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勃 《渔业现代化》2003,(5):25-25,31
杂色鲍 (H .diversicolor)是近几年推广养殖的品种 ,养殖形式多样 ,有工厂化养殖、沉箱养殖和笼式吊养等。目前海南省工厂化养鲍场达44家 ,养殖水体约 1 8万m3;沉箱养殖达 7万箱 ,已投苗 3.6万箱 ;陵水县黎安镇黎安村农民还根据本地自然条件 ,采用笼式吊养 ,目前共吊养 2万笼。 2 0 0 0年全省鲍产量 30 9吨 ,2 0 0 1年全省产量42 0吨 ,鲍养殖业发展速度较快。海南目前种鲍主要来源台湾及本地野生杂色鲍 (H .diversicolor ) ,在养殖过程中虽无大规模死亡现象 ,但种质退化现象开始出现 ,如生长速度慢、个体小型化、抗逆性差等现象 ,给养殖户…  相似文献   

2.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的喜爱,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筏养的鲍鱼的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笔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参考。  相似文献   

3.
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之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者的喜爱。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议养殖单位应当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使核养的鲍鱼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现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良策,以供广大养鲍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的鲍鱼养殖主要有陆上水池养殖与海区筏式养殖两种方式,养殖的主要品种为盘鲍和九孔鲍。海区筏式养鲍常常受到台风、赤潮、附着生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养殖风险,成活率仅50%~60%。陆上养殖虽然养殖成活率可达70%-80%,但是养殖成本太高,而且养殖周期要比海区长。因此我们提出了鲍鱼海区与陆上轮养的养殖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3,(10):28-28
本刊讯近几年,大连市长海县养殖业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方式调多、效益调高”的发展原则,积极调整海水增养殖业结构,到目前已见成效。一是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基本形成。虾夷扇贝浮筏养殖规模控制在18万亩以内,同时充分利用内湾空闲的浮筏进行刺参、鲍鱼吊养;刺参底笼以及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6.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者的喜爱,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优良措施,以供广大养鲍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坚持把发展鲍鱼增养殖发展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先后攻克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两大难关,鲍鱼养殖获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工厂化、筏式、底播一齐上的养鲍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量达到3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8.
筏式养鲍是目前北方鲍鱼养殖的主要形式。本文从苗、饵、水、管等方面,对影响筏式养鲍生长、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采用远缘杂交苗种、保持适当水层、利用秋苗养二茬海带保证鲍鱼鲜饵需求,能有效提高鲍鱼生长及成活。依照本经验北方筏式养鲍养成期缩短半年左右,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40,000多元。  相似文献   

