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种倒刺鲤鱼种阶段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培育模式的试验,对3种倒刺鲃鱼种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比较.试验表明:倒刺鲃的体重日增长率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最低;起捕率比较,倒刺鲃>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土池培育时,倒刺鲃的规格整齐度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的大小分化最明显;土池培育方式更适合倒刺鲃属3个种的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2.
网箱培育大规格黑脊倒刺鲃苗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ns caldwelli(Nichols)又称石鲩,光鱼,属鲤科、鲃亚科 (Barbinae)为淡水中下层鱼类,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色清澈,砾石较多的溪河中,其肉质肥厚,味鲜美,是江河水系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了探讨网箱培育大规格黑脊倒刺鲃苗种方法,我站于 1999年 5月中旬至 11月下旬在监城镇深陡水库开展了网箱培育大规格黑脊倒刺鲃苗种的课题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网箱及设置 网箱设置在避风向阳的库湾,为漂浮式。网目 2.0 cm,规格为 2 m× 2 m× 1.3 m,由聚乙烯材料做成。采用毛竹架 (每边 2根竹 ),每只箱体水下四角用红砖…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鱼种不同放养规格和密度对刺鲃网箱养殖效果的影响,2007~2008年,应用HACCP体系原理,在江西赣州市陡水湖进行了刺鲃鱼种不同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的网箱养殖试验.试验分5组,每组设3个平行,共15个网箱,分别为相同放养密度(80尾/m2)、不同放养规格(10、50、90 g/尾)和相同放养规格(50 g/尾)、不同放养密度(60、80、100尾/m2).结果表明,刺鲃鱼种的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均对网箱养成的商品鱼的规格、群体产量、饲料系数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但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小.刺鲃网箱健康养殖以每m2放养规格为50 ~100 g/尾的鱼种60~80尾为宜.  相似文献   

4.
刺鲃的亲鱼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鲃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是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刺鲃肉质较嫩,营养丰富,食性较广,市场前景广阔,池塘混养当年种8个月即可达0.5kg的上市规格,池塘养殖最大个体能达到5kg以上,是一种开发前景较好的养殖品种。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过度捕捞等不良渔业行为导致刺鲃资源量急剧下降,人工繁殖成为当务之急。下面将其亲鱼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刺鲃的生物学特性 刺鲃为中下层杂食性鱼类,稍偏动物性。无论是植物性、动物性饵料还是浮游生物、有机碎屑都可食用。由于它营中下层生活,混养时可充分利用剩余饵料资源。由于是从野生鱼类中驯化而来,刺鲃的适应性特别广,疾病特别少,抗病力强。无论是水库、池塘、山溪、网箱中都可饲养,但在饲养捕捞时,应注意它性急躁、易跳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水池塘和在江河设置网箱结合人工配合饲料驯化从江河中捞捕的野生光倒刺鲃鱼苗、鱼种并进行咸鱼养殖,池塘亩产成鱼3000kg,9cm规格苗种1-2万尾,网箱产大规格鱼种(100-150g)60kg/m^2、(500-750g)90kg/m^2,咸鱼140kg/m^3.9cm规格苗种400—500尾/m^2。  相似文献   

6.
水库网箱养殖倒刺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刺鲃,俗称军鱼,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作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倒刺鲃明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开发潜力大,其人工养殖在浙江、福建一带已悄然兴起,且发展势头迅猛。2002年,我们在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倒刺鲃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网箱的制作及设置网箱用3×3聚乙烯线加工的网衣缝制成双层(内网网目大2.0cm,外网网目大3.0cm)封闭式网箱,网箱规格为2.0m×2.0m×2.0m,置入水深1.7m,其有效水体为6.8m3。网箱架用毛竹制成,箱底放置直径为12mm的钢筋做成边长为1.9m的钢筋架,作为沉子,或在网箱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泥池和土池两种培育模式的试验,对3种倒刺鲃鱼种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比较。试验表明:倒刺鲃的体重日增长率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最低;起捕率比较,倒刺鲃〉黑脊倒刺鲃〉中华倒刺鲃;土池培育时,倒刺鲃的规格整齐度最高,其次是中华倒刺鲃,黑脊倒刺鲃的大小分化最明显;土池培育方式更适合倒刺鲃属3个种的鱼种培育。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23日,上犹县南河水库一养殖户的一只网箱内倒刺鲃大量死亡,该养殖户的其他网箱内的倒刺鲃未出现死亡。经现场诊断:该发病的网箱内活的倒刺鲃体表除鳍条苍白外无其他异常,水质检测各项指标正常,主要原因是肝胆综合征造成大量倒刺鲃死亡,经对症施药治疗,5天死亡数量减少,10天后治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基本情况发病的网箱面积20米2,高度2米。2012年12月投放平均规格30克的倒刺鲃鱼种5860尾,2013年10月出售658尾,到2014年4月16日估计该网箱内约有4000尾平均规格400克的倒刺鲃。4月23日接到养殖  相似文献   

