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翔  许彦  邢增通 《长江蔬菜》2011,(14):52-54
海南省豇豆生产多用防虫网覆盖栽培,试验通过模拟目前海南省生产中豇豆储运方法,分别对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和露地栽培豇豆品质指标进行7d动态测定,旨在探明防虫网覆盖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下的豇豆在7d内均未出现失重;感官指标、腐烂率、锈斑指数、粗纤维含量,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明显优于露地栽培豇豆;叶绿...  相似文献   

2.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目数防虫网对豇豆生长的影响,采用50、40、30、20目白色防虫网进行豇豆覆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后,豇豆生育期提前,豇豆的植株高度、叶面积、产量均有提高,对主要害虫蓟马、斑潜蝇防护作用效果显著,50目白色防虫网是较适合海南省三亚市豇豆栽培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3.
防虫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设施栽培材料已受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广为应用。为探明防虫网对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防虫网内小气候的变化及其对蔬菜生产产量的影响 ,2 0 0 0年 7~ 9月我们进行了防虫网内栽培豇豆、青菜的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选用浙江产 2 2目的防虫网 ,覆盖一个标准钢架大棚 ,防虫网面积大约 40 0m2 ,6月 2 4日盖网。豇豆品种为之豇— 2 8,青菜品种为上海青 ,棚内一个品种种植面积 90m2 ,7月 1日播种 ,7月 2日出青菜苗 ,7月 4日出豇豆苗。豇豆行距 0 8m ,株距 0 …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农药污染,生产无残留、无公害、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同时改善豇豆生产条件,减轻病虫危害程度,提高豇豆产量和品质,总结出豇豆在防虫网覆盖条件下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防虫网室材料的选择和搭建,并且从土壤要求、品种选择、肥料和水分管理、采收标准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广东地区的生产经验,为豇豆的无公害栽培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防虫网覆盖条件下豇豆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阐述了防虫网覆盖条件下,网室内小气候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针对防虫网内豇豆栽培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豇豆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豇豆具有边开花、边结果、边采收的特性,豇豆荚螟常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较难防治,影响产量和商品性。为了促进豇豆的无公害生产,使消费者吃上安全优质的绿豇豆,我们进行了用防虫网纱防治豇豆荚螟试验。  相似文献   

7.
张忠武 《长江蔬菜》2013,(24):17-19
在常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对6个豇豆品种在春季防虫网覆盖下的生长发育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215的叶片小,前期产量高,适于在常德地区春提早栽培中应用;WX2的总产量高,适于在常德地区春防虫网丰产栽培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防虫网在豇豆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岚 《上海蔬菜》2001,(2):29-29
为了生产出低农药残留的放心豇豆 ,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我们引进了防虫网进行覆盖栽培 ,以期达到减少农药喷药次数的目的 ,同时统计产量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采用 2 2目 9 5m(米 )幅宽的银灰色防虫网 ,大棚规格为 6m宽的标准钢管大棚 ,豇豆品种为广东澄海市南畔洲萝卜原种研究所生产的“高产四号” ,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为杀虫素、毒丝本、虫螨光、抑太保、BT、速凯、喷克、丰收、万霉灵等。1.2 方法 大棚覆盖顶膜避雨栽培 ,顶膜外覆盖防虫网 ,套种青菜。防虫网覆盖好后 ,于 6月 5日开始播种 ,同时设露地对照 ,棚内面积为…  相似文献   

9.
夏丰是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防虫网专用豇豆新品种,具有耐热、耐湿、优质、丰产、适应防虫网环境条件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各地夏秋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10.
王强 《蔬菜》2018,(9):37-40
为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大棚防虫网设施,实现蔬菜周年高效安全生产,在大棚防虫网条件下实施豇豆、丝瓜、芹菜、小白菜周年栽培的探索。大棚周年蔬菜生产模式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充分利用了当地光热资源,发挥南京市蔬菜所培育的系列蔬菜新品种抗耐性突出、早熟性好、生长势强的优势,结合大棚防虫网设施的应用,科学安排茬口、精细栽培管理、绿色防治病虫,成功实现了豇豆、丝瓜、芹菜、小白菜高效安全周年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豇豆是我市夏秋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之一。但由于豆野螟、斜纹夜蛾、斑潜蝇等害虫发生十分严重,用一般化学农药防治,既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又会使农药残留超标。因此从2001年起,我市开始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的方式生产夏秋豇豆,实现无(少)农药栽培。但是,  相似文献   

