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海洋微藻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倪学文 《海洋渔业》2005,27(3):251-255
海洋微藻营养丰富,含有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本文简要综述了海洋微藻生物活性物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色素、微藻多糖等)和海洋微藻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现代高新技术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可再生能源(以下简称"海洋能")是指海洋中所蕴藏的潮汐能、潮流能(海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具有总蕴藏量大、可永续利用、绿色清洁等特点。我国海洋能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指导和推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海洋能发展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依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海洋局制订《海洋可再生  相似文献   

3.
海洋是巨大的能源宝库,仅大洋中的波浪、潮汐、海流等动能和海洋温度差能、盐度差能等的存储量就高达天数宇。海洋能包括温度差能、波浪能、潮汐能与潮流能、海流能、盐度差能、岸外风能、海洋生物能和海洋地热能等8种,是可再生能源。所谓“可再生”是指它们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永不会枯竭,不像煤、石油  相似文献   

4.
四种微藻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藻培养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微藻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抗生素在海洋微藻培养过程中对微藻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四种海洋微藻(海链藻、小硅藻、塔胞藻、小球藻)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通过培养过程中加入抗生素进行培养并测定其光密度值进行试验。研究表明,氨苄青霉素对海链藻的生长影响较大,对其它的三种微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利用海洋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温度、光辐射、培养液的化学组成、通气量、存贮和培养方式等环境影响因子对海洋微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探讨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的生长适应性差异。结果发现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速率显著受氮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束时,氮质量浓度为0.75、7.5、75 mg/L和150 mg/L时,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139.5、816.3、881.9μg/L和868.5μg/L;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54.3、572.9、974.4μg/L和976.4μg/L,说明高质量浓度氮促进海洋微藻增殖,但超出一定的氮质量浓度范围,促进作用不明显。2种海洋微藻对氮质量浓度的生长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中肋骨条藻比三角褐指藻更忍耐低氮质量浓度的胁迫。结果证实氮营养在海洋微藻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同微藻对氮营养的生长适应性差异是决定微藻在海洋环境中占据优势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5株海洋微藻和酵母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投喂中华绒螫蟹蚤状幼体,记录其变态阶段、变态时间和成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直链藻强化的轮虫投喂的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的成活率最高(15.2%),海水小球藻次之(11.5%),酵母最差(0);直链藻组的变态时间最短,优于其它海洋微藻及酵母。  相似文献   

8.
贝类人工育苗在春末夏初进行,自然水温较高,培养海洋微藻有一定的难度。当海洋微藻供不应求时,为了保证贝类育苗的顺利进行,必须找到一种营养丰富的代用饵料。在自然水体中,海水微藻品种只占微藻组成的10%,并且分布在辽阔的海洋中。而在内陆水域中,容易找到纯度大的淡水微藻,且能够快速培养达到较高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微藻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微藻来源丰富,生长迅速,另一方面是由于微藻具有生产高价值代谢产物的潜能,且能通过改变培养条件以提高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其中海洋微藻的利用较为成熟,在保健食品、药物、饲料、化妆品、生物农药、废水治理等方面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海洋微藻中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硅藻,其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生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与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秋霞 《水产养殖》2011,32(1):20-23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海洋微藻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的研究,探索海洋微藻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提高海洋微藻多糖的产量,增加其饵料价值。实验结果:20~25℃有利于微藻的生长,10~15℃则有利于微藻多糖的积累。不同的温度对微藻生长及体内多糖含量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洋尖尾藻对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特征,分别采用2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培养海洋尖尾藻,分析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过程、培养液颜色变化特征和摄食规律。结果显示,海洋尖尾藻摄食双色藻时将藻丝一段一段慢慢裹入纵沟,而齿状纹石藻整个细胞同时被裹入纵沟。海洋尖尾藻接种6 h后,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率均为100%。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双色藻培养液中分别为0.8×104、2.4×103和0.8×103个/mL,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分别为3.9×103、2.4×103和1.7×103个/mL)降低,其种群在初始密度为3.4×107个/mL的双色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3、4和6天,双色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5、10和15天;海洋尖尾藻种群在初始密度为6.6×105个/mL的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4、5和12天,齿状纹石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6、7和13天。研究表明,海洋尖尾藻对不同大小和体制类型的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过程不同,培养方式对培养液颜色变化产生影响,饵料藻种类以及饵料藻和海洋尖尾藻最初浓度配比会影响海洋尖尾藻摄食,15 d培养过程中双色藻种群和齿状纹石藻种群均向海洋尖尾藻种群发生了演替。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微藻培养后诱导生成PUFAs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海洋微藻为原料提取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蒙  李纯厚  戴明 《南方水产》2009,5(2):74-80
能源短缺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科学家将目光投向生物燃料.然而由于大量使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生产生物乙醇等燃料,导致生物燃料"与人争粮"和"与粮争地"现象严重.文章综述了用于提取生物燃料的海洋微藻藻种的筛选、纯化、大规模培养及采收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生物燃料的提取工艺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微生物是在海洋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群低等生物。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结构、形态和组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如海洋病毒)、原核细胞型(如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真核细胞型(如海洋酵母菌、海洋霉菌等)。从微生物学或环境微生物学角度来讲,海洋微藻也应归入海洋微生物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刘印  宋伦  刘苏萱 《水产科学》2022,(5):891-898
<正>海洋微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增加海洋碳汇,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海洋微藻亦是浮游动物、鱼类、滤食性贝类等海洋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而微藻细胞粒径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动物的营养储备和健康生长,尤其对饵料质量选择型的滤食性贝类影响更大[4-5]。  相似文献   

