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在饲料中用于预防和治疗传染病,但是动物性产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过量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文章主要就动物性产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制应用,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效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以继续发挥其在临床上强大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内酰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抗菌活性,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概况。为有效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感染机体和药物的性能及作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1929年,青霉素 (penicillin, PC)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1945年,头孢菌素 C(cephalosporine c, CS)被发现。 PC及 CS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的代表药物。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感染机体和药物性能及作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1929年,青霉素 (penicillin,pc)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1945年,头孢菌素 C(cephalos porine c,cs)被发现。 pc及 cs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类的代表药物。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了以…  相似文献   

5.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要规范使用抗生素,尽量减量使用,直至不用。一、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酶非法掺入生鲜乳可分解其中残留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使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有抗奶。为检测奶牛是否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部门开展了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测工作;而为了提高质检单位对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类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技术水平,农业部畜牧业司开展了对有资质的质量检测中心β-内酰胺酶类检测项目考核。本文即对历年考核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检测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今后质量检测单位顺利通过考核及其他性能实验室准确检测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共价键与细菌细胞壁合成有关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选择性好,是很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1].但近年来,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其疗效大大下降.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细菌对该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于细菌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引起的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严重问题[2,3].在对待产酶耐药菌的感染时,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将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保持甚至加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不失为一快捷、有效的方法[4].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抗菌作用机制,即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属于繁殖期杀菌药,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一直以来在临床上视为抗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在畜产品中残留也日趋严重。作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人工抗原合成、抗体制备以及近年来报道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免疫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抗生素根据环上是否还连有其它杂环的化学结构将其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兽用不多,此处不作介绍。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效基团基本相同,故使用时易产生混淆,用本类药物时要慎重选择;另外,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开环而失活,造成药效降低甚至无效,故使用此类抗生素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其在畜牧生产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的衍生物,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尤其对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病都有很强的杀伤能力,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在牛羊疾病预防与治疗中使用非常广泛,现在将常用的头孢类药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临床常用的主要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临床应用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螺旋体和放线菌高度敏感,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链球菌、李氏杆菌、坏疽及钩端  相似文献   

14.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要规范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使用,直至不用。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G(青霉素钾、钠)。由青霉菌等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是青霉素G(一种不稳定的有机酸)与金属钠、钾离子结合而成的盐。作用与应用:常作为治疗革兰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验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三个质量参数,证明此类试纸条的检测阈值与检测限一致,没有假阴性结果出现,假阳性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说明该试纸条具有可靠性,并且能快速、方便地检测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验证牛奶质量,保证检测结果有效由此证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荆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东北林蛙烂趾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东北林蛙患病趾处分离到1株溶血性致病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对2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表明,此菌对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氨曲南)高度敏感;对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如(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耐药性。说明可以考虑用氟喹诺酮类、头孢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防治东北林蛙烂趾病。  相似文献   

18.
牛奶中TEM1型β-内酰胺酶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中存在的抗生素残留是影响牛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来源主要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簇药物.近来出现了一种声称能分解抗生素的"抗生素分解剂"-TEM1型β-内酰胺酶.该酶能将青霉素类药物降解,将"有抗奶"变为"无抗奶"[13].但该酶只是将青霉素类药物水解,而不能将其完全除去,水解产物仍存在于牛奶中.  相似文献   

19.
动物源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于畜牧业预防及控制动物感染性疾病。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等原因,造成动物源食品中该类抗生素残留超标,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需严格控制其在动物源食品中的残留。作者就目前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理化检测法及免疫分析法等作一简单介绍,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以期为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在化学上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新卜内酞胺类抗生素则是在70年代发展半合成青霉素和头抱菌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留了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的结构特点和优点,却起着肝内酰胺酶(青霉素酶)抑制剂的作用。单独应用时,抗菌活性低,当其与卜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时,使许多产生卜内配胺酶的耐药菌,变成敏感菌,大大减少卜内酰胺抗生素的剂量,从而增加了效果。因此,这类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当前抗生素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半合成抗生素中最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在抗细菌感染中将开辟一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