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光肩星天牛幼虫病原真菌—粉拟青霉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肖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天敌种类和自然死亡率调查研究,从罹病死亡的幼虫虫体上分离出一种真菌菌株,做室内致病力测定,寄生死亡率达88.89%。再分离后,所得菌种与接种用菌种完全相同,经鉴定为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此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15℃-25℃。 相似文献
3.
4.
5.
粉质拟青霉菌的主要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质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的形态、致病机理、生活习性、杀虫范围、生产事项、施药条件、施药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表明粉质拟青霉菌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微生物真菌杀虫剂,值得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6.
粉拟青霉菌对小蠹虫等多种森林有害昆虫具有较好的致病性,但粉拟青霉菌的生存繁衍及对有害生物的致病效果均受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针对温度、湿度、营养物质、pH值等生态因子对粉拟青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产孢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湿度、营养物质、pH值等生态因子对粉拟青霉菌菌落的生长及产孢量均有影响,从中探寻出适宜粉拟青霉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及产孢量的温度、湿度范围,有利的营养物质及适宜pH值. 相似文献
7.
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微生物制剂实验中心与西南林学院开发研制成功的粉质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farinosus(Dickson et Fries)Brown et Smith)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杀虫剂。介绍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用米糠进行粉质拟青霉菌产品生产的实验,结果为最适宜温度是14℃~18℃。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粉拟青霉菌对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感病致死力 ,致病机制 ,致病力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的研究 ,以及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板栗剪枝象和二斑栗实象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粉拟青霉菌是一种高效微生物杀虫剂。其田间防治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平均感病死亡率分别为 77 3%和 77 8% ,说明该致病菌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经对昆明石林、曲靖陆良等地采集的松小蠹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回接及菌种鉴定,确定了粉拟青霉ynaf 0401菌株。在观测了解了该菌株的寄生特征、菌落形态特征以及菌株显微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存储、运输及林间应用中影响粉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部分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有利于该菌孢子的保存,常温20~26℃不耐孢子的存放,而热风干燥处理孢子的温度不能高于41℃;湿度越大越利于其孢子的自发萌发,以高于95%为佳;菌株孢子萌发率受杀菌剂、抑菌剂的影响较大。菌株可以通过多次回接、分离、生物测定而实现菌种的复壮。 相似文献
16.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和白僵菌主要生理特性及毒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5℃条件下 ,粉拟青霉 (Paecilomycesfarinosus)南北株系和白僵菌 (Beauveiabassiana)在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 79 8%、6 7 2 %和 78 4%。而当RH为 90 %以下时 ,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 ,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 2 5℃ ,粉拟青霉均为 2 0℃ ;15℃以上时 ,S -Pf菌株萌发率高于N -Pf菌株 ,15℃以下相反。在PDA培养基上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 ;N -Pf最适生长温度 ;产孢温度为 2 0~ 2 5℃ ;S -Pf则为 2 0℃ ;在 2 0℃以上 ,Bb对马尾松毛虫的感染率高于粉拟青霉 ,但在 15℃以下 ,粉拟青霉则明显高于白僵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