9.
卢书长 《齐鲁渔业》1999,16(3):41-42
目前养殖的夏苗海带8月份基本烂光,导致下半年缺乏养鲍鲜饵。为解决这一问题,1994、1995年在荣成爱伦湾和汪家湾进行了秋苗海带养殖试验,达到了鲍鱼投喂的较好效果,促进了鲍鱼生长,减轻了鲍病,节约了饵料费。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东山鲍苗阶段性高发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志强 《中国水产》2011,(11):58-59
鲍,俗称鲍鱼,是贝类,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为海产八珍之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贝壳称“石决明”,是配制清肝明目的传统中药材。鲍的自然资源量低,为满足市场的需求,1958年我国各地产鲍区相继开展了鲍的移殖和繁养殖,上世纪70年代初,福建省东山县鲍珠站在全国率先培育出了当地产的杂色鲍苗和从北方南移的皱纹盘鲍苗,80年代末,从北而南,从海上到陆上迅速掀起了一股养鲍热,90年代以后东山由于引进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等品种而推动鲍鱼养殖迅猛发展,成为本地区的水产支柱产业。随着北鲍南育技术和杂交育苗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目前福建东山已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优质鲍鱼苗种生产供应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东山现有鲍鱼育苗场1500多家,面积90万多平方米,年产鲍鱼苗20多亿粒,产值4亿多元。在鲍鱼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鲍苗阶段性高发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它严重影响了鲍鱼养殖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目的 鲍鱼,作为海产八珍之一,历来倍受市场青睐,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但其养殖模式多年来一直未有较大的突破,从潮间(下)带垒石蒙网养鲍、坑道养鲍、潮间带岩礁池养鲍到浅海沉箱养鲍,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以潮间带岩礁池养鲍比较成功;其他如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因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目前已基本被淘汰;浅海沉箱养鲍因管理不便、用药困难、产量和效益较低,养殖规模日渐缩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坑道养鲍,因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空间较小,生产前景也不乐观.本试验意在探讨一种投资少、管理工艺简单、易被群众接受的养鲍模式,以期缩短鲍鱼养殖周期、增加养殖产量、促进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绿盘鲍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国是世界第一养鲍大国,2017年中国鲍鱼养殖产量14.85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90%,而其中福建省养鲍产量超1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80%,产业链年产值约174亿元。经过30多年的发展,鲍鱼养殖已成为我国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重要海水养殖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鲍鱼养殖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鲍自古被誉为海味珍品之冠,素有“一口鲍鱼一口金”之说,是一类符合现代人追求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海鲜。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又名千里光,有明目功效。其壳内珍珠层色彩绚丽,是制作装饰品和贝雕之佳品。自古以来人类就有捕捞鲍鱼的行业,但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加剧,鲍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攀升,因而鲍鱼人工养殖应运而生。在世界上66种鲍中,目前已开展人工养殖的有10余种,其中皱纹盘鲍、杂色鲍、中间鲍、黑唇鲍、绿唇鲍、虹鲍、红鲍、疣鲍等养殖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4.
杜守恩  万荣 《海洋渔业》1997,19(4):172-175
<正> 我国自古以来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从食用到药用都有很高的价值,目前鲍鱼国内外市场走俏,世界市场缺口达5000t。由于国内养殖对虾虾病流行,扇贝出口销路不畅,养鲍已成为热点。国内沿海一些有条件养鲍的省市,都把养鲍列入渔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一些跨行业的企业也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养鲍业,沿海的个体业者也自发联合承包岩礁滩涂,投资修堤安闸养鲍。本文根据国内养鲍的实际情况、鲍鱼生物学特性、养殖工程技术和多年的生产实践,分析了养鲍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介绍了潜堤拦网养鲍工程设计技术,以为投资养鲍的领导、企业家和个体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养殖鲍鱼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工厂化养鲍、坑道养鲍、筏式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坑道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投资小、风险少、见效快,是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因此坑道的开发利用及浅海区域的增殖,已成为热点。现就其优劣势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鲍鱼被列为海产八珍之首。近年来,由于海产资源供给有限,鲍鱼人工养殖蓬勃发展。鲍的养殖方式有底播、潮间带底播圈养、沉箱养殖、岸上水泥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等。沉箱养殖模式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鲍鱼养殖方式主要是底播增殖和筏式养殖,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当前养鲍存在突出问题就是鲍鱼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长,海上成活低,极大影响养跑生产效益。一般情况下,鲍鱼人工养殖约需三年,海上养成成活率仅70%左右。山东省荣成市鲍鱼养殖业起步早,发展快,技术较为成熟。特别是筏式养鲍经验典型,效益显著,与其他地区养鲍效果相比,养成周期缩短半年左右。养成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40000多元。现就我们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影响鲍鱼生长及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一、环境条件对鲍鱼生长及…  相似文献   

18.
古雷海区吊养鲍鱼死亡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古雷鲍鱼养殖区的海区状况、渔排分布情况、养殖密度、死鲍症状、过程、程度以及苗种来源、饲料种类、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吊养鲍鱼的死亡情况和发病规律。通过分析,认为导致此次鲍鱼非正常死亡是由气候恶劣、养殖密度过高、海区环境恶化、种质退化等几个因素引起的,同时针对养殖鲍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提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鲍南养”是指把冷水性的北方养殖的鲍鱼放到亚热带气候的南方来养殖,即是把皱纹盘鲍搬迁到南方海区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20.
鲍鱼浮筏式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浮筏式养殖是根据多年的华贵栉孔扇贝养殖经验、参考扇贝养殖模式、在生产中不断摸索改进发展而成的,是近几年我县鲍鱼吊养应用最为广泛、效益最好的养殖模式,具有成本低、抗风浪强、操作简易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