12.
豇豆是夏季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因豆螟发生逐年加重,农药使用量较大,且一直没有找到较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致使上市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从200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夏季防虫网覆盖豇豆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般每667m^2产嫩荚1800~2000kg,产值1500~1800元。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豇豆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基质、温度、光照及接种方法、接种物浓度、接种保湿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豇豆锈菌(Uromycesvignae)夏孢子在灭菌清水、蒸馏水、1%葡萄糖液、1%蔗糖液、豇豆叶煎煮液和豇豆叶表面均能萌发,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在无菌水中25℃下,最易萌发且以半暗半光条件萌发最好;喷雾法接种效果稍优于浸蘸法,且操作更方便;在26~28℃下,发病程度与接种保湿时间呈正相关,以18~24h(小时)为佳;接种孢子浓度以3.24×105个·mL-1为宜,接种最适温度为23~26℃。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评价了防虫网及防虫网与杀虫灯、性引诱剂、病毒等非化学防控集成技术对豇豆甜菜夜蛾等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豇豆全生育期内采用防虫网进行隔离防治可减少药剂防治5次;防虫网与杀虫灯联合防控前期应用效果较好,后期较差;防虫网与性引诱剂、病毒集成应用对豇豆甜菜夜蛾及其他害虫的隔离防治效果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5.
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豇豆是夏秋主要栽培蔬菜品种之一,能堵淡补缺,稳定蔬菜供应。由于豆荚螟、美洲斑潜蝇、夜蛾类等害虫在夏秋发生严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既有农药残留,又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我们经过3年引进应用防虫网全程封闭覆盖栽培豇豆,少喷或不喷农药,减少农药的污染,提供放心蔬菜上市。  相似文献   

16.
京尼平甙及其复方对黄瓜,豇豆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尼平甙及其复方对黄瓜和豇豆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京尼平甙复方2号的增产效果好,10mg/L水溶液浸泡黄瓜种子10h(小时),可增产26.2%,浸泡豇豆种子5h,可增产18.1%。增产机理是通过增加根重和茎重,最终增加荚、果数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豇豆荚螟幼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豇豆荚螟又名豆野螟,是如皋地区豇豆上的常发重发害虫,常年危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豇豆荚果被害率在30%~40%,重发田在50%以上.甚至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多数药剂防治豆荚螟的效果不理想,且盲目滥用农药现象严重。为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正豇豆产业在热带地区蔬菜主产区发展很快,近年来其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居海南主要北运瓜菜第三名,经济效益较好。为了提高豇豆生产水平,确保豇豆丰产、优质和质量安全,让全国人民放心消费,使豇豆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现采用防虫网棚和膜下肥水微滴灌设施栽培豇豆,对豇豆栽培设施、播种前的棚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技术进行要求和规范。1栽培设施1.1平顶防虫网棚设计与安装采用WPP-6430镀钢管结构设计平顶防虫网棚。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防治豇豆斑潜蝇的高效安全药剂,开展了几种杀虫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SC 1200倍液、25%乙基多杀菌素WG 4500倍液和5%甲维盐ME 750倍液3种药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效果较好,药后3、7、10d的防效分别为82.47%~91.66%、77.69%~88.10%、71.34%~83.50%,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化学药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田间高效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豇豆是我市夏秋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之一.但由于豆野螟、斜纹夜蛾、斑潜蝇等害虫发生十分严重,用一般化学农药防治,既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又会使农药残留超标.因此从2001年起,我市开始推广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的方式生产夏秋豇豆,实现无(少)农药栽培.但是,在推广使用防虫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农民朋友在栽培时加以注意,并在种植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