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峰 《现代农业》2014,(1):51-51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茄科作物,是薯芋类蔬菜中栽培最广泛的种类。既可做蔬菜,又可当主食,并有多种加工品,是供应期最长的蔬菜种类之一。在农业生产中采取马铃薯与玉米和各类蔬菜、瓜类进行间、套、复种,在栽培形式上,有裸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两种。春季栽培马铃薯多采用地膜覆盖,可以起到早熟效果,增加产值和经济效益,使低值蔬菜变成高值蔬菜,并且栽培管理方便省工。其栽培技术如下。一、选择良种选择抗病、高产、早熟种薯,如早大白、荷兰七、荷兰十五、夏波蒂等。种薯产地一般在高海拔冷凉地带。  相似文献   

2.
所谓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即在12月中下旬~2月上旬期间,将切好催芽的马铃薯薯块直接摆放在稻板田上,盖上稻草再配合其他一些措施的简易栽培方法。它彻底改变了原来旱地翻耕栽培马铃薯的方式,既省工。又可以充分利用稻草,解决稻草焚烧、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1500~2000奴,比种植小麦、  相似文献   

3.
冬闲田栽培马铃薯,如果采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 可以使马铃薯提早上市,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土壤选择应选择在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排水方便的微酸性轻沙土壤上栽培。黏性土壤土质黏重,通气不良爽水性差, 不利于薯块的发育,不宜种植马铃薯。利用收割后的晚稻田种植春马铃薯,一定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台田  相似文献   

4.
2月上中旬采用早熟脱毒马铃薯进行双膜覆盖栽培,可使马铃薯上市时间比常规栽培提前30—40天,且薯块大、商品性能好。一般亩产鲜薯1500—2000公斤。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由于马铃薯易栽培、产量高,在很多环境中都可以存活,是一种高产值作物。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生长水平,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的控制,从马铃薯选种开始,到马铃薯栽培管理,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控制,以提高马铃薯生长水平。1选择良种马铃薯品种性能直接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一般选择一些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一般选择马铃薯品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进行选择,各地对马铃薯品种的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品种选择,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护等一系列流程,阐述了马铃薯的栽培流程。通过这种流程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对生产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覆草覆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技术在青海省大通县于2002年试验成功。该技术能够在常规覆膜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地温,使马铃薯能提早成熟,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和效益;马铃薯覆草覆膜栽培时95%的块茎生长在覆草层中,收获也很方便;收获后结合深翻,将覆草翻于地下,使其充分腐熟,做到秸秆还田,可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是一项马铃薯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在高寒阴湿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冀东地区马铃薯的高产优质栽培,对冀东地区冷棚种植马铃薯各环节,包括冷棚的构建、种薯的选择与处理、覆膜栽培技术、田间管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集成一套冀东地区马铃薯冷棚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气雾栽培脱毒马铃薯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无基质气雾栽培技术是国内比较新型的快速繁育微型薯的一种方法,它同时具有高效和条件易控的优点。研究从马铃薯气雾栽培主要设备安装与选择,苗木的选择与定植,苗期管理关键技术、生长期营养液管理及马铃薯采收及储存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研究总结,制定出了较为适宜的马铃薯气雾栽培关键技术体系,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适应性广,产量高,栽培简单,易贮耐运,且营养丰富,用途多,不但可以鲜食、菜用,而且可加工成多种可口食品,种植者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河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是由于种植者对马铃薯特性了解不够,没有掌握马铃薯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生产中马铃薯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为提高马铃薯整体生产水平,现提出以下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对高海拔单作区马铃薯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怀利 《农技服务》2009,26(6):16-16
通过马铃薯"合作23"在六盘水高海拔草作区进行密度(4.5万~8.25万株/hm~2)试验,以建立马铃薯在高海拔单作区不同栽培密度下的栽培模式,在模型模拟寻优和示范验证的基础上,提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一般高海拔单作地区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大面积推广脱毒优良马铃薯品种提供了推广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马铃薯适宜种植地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1974年开始,对我国马铃薯栽培分区问题进行了历时7年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因地制宜地推行新品种及新的科研成果以促进全国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根据对全国各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以不同栽培类型为基础,结合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并依据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将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划分为4个栽培区域,即:1、北方一季作区;2、中原二季作区;3、南方二季作区;4、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本文具体地叙述了划分栽培区的科学依据和每个栽培区的界线及包括的省分和地区,并明确提出了各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方向、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大通县主栽作物之一.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在我县已应用多年.一般增产15%-20%,并且提前10-20d成熟,即早上市、早收益,是一项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根据我县多年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的实践经验,将主要丰产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江苏里下河地区栽培历史较长的蔬菜之一,一般在6月中下旬上市,此时由于受北方马铃薯大批上市的影响,价格低而效益差。近年来,本地部分农户采用双膜栽培的方式(即大棚 地膜),从而将马铃薯的上市期提前至4月中下旬,避开了马铃薯的上市高峰,提高了种植效益。据调查,采用该种栽培方式平均每亩(1亩=1/15公顷)可产马铃薯1100公斤左右,产值达2600元以上,纯效益为19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沙河市属冀南地区,西部山区春季栽培地膜马铃薯,已有多年历史,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播前准备1、品种选择沙河市西部区域春季地膜马铃薯栽培,一般选择生长期短、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从种到收约90天左右,主要适宜品种有费乌瑞它、早大黄、早大白等。2、整地施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排方便、耕作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应避开上茬茄科作物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09,26(3):28-28
<正>马铃薯以其营养价值高,耐贮藏而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栽培面积不断增加,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采取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抗病、高产、早熟的脱毒种薯,如早大白、东农303、鲁引一、尤金等。种薯产地一般在高海拔冷凉地带。选择适  相似文献   

