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演替是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格局随时间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方向性,从初期的群落经过中间一系列演替阶段,最终达到顶级。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2.
森林演替是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格局随时间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方向性,从初期的群落经过中间一系列演替阶段,最终达到顶级。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p) (p)    (p)X1X2X3……Xn-1XnX1 是初始阶段,X2—Xn-1是演替的中间阶段,Xn为顶级阶段,p为状态转移矩阵。演替是一个系统,它由多个子系统 (阶段 )组成。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种群的替代是有方向的,种群内个体的替代又是随机的。因此,森林演替是一个多元的随机过程。对于这样的系统,它的动态过程可以用Markov模型进行预测。植物群落演替有线性和非线性过程之分。如果演替系…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取代另一个植物群落的过程,也称植物更替。在沙地上,因其母质的特殊性以及沙区气候的特殊性其演替过程也呈现出独自的特性。植物演替依其发展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种。在沙地上进展演替表现为植被的恢复过程,逆行演替则表现为植被的退化过程,即土地荒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亚高山地区植被演替中的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时空替代法”研究了滇西北亚高山寒冷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演替向正向进行,土壤含水量、容重及孔隙度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土壤上层含水量在从草本阶段演替至落叶阔叶林阶段一下呈增长趋势,后有所下降,到演替顶极时达最大值,下层含水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土壤容重在演替过程中上、下层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孔隙度在演替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总的来看,在一系列的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各项物理指标均表明出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植物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取代另一个植物群落的过程,也称植物更替。在沙地上,因其母质的特殊性以及沙区气候的特殊性其演替过程也呈现出独自的特性。植物演替依其发展方向可分为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两种。在沙地上进展演替表现为植被的恢复过程,逆行演替则表现为植被的退化过程,即土地荒漠化过程。 一、调查区基本情况 调查区位于奈曼旗中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20°3’2”  相似文献   

6.
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更替的现象,称作森林演替。从低级,不稳定或稳定性差,结构简单的森林演替为较高级或高级,稳定,结构复杂的森林的发展过程,称作进展演替。如我省滇中、滇西等地的云南松林演替为以壳斗科常绿树种为主的亚热带多树种常绿阔叶林就是进展演替,与此相反的演替过程,称作逆行演替或退化演替。引起演替的根本原因是森林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或改变,或改善,或变劣。但在自然界中,森林演替的方向、性质、速度以及现实森林所处的演替阶段,并不完全符合林业生产的要求。因此,人们认识并掌握森林演替规律,有意识地控制和改变森林演替方向、速度等,对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林木质量,发展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林、阔叶红松林和山地云冷杉林三大地带性顶级群落衍生出的主要次生林的生态演替过程规律,以及干扰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影响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人为干扰对次生林演替的作用有利有弊,但大部分的自然干扰不利于次生林进展演替,利用好采伐、补植和火烧等人为干扰可以有效地促进次生林的演替进程,次生林演替全周期经营...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磷矿废弃采石场的植被组成和自然演替情况。结果表明:该地自然定居植物共46种,隶属于20科37属,以菊科(12种)、禾本科(9种)最多。废弃地的初期演替状态可以总结为:裸地→草丛→草灌丛→灌丛,在演替早期(10 a),植被主要物种多为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体的先锋植物群落,演替中期(10 a~20 a)的植物群落构成则较为稳定的草本灌木优势群落,而到了演替后期(20 a~30 a),植物群落则形成了大量的灌丛。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植物的多样性总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草本植物多样性相对稳定,而木本植物多样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发现磷矿废弃地自然演替过程和植物多样性变化与其他矿种废弃地的植被演替是类似的,说明不同矿种废弃地的初期植被演替过程是大体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滇西北亚高山地区黄背栎林植被演替过程中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植物群落不同的植被演替阶段,其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与之相响应。随着其植被的正向演替,林地土壤各项化学指标均向良性发展:土壤的pH值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全N及水解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速效K含量在演替顶极前期达最大含量,到演替顶极期有所下降;速效P含量在演替过程中有所变化,但随其植被演替的变化不明显,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林地上层土壤养分增加较之下层土壤增加率要大。该地区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与其群落的良性发展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演替是生态系统进化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植被、微生物和土壤在演替过程中是互相影响、制约和联系的,同时彼此不断适应和改造,并随着演替的不断推进,均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文章综述了近些年发生次生演替地区的生态效应研究现状,包括次生演替对植物与微生物群落、土壤养分和生态因子间的反馈作用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展望了未来我国次生演替的研究方向,提出在未来的有关研究中,应该注重对次生演替地区的长时间观测,以及对大气环境因子的研究,多结合演替研究先例加以结果分析,总结出演替规律,并将人类行为纳入整个系统中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恢复、利用和发展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朝阳椴木头沟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更好地了解保护区内植物群落价值,在ArcGIS10.3支持下,运用地形因子和森林景观分布指数法对保护区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同一气候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分别将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分为阳坡植物演替系列和阴坡植物演替系列,揭示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同一生态类型区域进行纯林改造、新造林模型的建立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浙江淳安天然次生林演替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余树全 《林业科学》2003,39(1):17-22
利用种间联结测定,主成份分析,最优分割法和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定量研究了浙江淳安山区以马尾松林为代表的次生林演替过程。结果表明,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马尾松、黄檀、山核桃、板栗为衰退种;化香、麻栎、白栎、枫香等9个树种为过渡种;苦槠、木荷、青冈、杉木为进展种。其演替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马尾松林阶段,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以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次生林演替的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表明,该地区次生演替过程的每个阶段需25a左右,常绿阔叶林恢复需要80-100a。  相似文献   

