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目前大都采用茚三酮比色法,为了使茚三酮与氨基酸形成的有色络合物发色并且稳定,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沸水加热,这样,既影响了分析速度,也给进一步解决快速仪测方法造成了困难(如需要另外配备控温加热设备等),无法使用快速测定仪器。氨基酸的测定,是绿茶滋味测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因此如何选用更为灵敏的显色剂和快速的仪测方法,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方法采用灵敏度极高的荧光胺试剂,配合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纤光度计,较好地解决了氨基酸总量的快速测定问题。一、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汤样品在旋转蒸发器上干燥(〈50℃),加入内标,用高纯水涡旋混匀后。按Accq·Tag法进行柱前衍生后进样的前处理(茶汤样品制备处理),以代替茶汤样品中加入内标直接按Accq·Tag方法进行柱前衍生后进样的前处理(茶汤直接测定处理)来测定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更能准确地反映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110±1)℃温度下加10mL酸解剂(6mol/L HCl)酸解24h的水解方法测定茶叶和茶汤中除茶氨酸外的其他17种氨基酸,是目前测定茶叶氨基酸含量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绿茶标准GB/T14456.1中规定绿茶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但是目前有些绿茶生产企业为了增加光泽和重量,在茶叶中添加了滑石粉。滑石粉英文名为talcum powder,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滑石粉按用途和级别可分为化工级滑石粉,陶瓷级滑石粉,化妆品级滑石粉,医药、食品  相似文献   

4.
研究建立了酸性介质中以二溴羧基偶氮胂为显色剂测定稻米中稀土总量的分光光度法。本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μg(r=0.9998),加标回收率为80%~91%,相对标准偏差为8.5%,样品中氧化稀土的检出限为0.1μg。实验表明,此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稻米中稀土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稀土总量的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汪东风  赵贵文 《茶叶科学》1998,18(2):151-154
根据ICP—MS法分析的茶叶中稀土组成,以La∶Ce∶Nd∶Y∶Pr=40∶25∶20∶8∶7混合的稀土为标样,采用湿法灰化和偶氮胂Ⅲ为显色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56nm处测定茶叶中的稀土总量。该方法快速简便,适于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大批量快速检测茶叶中稀土总量时应用。文中还对该方法与国标法、萃取分光光度法及ICP—MS法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茶叶作为人们饮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农药残留这一概念出发,深入分析了茶叶农药残留分析处理技术,最后,通过样品检测技术对茶叶中农药残留进行准确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法处理青钱柳茶叶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运用标准曲线法和单点标准加入法定量样品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法样品空白加标回收率、全程加标回收率和部分过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8%、91.1%和96.8%,回收率满足分析检测要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为1.30mg.kg-1,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整个实验全程...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无机元素的总量与分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用等离子光谱法测定了江西不同茶类和不同等级珍眉以及湖北恩施硒茶(炒青绿茶)的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的无机元素总量波动在3.11%─4.13%之间,如果加上未能测出的元素含量,则其波动范围约为3.31%─4.33%。与茶叶的灰分含量规律相反,江西珍眉的无机元素总量与其品质等级呈明显负相关。此外,还求出并讨论了茶叶中无机元素分量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元酚的混合物,不仅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体化学物质,而且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已被列为食品添加剂。此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防辐射、减肥、降血脂、防癌等多方面的功能。茶多酚在食品加工、医疗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测定茶多酚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滴定法、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008年之前我国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以酒石酸铁比色法GB/T8313~2002为主。2008  相似文献   

10.
王川丕  刘新  诸力 《中国茶叶》2012,(12):12-14
游离氨基酸是茶叶中杂环类香气成分的重要前提物质,茶叶中有20多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是茶叶中所有游离氨基酸含量之和,是评价茶叶鲜爽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利燕  刘新  刘汀 《中国茶叶》2006,28(1):22-22
目前,欧盟、韩国等国家已把磁性物列入茶叶的检测项目。内地某进出口公司一批销往德国的绿茶,因进口国检出茶叶中的磁性物质含量较高而被退回。2003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了6个批次的浙江出口茶叶.有5个批次茶叶检出磁性物质。由此可见,我国茶叶出口除了受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元素等影响以外,磁性物质又将成为茶叶出口受阻的一个新的因素。目前茶叶中磁性物的测定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利用一块磁铁在茶叶中来回吸附几次,然后从磁铁上收集被吸附的磁性物称重。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国內外对氨基酸的分析测定较为理想的方法是氨基酸分析仪法。其分析测定原理是,由层析柱依次先后分离并洗脱下来的大多数氨基酸与水合茚二酮在100℃下生成茚三酮炔——茚三酮胺,兰紫色物质,在5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但脯氨基酸和羟脯氨酸与水合茚三酮生成黄色物质,在440nm波长处有一个吸收峰。通过分光光度计在570nm和1440nm两处波长的检测,由数据处理机和打印机描出氨基酸色谱图,并绘出各个组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测定茶叶中镉所使用的预处理手段存在着操作繁琐、干法损失元素和湿法易蹦溅等缺陷,同时处理的样品少和过程不易控制,回收率偏低[1]。应用程序控制温度-湿法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果蔬菜中汞的方法已有报道[2],应用该法测定茶叶中镉的文献在国内外尚未见到。我们对此进行的试验得到:回收率85.5%~113.6%,相对标准偏差<5%。结果与标准物质相对照,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1 试验条件1.1 仪器与试剂1.1.1 仪器ADE-V型自控电热消解器(核工业北京化冶院);Spectr AA·880型石墨炉检测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PSD (美国Varian公司);…  相似文献   

14.
关于茶叶中铅含量测定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明  胡宇东  陈新焕 《茶叶》2001,27(1):56-57
茶树是一种自然界生长的植物,由于空气、水、土壤、施肥、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茶叶中也往往有微量的铅存在,铅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因此对茶叶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与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生化成分,与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咖啡碱、糖、有机酸、维生素等有关品质成分共同组成茶叶特有的自然品质。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2%,由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精蛋白等组成,大部分不溶于水,在茶汤中呈胶体状态,对茶汤保持清亮和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非蛋白质(non-protein)氨基酸,具极强的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ABA对降低血压、改善肝脏功能、促进乙醇代谢具有良好的功效,可用于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本文综述了γ-氨基丁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正确地、有效地指导茶叶生产,进行田间茶叶产量估测是非常必要的。它能预测茶叶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指导栽培技术措施合理的、科学的应用,同时,也为检验和验收茶叶丰产指标提供依据,因而在茶叶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茶叶香气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 前言 茶之所以受人欢迎,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其中之一便是优雅的香气。茶的香气是茶青原料在制茶过程中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而产生的。不同的制茶品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其成品茶中香气组分、香气物质百分含量都有较大差异,各类茶的香气特征也各有特色。任何一种茶叶的茶香都是其所含的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9.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来合成其生命过程中所需的物质。对茶树而言,有机化合物约占其干物质重量的百分之九十五。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很多,主要有碳(C)、氢(H)、氧(O)、氮(N)、磷(P)、硫(S)等,其中,碳素所占比重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茶树体内  相似文献   

20.
茶叶氨基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君  须海荣 《茶叶》2007,33(2):63-66
氨基酸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茶叶中氨基酸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氨基酸的分析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就学者们对其方法的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