9.
黑脊倒刺鲃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良松 《淡水渔业》2004,34(5):51-53
黑脊倒刺鲃(Spinibabus calddwelli Nichols)俗名青棍、黄娟鱼、军鱼、娟鱼、光鱼、石娟、君鱼、白鲤、粗鱗,分类学上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分布于长江以南的钱塘江、九龙江、珠江、九江、闽江、赣江、汀江等水系和台湾、海南省.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俗称的"军鱼"、"光鱼"、"娟鱼"以及两广俗称的"光倒刺鲃"的学名即为黑脊倒刺鲃.黑脊倒刺鲃肉质肥厚,味道鲜美,颇受群众欢迎.鱼汤有清凉、消暑、解毒功效,卵用热水浸泡外敷,能止血.在福建市场,目前出池价一般可达18~26元/Kg.  相似文献   

10.
光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业科倒刺鲃属,俗称坑坚鱼、黄坚鱼、黄娟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生活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其胆液可入药,具有清热、消炎等功效,是珠江水系优质经济鱼类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水产养殖户的欢迎.由于江河天然光倒刺鲃资源日益枯竭,为促进发展光倒剌鳃养殖生产,我们于2004年以来,在广两昭平县成功进行光倒剌鲃人工繁殖试验基础上,同时开展了人工孵化稚鱼和江河装捞鱼苗培育工作,到2008年共培育鱼苗122万尾,获得大规格鱼种42万尾,平均成活率34.4%.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口胭脂鱼大规格鱼种培育以单养的效果为好,其培育成活率可达69.7%;夏花放养量以15万尾/hm^2为宜,夏花规格3cm以上,经5~6个月的养殖,可养成50g/尾的大规格鱼种,单产可达5 2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次异名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娟、娟中,主要分布于闽江、钱塘江、珠江、沅江、洞庭湖、元江、海南岛及台湾等水系,是一种江河经济鱼类。光倒刺鲃肉味鲜美,体型较大(可达5kg以上),是北江(属珠江水系)名优鱼类之一。我所自80年代末以来对其进行了驯化和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倒刺鲃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鱼类耗氧率的研究,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进行了大量工作。本次实验对不同规格倒刺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倒刺鲃的基础代谢水平,为倒刺鲃的生理学和养殖学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光倒刺鲃,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其肉味鲜美,体形较大(可达5千克/尾以上),是产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其养殖前景看好,在两广地区发展较快;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其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以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最为突出,严重制约光倒刺鲃的推广养殖。本文就成功治疗已感染嗜子宫线虫病的光倒  相似文献   

15.
吴雅雅 《水产养殖》2011,32(3):17-18
中华倒刺鲃俗名青波,隶属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倒刺鲃亚属,多生活于长江中上游及其附属水系的江河中。具有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25kg)、生长快、适温范围广(0~36℃)、抗病力强、饵料容易解决、易驯养、成活率高和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一系列适宜养殖和消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首次引进中华倒刺鲃鱼苗,通过人工驯化、工厂化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平均规格40g,饲料系数2.01,成活率95.9%,其养殖前景广阔,可以在宁夏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7.
多鳞四须鲃(Barbodes schwanenfdi)俗名双线鲫、泰国鲫、红鳍银鲫、红翅鲫,属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四须鲃属(Barbodes),原产地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是一种热带鱼类。多鳞四须鲃体形侧扁,酷似团头鲂,其尾鳍边缘为红色,靠近尾鳍边缘上下为黑色,由此得名"双线鲫"。该鱼成年个体体长30cm~35cm,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个体;杂食性,以素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红尾皇冠繁殖及苗种培育等技术难题,2005年在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观赏鱼车间采用水族缸和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并进行了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试验结果:红尾皇冠受精卵的适宜孵化水温为26~30℃,仔鱼在水泥池中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可达3cm左右;室外池塘大规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可达90.10%,其中体长在9cm以上的超过55%.试验结果证明,红尾皇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适合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而室外池塘适合于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魁对是一种适应性强、生态效率高的大型经济贝类。种苗投放后成活率可达99%,1年后的回捕率在50%以上;在满足魁蚶习性要求的一般条件下,选择敌害少,海底稳定性好的海区是增殖成败的关键。蟹类(如梭子蟹、日本虫寻)对种苗危害极大,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后果;种苗放流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壳长2.0~2.5cm 可作为放流种苗的标准规格。放流1~1.5年后可达5~7cm 商品规格,增殖效果显著,适用于生产性魁蚶资源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20.
<正>大鳞鲃(Barbus capito)属于鲤科,鲃亚科,鲃属,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是该国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成龄体重可达3~6kg,是当地名贵品种之一。我省于2009年引进试养,2014年我们开始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经过4年的繁育实践,基本解决了规模化人工繁育的技术。主要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