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180 kg/hm2(N1)、240 kg/hm2 (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个生育进程中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基本呈N3>N4>N2>N1变化规律;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以花后同化物转移贡献为主,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在27.41; ~38.12;,花后为61.88;~72.59;;产量最高为9 540.15 kg/hm2(N3处理),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滴灌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基追比例及施用量,增加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追肥时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基追比(6∶4和5∶5)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下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均影响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并且存在互作效应;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对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基追比6∶4>基追比5∶5以及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冬小麦适宜的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基追比为6∶4、施氮量225 kg/hm2,该氮肥运筹方式下,其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为250.3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合理施氮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施氮处理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在新疆奇台县西地镇西地村试验基地进行肥力定位试验。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共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梯度处理,分别为N0、N1、N2、N3、N4,研究冬小麦的产量及氮素利用规律。研究表明,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处理N1、N2、N3、N4的产量分别比处理N0提高19.18%、36.90%、24.60%、16.27%;最大施氮量为277 kg/hm~2,最佳施氮量为253 kg/hm~2;最大施氮量冬小麦产量为7 594 kg/hm~2,最佳施氮量冬小麦产量为7 580 kg/hm~2。本研究可为新疆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增加进程加快。苗期至盛花期、青果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降低,不同施氮处理最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出现在盛花期。胡麻完成干物质积累的时间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中氮水平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施氮对长生育期胡麻品种干物质分配无明显影响,对短生育期胡麻品种影响较大。合理施氮可有效提高胡麻单株有效果数和千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株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试验区最优施氮量分别为90.00,36.80kg·hm-2,比传统不施氮肥分别增产30.84%,16.84%。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控制施氮量来实现高肥力条件下小麦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以冬小麦品种‘藁8901’为材料,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以N150最高,氮素生产力则以N0最高。在冬小麦的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NO3-N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氮肥施入量能降低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施用氮肥能提高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全氮积累量和土壤NO3-N积累量,但两者并非同步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植株全氮积累量的增长幅度。在施氮量0-180 kg/hm2范围内时,植株全氮积累量有所增加,且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增加较为缓和;而在施氮量180 kg/hm2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氮素用量,植株全氮积累量下降,而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却开始大幅度增加。据此综合考虑,冬小麦‘藁8901’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优质小麦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和基本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基本苗条件下,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施氮量增至30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 kg/hm2(N1处理)和300 kg/hm2(N3处理)时,666.7m2基本苗在10万(M1处理)至15万(M2处理)范围内,随基本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当施氮量为240 kg/hm2(N2处理)时,666.7m2基本苗10万和15万两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并且获得了最高产量,前者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后者。本试验中,过量施氮和过多基本苗均导致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因素,以M1N2和M2N1处理较优。  相似文献   

8.
以8个基因型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商188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肥量(0、90N 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小麦叶片、茎鞘、穗轴 颖壳及籽粒含氮量、氮收获指数及叶片、茎鞘、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它们并没有显著受到施氮的影响。氮总吸收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穗数、单株分蘖数、单位面积粒数及单位面积粒重。施氮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氮总吸收量,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籽粒氮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麦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氮肥对大麦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大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弱;成熟期茎叶氮含量、植株氮积累量、籽粒氮含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籽粒氮含量增速缓慢;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降幅较大。[结论]施氮水平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高产夏玉米品种天泰33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和施氮量(0、180、270、360、450、540 kg/hm2)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当密植超过82 500株/hm2时增产趋势减缓甚至略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同化量和氮素转运效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氮素运转对籽粒贡献率在低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82 500株/hm2、90 0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在中密度(67 500株/hm2、75 000株/hm2)条件下呈上升趋势。增施氮肥,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提高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天泰33号获得高产且氮肥利用效率较合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施氮量为360~450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冬小麦北移后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变化,在原种植区和北移区设两个试验点,对干物质积累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干物质积累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并用卡方(X^2)测验对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优度测验,对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平均速率,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速率及最大速率均较原种植区提高。冬麦北移后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明显提高。在北移区种植冬小麦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及追肥比例对冬马铃薯生育期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坝薯10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水平及追肥比例对马铃薯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冬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施氮依据。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马铃薯生育进程影响较大,而追肥比例影响较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生育进程有延迟的趋势。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而追肥比例的影响因器官不同和生育时期不同而有差异,对膨大期的根、茎和块茎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不同施氮处理还影响了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率。综合来看,对冬马铃薯的氮肥运筹应该在满足前期根、茎、叶生长适量需氮的基础上,增加追肥比例有利于总干物质的积累,并能协调干物质在各时期、各器官的有效分配,推荐的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底肥和追肥各占50%。  相似文献   

14.
