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和第三人资格仅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和利害关系的区别,这给行政诉讼原告和第三人的实际确定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本文试图从明晰利害关系和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之区别入手,找出原告和第三人资格标准之界分规则,从而厘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是对会民权益提供保护的救济途径.而现实生活中大量受不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不敢、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这就要求建立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而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不仅具有法理基础,而且具有现实依据。且行政诉讼的公诉制度应注意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等多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当事人资格的认定规则应体现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特殊功能。为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申请公开信息之诉的原告只需符合行政诉讼原告的一般条件,并没有特殊限制;反信息公开之诉的原告资格认定的关键是确定其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受到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侵害。为监督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法律责任,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适格被告应具有信息公开行政主体资格并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三人的范围不仅包括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应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原告必须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限制,使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因为缺乏合格的诉讼提起人而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本文通过对其他国家有关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的分析,以及我国理论界关于此问题的观点,探讨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对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以借鉴的国外成熟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朱志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85-5986
从原告资格受限方面剖析了环境法庭"无案可审"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办法,指出应该通过环境权的设置来拓宽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6.
如何确定原告资格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核心。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授权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新型原告资格制度,确立原告范围。  相似文献   

7.
陈志杰 《河南农业》2014,(16):58-58
环境问题引发的诉讼解决方式仅限于人身和财产损害、生态损害的民事救济手段,在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中政府能否提起诉讼、政府原告资格的认定以及政府在环境损害中的法律责任等相关的行政诉讼问题却较少涉及;实践中可以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环境损害救济机制,分别从私益和公益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合我国民事和行政相结合的环境损害诉讼机制、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以及环境责任社会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魏云 《甘肃农业》2006,(9):106-107
近年来,公益诉讼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关注。普通公民提起公益诉讼案件几乎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原告资格问题。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典型的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规定,结合我国的国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在原告的设计上修改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同时赋予检察机关部分案件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赋予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制度是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于1990年10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政府管理行为从"人治"走向"法治".十几年的司法实践证明,行政诉讼制度对于纠正行政违法行为,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促进行政管理法律化,建设廉洁政府和民主政治,提高国家行政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影响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两个不同的行政救济手段,应当相辅相成。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与行政复议制度存在诸多"冲突",影响了二者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分析二者之间的"冲突"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是其重要的内容,在我国,有关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内容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系列相关的司法解释之中.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鲜明特点就是其与刑事诉讼以及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被告负有举证责任.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在这一方面的规定虽然有所进步,但是依然没有明确原告、被告以及诉讼第三人之间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12.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49-17250
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规定的缺失,从创设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等方面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的村民资格问题关系到村民的基本权益保障和城市的社会稳定,需要出台相关法律制度予以调整。村民资格的认定应遵循"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公平合理"等原则,要以户籍关系为基本依据,并综合考虑实际居住、履行义务等情况。在村民资格纠纷的处理程序上,建议先置行政确认,再由法院通过行政诉讼进行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4.
案由: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原告肖某因不服被告昆明市国土资源局五华分局作出的注销土地使用权证书的行为,起诉至法院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恢复原土地使用证。法院作出驳回原告肖某的诉讼请求的判决。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主要局限于由检察机关牵头所提起的这一行政公益诉讼类型,原告资格范围受到限制。西方国家以“利害关系说”和“私人检察官”等理论依据为依托将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逐步扩大,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发展状况和行政公益诉讼实施成效,我们应将其逐步放宽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16.
案由: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原告肖某因不服被告昆明市国土资源局五华分局作出的注销土地使用权证书的行为,起诉至法院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恢复原土地使用证.法院作出驳回原告肖某的诉讼请求的判决.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一词是行政法上的核心法定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围绕"具体行政行为"概念规定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当今社会行政主体多元化、行政行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使我国传统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行政诉讼类型在行政诉讼制度中的地位与功能,反思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类型化方面之不足,强调行政诉讼类型化在行政诉讼理论中是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基础性问题,类型化是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本文同时介绍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行政诉讼类型的划分,指出有必要在借鉴国外行政诉讼类型之划分并结合本国诉讼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类型化之行政诉讼。本文最后对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做出了初步的划分,建议应将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划分为七类。  相似文献   

19.
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公民个人享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公民个人享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弊端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目的是国家基于对行政诉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行政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目前, 学界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三种: 权益保护、权力监督, 保护与监督双重目的。我国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然状况是保护与监督双重目的。我国行政诉讼目的导向存在缺陷, 应当把权益保护作为行政诉讼最为根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