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对1980—2010年芜湖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进行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耕地面积协调度水平最低,协调度平均值为0.202,出现不协调类型频率最高;城市化—粮食产量协调度和城市化—人均粮食产量协调度总体状态较理想,出现调和以上状态次数居多,协调度平均值在0.45以上.表明芜湖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大多时候难以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处于衰退状态;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变化保持在承载力阈值内;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衰退趋势显著削弱了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因此,要维持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的高协调度关系,就要综合耕地面积与耕地利用及人口增长等多方面考虑,从而合理评估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2.
王雨  许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73-2375
基于1979~2008年邯郸市30年的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统计数据,构建了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结果表明:邯郸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呈阶段性分布,总体呈现出"调和与不协调相互交错→调和基本调和→基本协调"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贵阳市2012~2016年的城市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森林覆盖率等为基础数据,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阳市近几年的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以此来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2012~2016年,贵阳市的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之间的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其协调程度从中级协调逐步发展到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唐山市1978-2007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分析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城市化发展过程,构建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回归模型。并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计算了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结果表明,唐山市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极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多数年份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呈调和状态,耕地资源总体保持在承载力范围内,短期内尚能接受。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动态趋势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理论对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借鉴协和度模型分析了1980-2010年陕西省不同阶段的城市化与耕地面积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的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城市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耕地面积就会减少6.318个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表现出由负面效应到正面效应的转变,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总体呈现出“勉强调和与基本调和—不协调—调和、基本协调与较协调”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 关系及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  任平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222
在分析1978要2011 年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 的理论关系与定量模型,并对两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院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耕地总 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整体减少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理论框架下的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难以实现,城 镇化水平每增加1 个单位,耕地面积相应减少5.743 个单位;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协调度表现出阶段性特 征,整体呈现出野基本调和、调和要要勉强调和、不协调要要基本协调、较协调冶的状态趋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化 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18年湖南省市级数据,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两比较法和标准差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质量及两者协调度自2006年以来稳步提升,2006~2010年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2010年前后人口城市化质量逐渐反超土地城市化质量;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极化效益较为严重,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态势,长沙市及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程度较好,而大湘西地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总体来说,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仍不协调,未来应充分把握好新型城市化发展机遇,利用好人口和土地两大要素,引导城市化发展走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指标运用耦合模型,对乌鲁木齐市2003~2014年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从两者的综合指数图可以看出,2009年之前,乌鲁木齐城市化发展没生态环境建设好;从发展度图来看,耦合发展度呈线性上升趋势,2003年为低水平耦合阶段,2004~2005年为拮抗时期,2006~2011年为磨合阶段,2012~2014年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相应的耦合类型由低度协调达到极度协调。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处于极度协调状态,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指标运用耦合模型,对乌鲁木齐市20032014年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从两者的综合指数图可以看出,2009年之前,乌鲁木齐城市化发展没生态环境建设好;从发展度图来看,耦合发展度呈线性上升趋势,2003年为低水平耦合阶段,20042014年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从两者的综合指数图可以看出,2009年之前,乌鲁木齐城市化发展没生态环境建设好;从发展度图来看,耦合发展度呈线性上升趋势,2003年为低水平耦合阶段,20042005年为拮抗时期,20062005年为拮抗时期,20062011年为磨合阶段,20122011年为磨合阶段,20122014年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相应的耦合类型由低度协调达到极度协调。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处于极度协调状态,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徐静娴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7):139-144
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两方面建立耦合特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2013—2018年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从时间序列看,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综合指数始终低于土地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特征,且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人口城市化滞后状态,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从空间格局看,西部地区呈现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为基础、协调发展类型因省区分的空间格局;2018年,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中级协调状态,部分省市(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12个省市(自治区)均实现协调发展类型提升,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状态良好,西部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城市土地与城市化之间的不协调性逐渐显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对推进城市化至关重要,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产生反馈作用.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构建二者的协调度和耦合度模型,评价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2008—2015年,浙江省城市化发展整体上滞后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程度.(2)耦合程度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并呈现动态性变化.湖州、绍兴两市在2010和2011年出现反常,由原来的超前型转化为滞后型又转化为超前型;衢州市在2011年呈现滞后状态.2011年以后全部城市均处于滞后型状态.(3)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以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4)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中低水平协调的耦合,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贵州省贵阳市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城镇化的资源支撑需求以及环境风险持续增加;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关联度在0.54~0.68之间,处于中度较强关联状态;整体耦合度介于0.37~0.50之间,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介于0.31~0.62之间,呈现由低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转变特征。城镇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产业结构以及政策调整等是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致变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2005~2014年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城市化水平,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测算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并对其进行时空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协调度测算结果显示,2008年以后圈内各市多处于协调阶段;从时间轴上看,武汉、黄石、孝感、潜江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总体趋于逐年增强,但在空间格局上各市呈现不规则变化态势,不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区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青海省1990~2012年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青海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安徽耕地面积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安徽省耕地资源变化机理研究提供借鉴,科学合理推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也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海岭  咸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40-842,855
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两者之问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协调好两者关系的重点,在于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人居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5个层次组成。通过熵值法得到人居环境和城市化的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结果反映西安市2002~2012年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基本处于高度协调期。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人口非农化、经济非农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土地非农化的过程。文章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运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关系有不同的表现,但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根本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走集约利用土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36-6239
在阐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指数之间的协调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后,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2个明显的阶段:1978~1993年为不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度值基本为负;1994~2004年为基本协调阶段,协调度值为正。②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小部分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协调度值基本为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协调性;以神农架为中心的鄂西山区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协调度值也较高,但表现出较低层次的协调性;而其他广大地区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社会文化5个层次组成。通过熵值法得到人居环境和城市化的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结果反映西安市20022012年人居环境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基本处于高度协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