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0年代以前,小麦叶枯病只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偶尔发生。1979—1985年我省引种春播小麦,根腐叶枯在春小麦上普遍发生,引起严重的叶枯和穗腐,减产一般在30%以上。1990年河南省小麦叶枯病发生650万亩,仅尉氏县西部沙丘陵发生11万亩,产量损失平均30—40%。1991年全省发生此病1000多万亩,其中周口、商丘、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发生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小麦叶枯病成为严  相似文献   

2.
玉米螟对E—605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常造成玉米的严重减产。河南商丘地区用我所玉米螟组1973年首倡的E—605颗粒剂治螟,已有12年之久,玉米螟对该药敏感水平的变动情况、有无抗药性产生、以及生产上可否继续使用等问题需明确。现将1985年初步测试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1979—1982年小区试验,用颗粒剂点施器将3%1605颗粒剂施入玉米、高粱心叶内防治玉米螟获得成功后,1983—1984年被正式列为辽宁省玉米螟综合防治开发试验研究项目之一。两年来累计开发面积16.19万亩。防治玉米螟效果平均为90.14%,兼治玉米蚜虫效果平均为97.81%。据1984年7月试验点调查,兼治二代粘虫效果平均为99.29%,取得了一次施药防治3种害虫的理想效果。 该剂型已于1985年1月在徐州由化工部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通过,认为是目前国内取代有机氯农药的一个较好剂型。  相似文献   

4.
我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一般年份因草害产量损失约10~15%,高的可达20%以上。据全省农田杂草普查表明,草害Ⅱ级以上需要进行防除的面积在1670万亩左右。从1988年以来,我站对乐吉化工厂生产的丁西颗粒剂进行了防除早、晚稻本田杂草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并探讨该药剂安全性、增产效果和推广前景。1988~1991年全省丁西颗粒剂试验、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244万亩次。现将试验研究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地区玉米多种植在沿河两岸的特点,就地取材,设计一种高浓度六六六“土包砂颗粒”,代替粘土颗粒剂。经过多次对比试验:其药效和残效均超过DDT土颗粒剂。例如田间药效试验,“土包砂颗粒”和砖末防效相等,皆为93.3—100%,平均效果96.6%;而DDT土颗粒剂防效86—93.3%,  相似文献   

6.
5%涕灭威颗粒剂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山东、河北等花生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常用涕灭威、呋喃丹等药剂防治,其中以涕灭威效果较好。使用山东宁阳农药厂提供的5%涕灭威颗粒剂与进口产品进行了两年两地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每亩沟施3公斤5%涕灭威颗粒剂,其增产  相似文献   

7.
水稻本田常用的除草剂较多,我省已应用的有恶草灵、杀草丹 2甲4氯、杀草丹、丁草胺等。其中恶草灵药源较紧,杀草丹 2甲4氯农户要买两种除草剂方能使用,杀草丹或丁草胺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5.3%丁西颗粒剂为4%丁草胺 1.3%西草净混合颗粒剂,系东清乐吉化工厂生产,具有药源立足省内,杀草谱较广,使用方便等优点,经试验示范后为农户所欢迎。现据试验示范和2.4万亩推广结果,总结如下。 (一)对水生动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是辽宁省玉米、高粱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减产一成左右。1964年全省开展了群众性颗粒剂治螟运动,据不完全统计,防治面积达492万余亩,比1963年增加31倍;防治后挽回损失按5%计算,至少可挽回粮食6,000万斤以上。为了总结经验,辽宁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人员,于8月18日至9月7日,先后到新金、金县、复县、庄河、岫岩、宽旬、锦西、锦县、北镇、康平等十县进行颗粒剂治螟效果考查,本文仅就技术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供试药剂为0.1%、0.15%功夫颗粒剂(由ICI公司提供),自配1%1605煤渣颗粒剂为对照药剂。 于心叶末期的玉米植株上,人工接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三、四龄幼虫5头/株。10小时后施颗粒剂,用量为:功夫颗粒剂0.16克/株;1605煤渣颗粒剂  相似文献   

10.
8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科学有效控制花生田蛴螬为害,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吡虫啉十辛硫磷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毒·辛颗粒剂、5%二嗪磷颗粒剂、苏云金杆菌(Bt)制剂8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种期施用的吡虫啉十辛硫磷颗粒剂(沟施)、3%辛硫磷颗粒剂(拌种)、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机械包衣对花生出苗率没有影响,以上5种药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与保果效果分别为62.5%~85.4%和45.4%~60.7%,显著高于开花下针期施用的6%毒·辛颗粒剂和5%二嗪磷颗粒剂;首次使用苏云金杆菌工程菌株3A-SU4灌根防治暗黑齿爪鳃金龟幼虫,防虫效果和保果效果分别为53.9%和31.2%,与6%毒·辛颗粒剂和5%二嗪磷颗粒剂药效相当.各处理对花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为2.4%~21%,其中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增产效果最高.收获后采用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土壤和花生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药剂在花生荚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日本肯定列表和中国限量要求,可以在花生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克线磷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我国花生上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在30—80%,常年减产30%左右,发病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克线磷是一种低挥发性杀线虫剂,国外已用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效果较好。我们用国产5%克线磷颗粒剂在山东栖霞和河北滦县进行了两年试验,部分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药剂5%克线磷颗粒剂,山东宁阳  相似文献   

