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芳 《农村电工》2010,18(9):12-13
在"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大批适应农电发展要求的新型农电工来促进农电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用人机制的制约,农电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不高,人才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使农电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从而制约了农电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农电企业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薛菲 《农村电工》2006,14(2):8-8
农电体制改革以来,通过供电所规范化建设,农电工在供电企业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但农电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供电企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带来的是农电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因此提高农电工技能素质成为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江苏省南通供电公司针对当前农电安全存在的实际问题,着重从提高农电工技能素质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要想改善农电员工管理现状,提高农电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就要激励农电员工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供电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符合农电员工岗位培训要求的基地,加强农电员工技能培训,引导农电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重视农电员工的职位升迁和福利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年初,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提出2000年是农电企业的管理年,旨在通过加强管理,开展创一流农电企业,进一步提高农电企业的管理、经营、技术、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既是管理之年,在农电企业的诸多工作中,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那么,在新形势下,对管理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的时代特色 当前农电企业所处的环境,处处体现出市场经济的色彩。在内部,电力行业的技术密集型决定了农电企业内部的人员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都比较高。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人们越来越强调个…  相似文献   

5.
农电体制改革后.政府和客户对农村供电所的生产、安全、营销、服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迅速提高。农电工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农电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农电工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农电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农电工作经验,就农电企业怎样加强农电工管理提出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电企业内涵的不断扩大,农电企业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基于农电企业技术队伍现状,着重分析了现有队伍结构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农电企业队伍建设和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电体制和用工机制的变革,特别是“城乡用电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对广大农村电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就使得农电培训成为系统内部各级领导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联系所在单位的实际,拟就如何进一步强化农电培训工作,谈些个人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电工队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还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技能素质差的问题。   从目前沛县农电系统乡村电工的整体素质看,总的说比农电体制改革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县 28个供电所农电工总人数 260人,村级电工 483人,其中供电所职工高中文化占 23. 8%,初中文化占 71. 9%,中专 (含自学中专、电力专科 )占 4. 2%。村电工的文化水平仍处偏低水平,据初步调查, 483名村电工中高中文化占 20%,初中文化占 70%,小学文化占 10%。农村电工队伍的年轻化与知识化给农电企业注入了活力,青年…  相似文献   

9.
谭勇 《农电管理》2008,(6):41-42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电力市场迫切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农电职工队伍,这既是巩固和发展农电体制改革成果、促进农电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升农电职工素质的内在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及时地掌握农电员工的思想状况、怎样有效地提高对农电队伍的管理,是农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吴静 《农电管理》2008,(9):34-35
长期以来,农村配网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加之农电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受长期施工作业习惯的影响,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作业行为不规范,“两票一书”和标准化作业编写质量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笔者在农电企业催收农村电费过程中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农村电工工作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农村电工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线损高、赔钱后,说不干就“走人”。在这种情况下,只得由村里推荐一个无牌无证的“电工”代收费。而这些人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有的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和用工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城乡用电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农电工作对广大农电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农电工培训成为供电企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农电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思想政治合格、文化知识水平较高、劳动技能过硬的农电工队伍,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首届农村供电所所长知识技能竞赛中,华北电网公司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包揽个人全能前三名。面对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华北电网公司农电部综合处副处长冯瑞明告诉记者,“甘为‘人梯’、‘用心’培训”八个字是他们的“夺冠秘诀”。在供电所员工队伍建设上,该公司积极为供电所员工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所属各供电公司按照网公司要求,注重铸造供电所员工成才和进步的“阶梯”,提升了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了农电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蒋震  程欣 《农电管理》2012,(12):10-12
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农电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电工队伍。各电力企业全面加强农电队伍建设,以提高员工素质、安全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为重点,抓好农电培训工作;建立企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维护农电队伍稳定。通过探索和创新,农电队伍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全可靠用电服务更上层楼,促进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晓英 《农村电工》2006,14(4):12-13
西部落后地区农电企业现有的农电工大部分是在原村电工的基础上招聘到基层供电所工作的。因农电工身份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管理方法,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面对农电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电企业应不断加强农电管理和农电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农电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农电工的素质,对农电工的管理应力求做到人性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农电系统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加之农电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农电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作业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两票三制"及标准化作业执行走过场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系统安全,大丰市供电公司做了一些探索。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素质坚持阳光操作,不拘一格选人才。大丰市供电公司从2010年起推行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一长四员"制  相似文献   

17.
农电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已近三年时间,随着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在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露出农电企业在管理上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此,就农电企业特别是趸售县财务管理工作发表一些看法和体会。加强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是搞好会计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农电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部分趸售农电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1.会计凭证编号不统一,凭证填制不规范,使用不严格。对自制原始凭证填写不齐全,对外来原始凭证缺乏审核,有的缺印鉴,有的没有日期…  相似文献   

18.
雍涛 《农村电工》2008,16(5):12
当前,一些农电企业倍感农电队伍人才匮乏,特别是个别企业缺乏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稳定人才的优惠政策,现有的农电优秀人才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以致出现了农电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稳不住”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乡镇供电所尤为突出。随着乡镇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日趋深入,对农电队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切实加强农电队伍人才建设,为农电企业快速发展和创建和谐电力提供智力支持和良好氛围,已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农电安全生产是农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企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实质性的转变,对农电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虽然通过“两改一同价”工作,使得农网的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和农电生产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基层农电安全生产相对比较薄弱,管理粗放、标准不一,  相似文献   

20.
张立英 《农村电工》2003,11(10):13-13
随着农电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变化和乡镇供电所规范化服务的高标准要求,农电人员业务水平低安全意识差、职业道德水准低的问题日益显现,给农电安全运行造成了隐患。如何提高农电工整体素质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1提高农电队伍素质的重要性1.1提高农电工整体素质是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因为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而电力又必须先行,所以每个县都要有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技术精、管理严、服务优,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农电队伍来完成这一重要历史使命。1.2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厂网分开、竞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