16.
<正>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是生活在海洋、河口、红树林地区的一种微藻,在海洋动物的食物链中处于最低端。裂壶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简称DHA。近年来,国内外开展微藻DHA的开发,通过异养方式高效培养富含DHA的裂壶藻,并提取微藻DHA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牛奶、米粉等婴幼儿食品和食用油等食品中,或作为保健食品。随着这项海洋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潮起潮落的海州湾里,江苏省第一个海洋波浪能发电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首台试验性机组开始在广州组装。作为全省唯一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其成功申报与实施将从根本上推动海洋能利用的历史进程,使江苏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波浪发电是海洋能源利用中的一种,不仅资源丰富、清洁干净,而且可再生性强,能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海州湾全年不冻不淤,台风极少登陆,海岸直接面向外海,  相似文献   

18.
海水育苗优质饵料直链藻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藻是鱼、虾、蟹、贝等苗种直接或间接的生物饵料.是影响幼苗成活率及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海洋微藻的培养是海产动物育苗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也是无公害苗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微藻培养是纯种逐级接种、扩大培养.要对水、工具、容器等逐级进行严格消毒,由于微藻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蒽与UV-B辐射共同作用对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蒽单独胁迫以及与UV-B共同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ng)的毒害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蒽质量浓度设为0.0,20.0,35.0,62.5,113.0,200.0μg/L以及辐射剂量1.3J/m^2,对亚心形扁藻,蒽质量浓度设为0.0,35.0,62.5,113.0,200.0,350.0μg/L以及辐射剂量2.77J/m^2,结果表明,蒽单独胁迫以及蒽与UV-B共同作用都使这2种海洋微藻受到伤害,微藻的组对增长率,叶绿素-a质量浓度,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蒽在UV-B辐射下发生的光致毒性使海洋微藻受到更大的伤害,蒽对这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48h.EC50分别为167.9μg/L,和141.3μg/L,而蒽+UV-B对2种藻生长的48h.EC50分别下降为122.3μg/L和115.5ug/L,2种藻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在UV-B辐射存在下也比无UV-B辐射低,蒽的光毒性直接受到蒽质量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四种微藻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伟萍 《水产养殖》2005,26(6):9-11
为了研究抗生素在海洋微藻培养过程中对微藻的影响,实验探讨了4种海洋微藻(海链藻、小硅藻、塔胞藻、小球藻)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通过培养过程中加入抗生素进行培养并测定其光密度值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氨苄青霉素对海链藻的生长影响较大,对其它的3种微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