17.
一、马铃薯秋播生长规律及最佳播种时期 根据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秋季栽培一般安排在8月中旬~11月上旬。该阶段的气候变化规律是由高到低,前期温度高、日照长,适宜于马铃薯的营养生长(茎叶生长),中后期温度逐渐变低,日照时间变短,适合马铃薯养分积累和块茎膨大。根据这一气候规律,马铃薯秋季栽培有秧就有薯,所以在管理技术上应坚持一促到底的原则,为马铃薯的高产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栽培管理上,栽培前期应加强土、肥、水的管理,促使马铃薯尽早形成强大繁茂的枝叶,为光合作用及后期养分积累、块茎膨大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后期温度低茎叶生长缓慢,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适合马铃薯的块茎膨大。但是秋播马铃薯所用种薯一直处于高温条下,再加上春薯收获与秋播之间的时间比较短(仅60天),种薯长处于休眠状态下,播种后出苗慢、而且不整齐,烂薯严重直接影响秋播产量,所以在播种前一定要经过催芽处理,待芽出齐后,再下种,否则出苗整齐度差,产量极低,所以秋播时期则主要根据气候变化情况确定,一般秋季气温较高时宜适当晚一些,气温比较冷凉时宜适当早一些,但一般宜安排在8月中旬,商品薯生产可提早3~5天,种薯应适当晚播3-5天。  相似文献   

18.
秋马铃薯套种油菜是彭山区岷江流域两岸的主要栽培模式,本文结合岷江流域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生产实际和农户种植习惯,从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格、移栽、大田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马铃薯在我县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亩产量一般在2500~3500公斤,多数马铃薯种植者在栽培管理方面都有一定经验和好的方法,但从整体看,在马铃薯栽培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会东县通过试验、示范,在县境内的野租、淌塘等海拔2 200~2500m的高寒山区,推广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由于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上市早,正是马铃薯市场淡季,市场价格较高,马铃薯收后还能再种上一季蔬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关键技术是:一、选用良种早春马铃薯应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鲜食、菜用型脱毒良种,上市早,效益高。我县推广的有会—2、抗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