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为红豆草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3条引物扩增共获得10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比率为97.12%,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个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为7.5条,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农多样性指数(I)均值分别为1.97、1.49、0.30和0.46。【结论】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表明,22份红豆草种质资源在遗传系数0.69处可聚为4大类群,其中2668号和1号单独聚为一类,与其他材料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针菇单核体的遗传差异。[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金针菇F1代20个单核体,对15条scot和9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 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对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有6条引物能扩增出条带清晰且具丰富多态性的带谱,共计扩增出327条清晰易辨的DNA片段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7条,占总条带数的87.77%。菌株的SCoT分析一致度GI值为0.187 5~0.937 5,其中W2和W3,W11和W12的一致度最大,为0.937 5;W15和W18的一致度最小,为0.187 5。菌株的ISSR分析一致度GI值为0.250 0~1.000 0,W3、W4和W9,W15和W17,W16和W19的一致度最大,为1.000 0;W14和W18的一致度最小,为0.250 0。这种低的遗传一致度充分表明了金针菇菌株系列单核体间具有的较大遗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达到0.55的水平时,SCoT标记的20个菌株可以明显地分为3组;当相似性达到0.66的水平时,ISSR标记的20个菌株也可以分为3组,其中W11、W18、W20 3个菌株是1组里共有的菌株。当聚到亚组时,W15和W17是共有的1组。[结论]该方法采用2种标记对单核体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金针菇育种中杂交亲本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科研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浙贝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贝母主产地磐安的浙贝母品种进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磐安地区的浙贝母遗传相似性平均为0.639 9,这表明浙贝母品种间有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同品种的狭叶贝母在不同地区种植,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试验结果还发现,相同品种不同个体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由此表明当前浙贝母种质混杂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36份菠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SC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CoT标记研究了36份菠萝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86条引物中筛选出18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09条带,其中13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为64.99%。经NTSYS软件分析,36份菠萝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93之间,说明SCoT标记能够揭示菠萝种质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36份菠萝种质完全区分开,并分成五类。  相似文献   

5.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份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36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2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9条,多态性比率为55.2%,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64~0.95之间.根据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富贵竹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迫切需要拓宽富贵竹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技术对福建和广东7个种源的巴戟天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能产生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用于ISSR分析,共扩增出15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占总数的78.81%.结果表明,7个种源的巴戟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使用POP-GENE32软件进行聚类分...  相似文献   

7.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信阳5种叶型猫爪草进行了ISSR分析,探索不同叶型猫爪草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1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7条带,多态性条带106条,多态性比率为77.37%。引物ISSR12能够区分猫爪草的5种叶型。提示ISSR标记适合于构建猫爪草的DNA指纹图谱、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SCoT分子标记具有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灵敏度高、多态性好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利用14条SCoT引物对11个桃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7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8条,多态性比率69.41%。11份桃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37~0.89,平均值是0.69。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11份桃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2处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个类群;这三个类群与果实成熟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CoT分子标记可揭示桃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桃品种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国内外苜蓿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12对ISSR引物在供试苜蓿材料中共获得有效扩增位点71个,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6.25%。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分别为1.50、0.30、0.46和0.33。供试苜蓿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296~0.887,平均为0.617,表明被研究苜蓿材料遗传异质性较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522处可被划分为两大类,第1类群包括的苜蓿种质数达到17个,占到所有供试苜蓿种质总数的89.47%,第2类群包含的苜蓿种质数只有2个。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份海巴戟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占总数的9692%。在相似系数为063时,202份海巴戟种质分为5个类,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 Ne=16042,基因多样性 H=03488 ,Shannon′s信息指数 I=05206,说明202份海巴戟种质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技术对茉莉花30份材料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0条DNA条带,其中34条为多态性条带,占48.5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4条DNA带.按照相同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1、无带为0的方法构建ISSR表型数据的矩阵,用NTSYSpc 2.0软件对茉莉花30个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0.98,平均相似系数为0.91,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类分析树状图,在相似系数0.86处,将30份材料划分为A、B 2大聚类组.  相似文献   

12.
芦笋ISSR引物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技术对26份芦笋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芦笋基因组DNA为模板,筛选出18条适用于芦笋的ISSR引物,并确定了它们的最佳退火温度。用这18条引物对收集自5个国家的26份芦笋品种进行ISSR分析,共获得扩增位点145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11个,多态性位点比例为76.6%。采用NTSYS2.10e软件进行相似系数分析,构建聚类树状图。在相似系数0.78处划线,可将样品划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的亲缘关系,为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海南农村的7个逸生辣椒品种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从19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0条DNA条带,多态性条带45条,多态率达87.22%。2)聚类分析将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分为2大类,簇生椒归为一类,其余6个品种的遗传距离相近,归为小米椒+朝天椒类。3)按海拔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低海拔对辣椒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新引进的苜蓿种质亲缘关系进行鉴定,采用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标记对19份国内外苜蓿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个SCo T引物在供试苜蓿材料中共获得有效扩增条带78个,其中多态性条带72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2.31%;SCo T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分别为1.53、0.31、0.46和0.31;供试苜蓿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85~0.846,平均为0.657,表明供试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供试材料可被划分为2大类,第1类群包括的苜蓿种质数达到16个,占到所有供试苜蓿种质总数的84.21%,第2类群包含的苜蓿种质数只有3个。综合分析表明,新引进的19份苜蓿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在未来苜蓿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35份马尾松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马尾松嫩梢基因组DNA提取的最适方法;建立并优化马尾松ISSR反应体系;采用ISSR标记,结合聚类分析,对我国马尾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条引物共扩增出153个条带,多态位点136个,每个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介于6~14之间;根据35份马尾松各资源的遗传系数进行聚类,可将35份资源划分为4个大类,即福建邵武、浙江仙居、江西德兴、福建连城各为1类,其余31份资源为1大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其种质资源的评价、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果]选用77个随机引物对其2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8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共扩增出115条稳定的DNA位点,片段大小在100-2000bp,其中多态性位点14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2.17%。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1376,平均为0.0329±0.0056。[结论]丁[鱼][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了广西桑树品种的亲缘关系.刘圩7号、灵太3号、恭同5号、大寺12号、池塘1号、刘圩2号、那学8号、那陈2号、那学14号、小董1号、板朝1号、冯屋1号、邕新3号、邕新11号、恭同9号、太平2号、沙油4号、板屯车2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寺特号、冯屋5号、池塘4号、太平新1号、恭城4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寺5号、灵太1号、恭江1号、涠盛4号、灵太2号、板罗1号、那楼14号、恭同4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钦州桑、大新白桑、广西鸡桑、全州长穗桑、环江1号、钦州长果桑、桂772、涠州岛白桑、邕新荆桑12号、隆林鬼桑、隆林蒙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白桑种遗传变异大;广东桑种亲缘关系靠近白桑,支持中国植物志、GenBank将广东桑置于白桑的变种.野生桑种与栽培桑种遗传背景明显不同.钦州桑、桂772、邕新荆桑12号遗传背景倾向野生桑,在抗性、速生方面有独特优点,在今后杂交育种中应注意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