉拟青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及产孢量的温度、湿度范围,有利的营养物质及适宜pH值.  相似文献   

7.
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微生物制剂实验中心与西南林学院开发研制成功的粉质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Dickson et Fries)Brown et Smith)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杀虫剂。介绍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用米糠进行粉质拟青霉菌产品生产的实验,结果为最适宜温度是14℃~18℃。  相似文献   

8.
二斑栗实象在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峨山县1a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是防治地下幼虫的最佳时期。6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时间。用粉拟青霉菌防治地下幼虫药效达86.9%,树冠成虫防治药效为64.3%。地下幼虫和树冠成虫防治的最佳剂量均为22.5kg/hm^2。喷施粉拟青霉菌最好选择雨后晴天无风的早晨和傍晚,防治地下幼虫喷药后应立即进行翻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粉拟青霉菌对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感病致死力 ,致病机制 ,致病力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的研究 ,以及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板栗剪枝象和二斑栗实象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粉拟青霉菌是一种高效微生物杀虫剂。其田间防治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平均感病死亡率分别为 77 3%和 77 8% ,说明该致病菌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粉拟青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冬季自然感病的马尾松毛虫上分离到的粉拟青霉,经回接试验确证为病原菌;在低温下其对原始寄主有较高毒力,经初步筛选拟F9002菌株为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12.
粉拟青霉对华山松木蠹象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在室内初步测定了3个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株系对华山松木蠹象的感染致死率。结果表明:粉拟青霉RCEF0401,RCEF0402和RCEF0301这3个菌株对华山松木蠹象平均感染致死率分别为85%、85%和82.5%,三者间的感染致死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对虫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方法,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检测以及产品的包装、贮存、运输进行了详尽论述,为该菌的规模化生产及其防治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南重大森林害虫-纵坑切梢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产业化关键问题,探讨该菌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相关的各项生产参数,以及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与之对应的质量检测内容、标准、方法;概述其林间应用技术,林间试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对松小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蠹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回接及菌种鉴定,确定了粉拟青霉ynaf 0401菌株。在观测了解了该菌株的寄生特征、菌落形态特征以及菌株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存储、运输及林间应用中影响粉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部分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有利于该菌孢子的保存,常温20~26℃不耐孢子的存放,而热风干燥处理孢子的温度不能高于41℃;湿度越大越利于其孢子的自发萌发,以高于95%为佳;菌株孢子萌发率受杀菌剂、抑菌剂的影响较大。菌株可以通过多次回接、分离、生物测定而实现菌种的复壮。  相似文献   

16.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和白僵菌主要生理特性及毒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5℃条件下 ,粉拟青霉 (Paecilomycesfarinosus)南北株系和白僵菌 (Beauveiabassiana)在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 79 8%、6 7 2 %和 78 4%。而当RH为 90 %以下时 ,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 ,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 2 5℃ ,粉拟青霉均为 2 0℃ ;15℃以上时 ,S -Pf菌株萌发率高于N -Pf菌株 ,15℃以下相反。在PDA培养基上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 ;N -Pf最适生长温度 ;产孢温度为 2 0~ 2 5℃ ;S -Pf则为 2 0℃ ;在 2 0℃以上 ,Bb对马尾松毛虫的感染率高于粉拟青霉 ,但在 15℃以下 ,粉拟青霉则明显高于白僵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