以北方超级稻铁粳7号为试材,重点分析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铁粳7号的干物质重,在施纯氮255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8:2处理下成熟期的总干物重达到最高为15 570 kg/hm2;增加施氮量会提高铁粳7号的总吸氮量,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会下降,而氮素生理利用率以施纯氮210 kg/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豫麦49-198和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河南温县赵堡大田条件下,设置N0、N120、N180、N240、N360kg.hm-2 5个施N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茎蘖消长、产量和小麦花后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从分蘖期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拔节期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不同处理间豫麦49-198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显著;而平安8号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不同处理群体数量差异均不显著,拔节期以后不同处理间群体数量差异显著。随氮肥用量增加,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豫麦49-198表现为N360>N240>N180>N120>N0,而平安8号表现为N240>N360>N180>N120>N0。豫麦49-198和平安8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积累贡献率分别在N180、N240达到最大,分别为7 448.28kg.hm-2、83.99%和8 177.55kg.hm-2、94.49%,花前积累贡献率则为17.68%、5.51%。籽粒产量豫麦49-198在N180和N240处理最高,分别为8 544.00、8 753.33kg.hm-2;平安8号以N240产量最高,籽粒产量达到8 232.00kg.hm-2。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建议施氮量为180~240kg.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对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为发挥其产量潜力和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施氮可不同程度地促进3种优质小麦生长,施氮量在0~240 kg/hm~2时,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相关指标总体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郑麦0856除外)。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比较,郑麦7698所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其他2个小麦品种,主要归因于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高,其中施氮240 kg/hm~2处理的产量(11 591.70 kg/hm~2)、小麦干物质转移率(29.45%)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91.66%)最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郑麦0856在不施氮条件下产量最低,较其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10 200.00 kg/hm~2)降幅最大,为18.63%,氮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郑麦0856对氮素较为敏感。郑麦0943在不施氮条件下干物质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2个品种,产量较其施氮24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9 933.45 kg/hm~2)降幅最小,为8.89%,氮素收获指数则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氮素利用效率在不施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较高,说明郑麦0943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且干物质积累以生育前期为主。综上,郑麦7698不施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郑麦0856产量对氮素缺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郑麦0943产量对氮素缺乏不太敏感,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氮素形态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一条解决小麦增硝营养困难的新途径,分别在播前10d和播种2个时期,向土壤中施入相同数量不同形态的氮素,研究河南褐土旱地冬小麦科大9612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收获指数和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播前10 d施肥,小麦的产量和千物质积累低于播种时施肥;施硝态氮小麦产量最高,施添加硝化诱导底物硫酸铵的尿素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尿素最低;硝态氮和加硝化诱导底物的尿素处理主要影响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茎秆、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及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而对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效应不明显.由此说明,利用硫酸铵诱导尿素快速硝化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但播前10d施入硫酸铵和尿素,间隔时间太长,尿素快速硝化形成的氮素容易淋容损失,所以应当缩短预处理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减量追施氮肥运筹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方法]5个处理施基肥量一致,以大田常规追施氮肥量为对照,在常规追施氮肥量的基础上减施10%、20%、30%、40%作为减量追施氮肥处理,分析减量追施氮肥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追施氮肥量、减施10%追施氮肥量和减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