13.
生态平衡生态演替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也叫自然平衡。这种平衡是凭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获得最优化协调而实现的、这是生态平衡的实质之所在。生态演替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所取代的过程。生态平衡与生态演替是对立统一的。生态演替...  相似文献   

14.
药乡林场刺槐林的演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刺槐林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繁殖习性、演替类型、过程和结果。提出了刺槐林演替的意义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亿年以来,随着地球表面早生植物的演替,自生态环境极差的地衣群落阶段开始,经过苔藓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方才到达生态环境好或较好的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这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中,它们没有受到自然的或人为的外来因素破坏和干扰,世世代代自然繁衍至今。这样的植物演替叫原生演替,所形成的森林为原生林,即原始林。所以说,植物演替到木本植物群落阶段是属高级阶段,是来之不易的。目前,我省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计维盒数和信息维数两种分形维数,分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的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中,马尾松种群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其它种群取代,群落将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在处于中亚热带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阔叶林中,壳斗科植物空间占据能力比较强,将在演替过程中占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详细介绍了各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研究区植物种群的演替过程为:盐质荒地——盐地碱蓬——柽柳——草地。这些种群大多数处在较低演替阶段,芦苇+柽柳种群和白茅+柽柳种群接近草地群落的演替阶段。湿地恢复结果表明,恢复区植被群落呈正向演替,湿地人工恢复具有可行性。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其他类型湿地的恢复及改善其生态功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原生植被几乎已全部消失,替而代之的是复杂多样的次生植被类型。这些次生植被,就现状而言,都处在各个演替阶段。由于影响演替的诸因素如地形、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使得植被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志杰 《防护林科技》2013,(11):86-87,101
辽宁科尔沁沙地南缘是由沙性母质发育的典型沙地,植被演替过程具有可逆性强、复杂多变、周期漫长等特点。研究植被演替规律对创建人工植被,把握植被演替方向和进程及趋势,优化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综合效能将将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农林业中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1-3].土壤和植被演替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的维度上,反映了土壤性质随植被演替的变化,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依据.很多学者对土壤性质与植被演替的关系作了研究,比如,张庆费[2]对浙江天童森林公园植物群落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能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促进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和再合成作用,而土壤化学性状的改善,也为常绿阔叶林的进展演替奠定了基础;宋洪涛[3]等对滇西北黄栎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分析后认为在不同的植被演替阶段, 其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与之相响应,随着其植被的正向演替, 林地土壤各项化学指标均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