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里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1.生物多样性的性质生物多样性可概括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分样性。物种多样性是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国接依赖于人类通过农、林、牧、说业活动所获取的动植物资源。地拽上至少有人5万种相初可供人类使用,约早在一万年前,人类眈一倡不断获取自影界的动懂初资源,至多利用的使物仅3.5万种。现代工业中提大一跳分原料四接获间接来蠢于野生动尽物…  相似文献   

2.
拯救物种     
《湖南林业》2014,(9):1-1
生物物种的减少,会导致地球生态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有意识地保护、拯救生物物种,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开展物种拯救,就是要使95%以上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80%的重要生境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保护野生植物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植物物种的潜在利用价值无可估量,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药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它生物也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生存。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无数类型及其遗传的性状,这些遗传性状及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保存在整个植物界的物种之中。植物界的物种作为一个天然的基因库,是自然界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人类就失去了一种独特的基因库,并将永远失去利用它的可能性,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而植…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之巅青藏高原是自然演化的天然实验室和物种“进化的摇篮”,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高山花园。这里生存的1.2万种维管植物,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将植物的生存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你或许不知道,这里不仅是“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还是许多物种“进化的摇篮”。早在100多年前,青藏高原便是植物学家和植物爱好者的圣地。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等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还提供了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生物圈环境。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的繁荣,因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在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没有植物界共存,人类是不可能生存于地球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了最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维生素、纤维素等几大食品要素及植物所有的次生产物;还为人类提供各种药物、激素、抗生素类,维护着人的健康和治疗各种疾病;也为人类提供各种衣着、建筑材料和能源等等。现代生物学使人们相信植物所拥有的各种基因资源将更会造福于人类未来。世界上目前估计的种数为500万种至5000万种,10倍之差的估值,表明人类对物种的认识是多么不足,世界上已知的高等植物种估计最多只占可能总种数的50%-70%,低等植…  相似文献   

7.
在丰富的植物世界里,许多植物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自制养分。为了生存,它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获取能量方式——寄生。这些植物约占地球上全部植物种类的1/20。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类为优势物种并不断繁衍扩张以来,地球已经进入被某些地质学家称为“人类世纪”的新时期。草原和沙漠首先成为人类向自然索取的对象,成为“人类征服自然”这一错误观念的练兵场。自然界饱受人类社会不公正的待遇,从而使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巨大扭曲。  相似文献   

9.
植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林虹,王胜兴植物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自从人类出现时起,便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取食野果、钻木取火、烧柴取暖、草药医伤……正因为地球上有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人类才得以进化繁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开发植物资源的天地日...  相似文献   

10.
珍爱森林即珍爱万千生物的家园陈启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基本生存以及实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植物新品种戴雄武植物是地球上最大的、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它是人类的一大笔财富,如何对其科学利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科技时代的来临,专家们对植物进行了多方位的开发,纵观全球,根据各地多年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荒漠是地球上一类特殊的生态地理区域,它既是地球生态灾害的源头,又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潜在空间,它既充满危机,又饱含了希望,充分展示了荒漠独特和脆弱多变的特征。荒漠地区蕴藏着天然特有品种和品质的经济植物、动物和药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子系统。由荒漠地区各类生物和环境构成的陆地荒漠生态系统,在保障着全球41.3%陆地面积和20亿人口生存的同时,还为人类保存了许多特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  相似文献   

13.
“鸟儿王国”在呼救文/柏立席一位生物学家说:“如果地球上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因为昆虫的力量超过鸟类,所有的植物就会消失”。———代题记鸟儿是人类亲密的伴侣和朋友。古往今来,鸟类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和吟咏的对象。杜甫的“两个黄鹂鸣...  相似文献   

14.
奇妙的植物适应性无论在高山还是在平原,也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沙漠,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都有各式各样的植物在那里生息繁衍。环境条件影响着植物的分布,植物对环境也有各种各样的适应性。植物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为了家族更好地生存,经过长期的进化演变,它们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总和.包括不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含的基因和形成的生态系统。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大家都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地球上的生命群落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食物链组成的生态网。网与网纵横交错.各个物种及其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就像网丝及其交叉关系.网丝越多.说明生物多样性越大.网的结构就越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根网丝被破坏.即一个物种灭绝.整个网还能支撑.如果物种灭绝到一定程度.整个网则必然毁灭。人类也是这张网上的一根丝.与其他物种有着共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正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这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目前,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无论是高山平原、丘陵沼泽,无论是江河湖海、沙漠极地,无论是热带、温带、寒带,到处都有植物的踪迹,它们在不同纬度地带、地质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全力以赴、竭尽所能,生长成了森林、草原、荒漠、冻原、苔原、水生等若干植物群落或植被类型。它们以多彩的身姿和美丽的季相变化,把适应自然、与自然合拍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文摘     
地球上假如没有森林,其后果将是:生物产量的90%被消灭,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会灭绝;地球上70%的淡水将白白地流入大海,人类将会出现用水危机;90%的动物植物,因没有森林蓄水,将面临干旱的威胁;生物碳化物将减少70%,地球上二氧化碳将大量增加,生物放氧将减少67%,地球将升温,人类生存会受到严重威胁;风沙将大量增加,有的地区将增加60%而到80%,亿万人将毁于风沙灾害;人类得不到柴烧,得不到建筑和林副产品,经济生活将会遇到巨大困难;许多地区将发生洪水灾害,大批农田、城市等被洪水淹没;  相似文献   

18.
三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地球是现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存在的星球。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和自然科学高度发达的当代,自然界的变化更为迅速。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动物,能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来支配和改变大自然。人类要生存,就必须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地球陆地表面极蒲的一层物质就是土壤层,它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没有土壤层,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草木、谷物,不可能有森林或动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  相似文献   

20.
“红色警报”正在向人类发出   世界物种保护联盟 9月 28日公布了“ 2000年濒临灭绝物种红色名单”。根据这个红色名单,地球上大约有 11046种动植物面临永久性从地球上消失的危险,其中包括 1/4的哺乳类、 1/8的鸟类、 1/4的爬行类、 1/5的两栖类和近 1/3鱼类。科学家指出,物种灭绝的危机几乎全是由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这将严重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   这份红色名单是由世界物种保护联盟物种存亡委员会列出的,来自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大约 7000名物种专家共同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调查了全球各地约 18276个物种与亚种,红色名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