12.
阎振中 《植物保护》1986,12(3):39-39
1985年我们进行了二嗪农颗粒剂防治花生田蛴螬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5%二嗪农颗粒剂 镇江农药厂生产 6%辛硫磷乳油 连云港第二农药厂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作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5月通过随机采样调查方法,从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地区19个县市采集到61份小麦孢囊线虫(CCN)的根围土壤样品,分析了样品的孢囊密度,发现采自商丘、新乡、鹤壁、安阳和濮阳地区的样品孢囊密度普遍较高,CCN发生比较严重;利用双重PCR技术对样品的CCN种类进行了快速检测鉴定,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33份;菲利普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9份,与禾谷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样品有19份。菲利普孢囊线虫主要采自商丘、漯河、许昌、新乡、焦作等五个地区,其中商丘地区发生比较普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小麦的品种布局和孢囊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吕祖益 《植物保护》1983,9(3):22-22
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的5%久效磷颗粒剂,经江苏、浙江等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水稻害虫效果显著。 1.防治水稻二化螟;使用5%久效磷颗粒剂2.4-3.0斤/亩,经浙江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为94.0-96.3%;杀虫效果均达96.2%以上。 2.防治叶蝉、飞虱:使用5%久效磷颗粒剂1.8  相似文献   

15.
稻杆潜蝇危害我区水稻,自1986年首次在堡子镇发现以来,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98年发生面积已达2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由于该害虫是近年发生的水稻害虫,没有引起广大农民的足够重视,防治效果差。现引进并筛选3%呋喃丹颗粒剂(美国FMC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6.
5%丁草胺颗粒剂在鄞县望春区水稻秧田大面积应用已有多年,作者于1988年早、晚两季秧田试验,并在晚稻秧田上推广。 设5%丁草胺颗粒剂(江苏昆山农药厂)750克/亩,60%丁草胺乳油(江苏南通农药厂)75毫升/亩,50%杀草丹乳油150毫升/亩和对照。小区面积12米~2,重复3次,随机排列。播前2天,做好秧畈,保持薄水层,水混时施药,颗粒剂加湿细泥7.5公斤拌匀  相似文献   

17.
小麦孢囊线虫病目前已在中国13个省(市区)的小麦种植区有发生与分布,其扩散与蔓延将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安全,系统开展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涕灭威颗粒剂(aldicarb)、3%克百威颗粒剂(carbofuran)、5%硫线磷颗粒剂(cadusafos)、10%苯线磷颗粒剂(fenamiphos)和0.5%阿维菌素颗粒剂(abamectin)等5种杀线剂各3个不同剂量在小麦返青期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对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各处理间的校正孢囊减退率差异并不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后的小麦株高、单株根重和单株鲜重均优于对照,且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其中0.5%阿维菌素颗粒剂 30 kg/hm2处理后的校正孢囊减退率最大值为55.13%,且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18.54%;而0.5%阿维菌素颗粒剂60 kg/hm2处理后小麦株高平均值最大,为59.32 cm,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明显.由于0.5%阿维菌素颗粒剂能够明显抑制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同时促进植株生长并减少产量损失,因此,在小麦孢囊线虫重病田于小麦返青期施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麦孢囊线虫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近年来,商丘地区大豆田普遍发生造桥虫。其中大豆小夜蛾约占大豆造桥虫总数的60—70%,银纹夜蛾占20%,云纹夜蛾占10%左右,剩余的只是极少数的豆卜馍夜蛾、豆长须夜蛾、棉大造桥虫等。 由于大豆造桥虫种类多,发生世代和为害不一样。小夜蛾和云纹夜蛾一年发生3代,是以第二代为害大豆最严重;银纹夜蛾一年发生5代,对大豆为害最重的是第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5%丁草胺颗粒剂在稻田中的除草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指导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在早稻本田及晚稻秧田进行有关试验,并在全县当年晚稻本田推广5万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供试药剂①5%丁草胺颗粒剂(昆山陆扬精细化工厂产);②60%丁草胺乳油(昆山化工厂产);③5O%杀草丹乳油(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产)。 (一)秧田除草试验: 供试水稻品种为汕优6号,分3个时期用药,即播种塌谷后(6月27)、秧苗1叶1心期(7月1日)和2叶1心期(7月4日)。在各期均设亩用5%丁草胺颗粒剂0.5公斤、0.75公斤、1.0公斤、2.0公斤及不用药(对照)。1叶1心期增加50%杀草丹乳油每亩100毫升,2叶1心  相似文献   

20.
湖州市是全国蚕桑重点产区。为控制近几年猖獗回升的水稻三化螟和保障蚕桑生产安全,1987年起引进5%杀虫双颗粒剂作治螟效果试验并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1988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5%杀虫双颗粒剂1kg,于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连晚秧田二代三化螟,保苗效果89.92%;而50%甲胺磷乳油100ml只有49.62%;杀虫双防治连晚大田三代三化螟的保苗效果93.75%,兼治稻纵卷叶螟效果100%。50%甲胺磷乳油100ml用药2次的保苗效果75%,用药1次的40.63%。大田示范每亩用5%杀虫双颗粒剂1kg,孵化高峰期防治对早稻一代三化螟的保苗效果98.13%,50%甲胺磷乳油100ml42.06%;5%杀虫双颗粒剂1.5kg,孵化高峰期防治连晚三代三化螟枯心效果96.79%,防治白穗效果95%,殘效期长达15天以上,而用50%甲胺磷乳油100ml 2次的防枯心效果58.57%,防白穗效果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