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而且危害也最大,如何降低鸡群对本病的易感性呢?一、易感原因1、母源抗体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体内法氏囊抗体水平的高低,体内法氏囊病抗体越高易感性越低,法氏囊病抗体越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鸡法氏囊病发病呈现新的特点。目前,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就是在采取科学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科学地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针对国内强毒污染较为普遍的特点,肉仔鸡通常采用中等偏强毒力的法氏囊活疫苗,如梅里亚公司的法倍灵(IBD-Blen)。使用这类疫苗,必须要考虑几个方面,母源抗体的水平、免疫的均匀度、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肉鸡饲养期短,一般只需接种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鸡新城疫(ND)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蛋鸡除接种上述疫苗外,还需接种减蛋综合症(EDS—76)疫苗、鸡痘苗和禽霍乱菌苗。种鸡开产前使用ND、IBD和禽脑脊髓炎(AE)等油佐剂灭活苗,可使其子代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活疫苗(VAXXITEK HVT+IBD)的免疫效果,以最小出厂剂量(HVT:2 000 pfu/只)经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28 d后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强毒BC6/85株攻毒。攻毒后连续观察4 d,记录临床不良反应,至第4天剖检法氏囊。结果表明:试验鸡在临床上均表现正常;法氏囊剖检显示疫苗免疫组100%正常,攻毒组100%出现典型法氏囊病变。VAXXITEK HVT+IBD疫苗免疫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攻击能产生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5.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地方流行毒株(郑毒)人工感染30日龄的IBD阴性鸡,于感染前、后不同时间注射IBD高免卵黄液的试验结果表明,随高免卵黄液注射时间的推迟,防治效果随之下降。但即使在感染后72小时全群发病高峰时进行注射,死亡数仍比对照组减少20%。卵黄抗体与种鸡血清抗体关系基本一致。高免卵黄液来源丰富,制备简单,含有针对变异株或亚型的母源抗体,因此推广高免卵黄液被动免疫,对迅速控制流行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免疫时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失败。分析了导致免疫失败的各种内外因素,如病毒株的变异、母源抗体水平、外界因素、疫苗、免疫程序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杜云良  郭延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172-173,185
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雏鸡的疗效、抑制人工感染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致死鸡胚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药抑制IBDV致死鸡胚效果明显(P0.01),治疗效果与卵黄抗体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中雏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病毒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传染性法氏囊的特征是机体脱水、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  相似文献   

9.
范方胜 《农技服务》2014,(3):125-125
<正>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群最容易发生的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通过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有效的措施。而适合首次免疫(简称首免)的日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种鸡场种鸡免疫状况不同,雏鸡的母源抗体也不相同,所以首免日龄亦不同。本文主要介绍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首免日龄的确定方法。1、鸡新城疫的首免日龄①母源抗体的影响。种鸡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由卵黄传递给雏鸡,称为母源抗体。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保护力高,但  相似文献   

10.
试验用商品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三价活疫苗3倍、4倍和5倍剂量分别免疫10日龄法氏囊非免疫雏鸡,免疫后3d、7d、21d剖杀,观察法氏囊的变化;免疫后7 d接种ND疫苗,接种ND疫苗后14 d和21 d分别采血进行ND HI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IBD三价活疫苗5倍免疫剂量可引起法氏囊不可逆损伤,并对ND的HI抗体产生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丹俊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400-400,405
采取不同免疫方法,对不同采样时期的血清及乳汁进行鸡 I B D抗体效价检测,筛选出以 I B D弱毒苗加油乳苗同时接种,2 次免疫的方法制得的血清及乳汁中抗体效价较高,血清效价最高可达1∶64,乳汁中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32。此结果为研制乳汁抗 I B D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京郊某蛋鸡场后备鸡群"亚临床型"IBD的发生及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临床型"IBD在免疫鸡群中存在较为普遍,其发生可能与IBDV污染的鸡场中其母源抗体不能完全保护雏鸡群在早期免受IBDV的侵袭,和母源抗体干扰IBD疫苗免疫效果有关."亚临床型"IBD的免疫抑制作用,可影响到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并易使雏鸡发生大肠杆菌、枝原体等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3.
法氏囊病是近几年危害我区十分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固始县年饲养固始鸡 50 0万只 ,该病近二年在养鸡场中经常发生 ,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调查分析发现 ,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低。据此 ,作者修改了免疫程序。经生产中使用 ,效果很理想  相似文献   

14.
鸡法氏囊病(IBD)血清琼扩抗体阴性的5月龄非免母鸡,接种抗原量1.667×107.6TCID50的地方IBD细胞毒油乳剂灭活苗后4个月,鸡血清IBD琼扩抗体检查100%阳性,血清平均抗体水平大于1:7.8;鸡群所产的蛋中,至少有91.3%的鸡蛋卵黄IBD琼扩抗体检查为阳性,65.2%以上的鸡蛋卵黄抗体效价达1:4,平均卵黄抗体水平大于1:5.2,可抵御一般强毒的侵袭。母鸡免后6个月时,只有57.6%的鸡蛋卵黄IBD琼扩抗体检查为阳性,鸡蛋的平均卵黄抗体水平降到1:4以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建立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BDV抗原,证明该诊断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而且简便、快速。对52份病鸡各脏器病毒抗原检测表明,以法氏囊、盲肠扁桃体的检出率为最高。对人工感染鸡各脏器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脾脏首先出现病毒抗原。各脏器病毒抗原含量依次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脾脏>胸腺。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防鸡IBD的区域性流行,以当地典型发病鸡群的法氏囊为组织源,以蜂胶为佐剂,研制鸡IBD蜂胶囊毒组织灭活苗。室内试验表明,对10日龄AA肉鸡接种后,20、50d血清AGP抗体阳性率和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达100%;田间试验表明,对6批7~15日龄,3万多只不同品种的雏鸡免疫,未发生一起IBD;常规检验表明,该苗安全、无毒副作用,保存期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IBD细胞毒油佐剂灭活苗多次免疫易感鸡,制取高免血清效价1:64,提纯IgG抗体并用HRP标记同一IgG抗体,建立一种检测IBDV的敏感性方法──ELISA双抗夹心法。实验用盐析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IgG。酶标抗体E/IgGmol比1:43。方阵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体50ug/ml,E-Ab2稀释度为1:120,Ag灵敏度为1:3200;取代反应,抗原阻断反应,无关病毒对照试验均为阴性,并与AGP法对照实验.灵敏度高200倍。以上结果表明:本实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判定客观,对临床诊断IBD流行病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患鸡死亡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过程中的微血栓形成做了动态检测,并观察了补液抗休克治疗对IBD发病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早期死亡鸡重要器官(肺、心和脑)中微血栓检出率比早期病(未死)鸡和晚期死亡鸡显著增高(P<0.05);补液抗休克治疗可显著降低IBD患鸡的晚期死亡(P<0.001)。这说明重要器官的微血栓形成与IBD患鸡的早期死亡有关;而腹泻-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则是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蒋桂林 《农技服务》2008,25(11):107-108
雏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对养鸡业的危害较大。笔者通过对几起典型病例的诊治和研究,综述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及危害,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药预防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选用中草药组成方剂(下称抗囊病散),按1%的浓度添加于雏鸡饲料中,自1日龄起连续饲喂至30日龄时,进行人工感染IBDVBC6/85E31050.2mL/只。试验结果表明:在30日龄前,添加抗囊病散组雏鸡成活率高于不添加抗囊病散组,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5).人工感染IBDV后,添加抗囊病散组雏鸡保护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2.07%),统计分析有极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