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为地下茎作物,为使植株生产苗壮,结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整地,加强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活土层,调节土壤中水、肥、气和热状况,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条件。二、选用良种优质种薯一般有两层含意,一是种薯体内不带毒或带毒轻;二是种薯生理年龄佳,具有充实的内含物。使用优质种薯才有利形成壮芽和健株,实现高产。马铃薯脱毒,马铃  相似文献   

2.
正马铃薯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退化,播种过晚,后期遇到高温不利于马铃薯的膨大,再加上措施不当,管理粗放产量低,种植面积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探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为地下茎作物,为使植株生产苗壮,结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  相似文献   

3.
一、播前准备于2月上中旬,精选种薯,最好在脱毒种薯室内催芽。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大西洋、克新4号、紫花851等。二、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马  相似文献   

4.
大磏镇由于自然资源独特,气候、土壤对马铃种薯的种植有益,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是当地主要农业作物。该文对该地区马铃种薯扩繁及大田优质薯种植两方面进行介绍,主要从加强地块与种薯选择,科学配比肥料,种薯播前、播种以及播后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着手,有效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退化,播种过晚,后期遇到高温不利于马铃薯的膨大,再加上措施不当,管理粗放产量低,种植面积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探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为地下茎作物,为使植株生产苗壮,结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整地,加强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活土层,调节土壤中水、肥、气和热状  相似文献   

6.
脱毒马铃薯秋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生产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从1998年我县建立万亩马铃薯秋繁基地以来,所生产的脱毒种薯,在次年的大田春种中长势良好,比本地种产量翻一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脱毒马铃薯秋繁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繁育田,选用良种 为了确保脱毒种薯在繁育过程中不再受病毒侵染,保证种薯的质量,选择繁育田的条件为:1.无传播性病毒和细菌性病害的,前作以水稻田为佳,不能是种马铃薯、茄科作物或十字花科的地块。2.选用隔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如无水源、风源传染等,四周200米内不能种有马铃薯、茄科蔬菜、油菜等作物。  相似文献   

7.
正1.选择土壤种植马铃薯,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松、排灌条件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或缓坡土壤和砂壤土中栽种,不宜在碱性土质中种植。马铃薯栽种前茬作物地块,以高粱、玉米、小麦及禾本科谷物等作物最佳,切忌重茬种植;前茬茄果类地块不宜种植马铃薯,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地块不宜种植马铃薯,上一年用过普斯特、玉农乐、阔草清、甲黄龙、二氯喹啉酸等除草剂的地块也不宜种植马铃薯。2.脱毒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一、选地、整地马铃薯种植应选择有2年以上轮作周期的豆、麦、玉米等禾谷作物的茬地,切异连作和迎茬;选择疏松透气、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种植马铃薯。整地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深耕20-25厘米,敞口晒垄、保墒、熟化和培肥土壤。二、选种无论从外地调进的或自留的马铃薯种薯,使用前都必须经过选种。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芽眼突起,表皮粗  相似文献   

9.
1选用良种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马铃薯引种易近距离进行,并且依据用途选用品种2选地整地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  相似文献   

10.
<正>一、农业防治1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2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优良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经济有效地措施。在生产中应根据生产实际,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引进不带晚疫病的种薯。3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缺乏,而且能减轻病虫害。马铃薯忌重茬和与茄科类作物连作,而适宜与谷类、豆类,油料等作物轮作。与这些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