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增温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鲁毛50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温度增加(+2℃和+4℃)的环境条件(对照为常温条件),研究了温度升高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常温下生长的毛白杨相比,增温2℃和增温4℃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叶绿素a(Chl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降幅分别为12.97%和13.66%,11.91%和12.61%。但2种增温处理对叶绿素b(Chlb)和Chla/b的影响不显著,降幅分别为6.84%和7.53%,6.96%和6.60%。增温2℃和增温4℃处理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几乎没有影响,但对电子传递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效果不同:增温2℃几乎没有引起Yield值和qP值的变化,但增温4℃却显著降低了Yield值和qP值,降幅分别为7.11%和12.74%。同时,增温2℃和增温4℃都显著降低了毛白杨幼苗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降幅分别为6.47%和7.09%。从2种增温处理对毛白杨幼苗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来看,增温对毛白杨幼苗Chla及总叶绿素含量具有抑制效应,同时对毛白杨幼苗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及效率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脉冲调制式荧光仪研究了偏低温弱光和临界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幼苗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偏低温(19℃/12℃)还是在临界低温(15℃/8℃)下,辣椒幼苗的Fv/Fm、Fv/Fo和qP均下降,qN升高,但临界低温比偏低温严重。在两种低温下,30μmol?m-2?s-1弱光使Fv/Fm和Fv/Fo下降幅度小,而qP和qN下降或升高幅度大,即30μmol?m-2?s-1弱光能够降低辣椒幼苗对低温的敏感性,提高PSⅡ光化学活性,但同时使光化学猝灭下降严重,非光化学猝灭则上升较大。  相似文献   

3.
生长季油松针叶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地区常绿树种油松耐严寒酷暑的特性,测定生长季针叶叶绿素荧光随短时温度胁迫的变化规律,以探讨油松光合机构对异常温度波动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在30 和35 ℃常见高温下,随温度升高,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逐渐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变化的幅度较平稳,表明夏季常见高温可影响油松针叶PSⅡ的活性,但造成的损伤不大;而40 ℃以上的高温胁迫,F0、qN上升与Yield、ETR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Fv/Fm降低到0.8以下,表明针叶的光合机构受损严重。在零上低温(0~15 ℃范围)胁迫下,随温度降低各参数变化不明显,表明生长季油松PSⅡ对零上低温的扰动较稳定;零下低温胁迫时,Fv/Fm、ETR、Yield、qN急剧下降,F0显著上升,且这种损伤是不可恢复的,表明油松PSⅡ在生长季对零下低温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浓度CO2对鼓槌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对鼓槌石斛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CO2加倍处理后(30 d),利用气体交换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鼓槌石斛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结果表明:高浓度CO2使鼓槌石斛净光合效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升高,而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效率(Tr)降低;通过慢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得出鼓槌石斛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变化不显著,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升高,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上升,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下降。表明鼓槌石斛在未来高CO2和干旱环境条件下将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西洋杜鹃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伤害是限制西洋杜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其4个品种(系)‘五彩’、‘粉红’、‘梅红’、‘普红’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3、5、10℃中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低温下,西洋杜鹃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幼苗叶片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 /Fm )显著下降、PSⅡ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同时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呈现上升趋势。从4个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值看,‘普红’品种受害最严重,‘梅红’和‘五彩’次之,‘粉红’受冻害影响最小;西洋杜鹃幼苗对低温较敏感,低温伤害了光合机构,使其对光能的吸收、转换与光合电子传递均受到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伤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中,将三叶期玉米(川单25号)幼苗用不同温度(25℃、20℃、15℃、10 ℃、5℃和0℃)处理1h后,测定玉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光响应曲线参数,以期探讨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暗下最大荧光(Fm)、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也均同时下降;而初始荧光(Fo)显著上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先上升后下降.此外,低温也导致玉米幼苗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与半饱和光强(Ik)显著下降,三者的下降程度与低温胁迫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玉米幼苗对低温较敏感,低温伤害了光合机构,对光能的吸收、转换与光合电子传递都有较显著的影响.此外,玉米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低温很敏感,可以作为筛选玉米耐冷品种的手段,加快耐冷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且窄行距(30~35 cm)处理的Pn、Fv、Fv/Fm、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高于宽行距(45~50cm)处理.间作遮荫使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花生对间作遮荫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春大豆与低温胁迫有关的光合参数以及种质与低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春大豆品种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用叶绿素荧光测定仪测定低温胁迫后的叶绿素含量。[结果]5个春大豆品种的Fv(样品可变荧光)/Fm(样品最大荧光产量)和qP(光化学淬灭系数)均显著降低;与室温对照相比,F_0(初始荧光)和qN(非光学淬灭系数)在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加。与其他品种相比,骨粒青的F_o和qN均显著增大而Fv/Fm显著降低,qP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43号的F_o增加最少。95-1的Fv/Fm最高,但qP最低。南农513的qN增加最少,属于低温敏感型材料。光氧化(qN)是引起南农513损伤的主要原因,而qP和qN反映出骨粒青能在低温下继续光合作用进行生长,以减少光氧化带来的损伤。[结论]qP和qN是用来评估大豆的低温抗性指标的较可靠的光合参数。  相似文献   

9.
刚竹属13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刚竹属13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高节竹、红哺鸡竹、斑竹、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绿皮黄筋的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或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等值均高于其他7个竹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值相对较低,即这6个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为优选观赏竹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o、Fv/Fm、Yield、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qN与SPAD及其他荧光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铜胁迫对鸢尾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利用鸢尾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0 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则先上升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120 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Fv/Fm、qP持续降低,qN先上升后下降,而 ETR则先下降后上升。可见,30 mg/L Cu对鸢尾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电子传递有促进作用,而高质量浓度(120 mg/L)Cu会导致PSⅡ反应中心部分关闭。  相似文献   

11.
香樟8个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邰翔  郭世荣  郭菊叶  朱为民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03-105,109
在NaC l胁迫下,对以茄子为砧木的番茄嫁接苗和番茄自根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茄子为砧木的番茄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ch1)、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高于自根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高于自根苗;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低于自根苗。以上结果表明,嫁接苗的耐盐性优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台湾桤木幼苗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台湾桤木的耐盐机制,以1年生台湾桤木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模拟盐胁迫,设置0.1%、0.2%、0.4%、0.6%及0(CK)5个盐分梯度,研究台湾桤木幼苗在盐胁迫下的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逐渐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增大,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主要光合参数Pn、Gs、Tr、Ci两两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随着盐胁迫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增大,初始荧光(F0)与Fv/F0、Fv/Fm相关性显著,F0与PSⅡ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相关性极显著,Fv/F0与Fv/Fm、Yield两两之间相关关系极显著。因此认为,盐胁迫期间Pn降低主要由于非气孔限制因素;桤木幼苗通过增强热耗散的方式来缓解逆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胁迫2个月后,低盐胁迫(0.1%)具有比CK更大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4 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 全光照(L1)、30% 全光照(L2)和15% 全光照(L3)4 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 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减少;L3 条件下的叶绿 素a/ b 值最低为2郾203,显著低于正常值。3 种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随光合 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 )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L2 幼苗的Pn 最高,L3 次之,L1 最低;FL 幼苗在 PAR 1 000 滋mol/ (m2·s)时Pn出现明显下降。L2 条件下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平均净光合速率(Pa )、光饱 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导度(Gs)最高,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 )相对较低;FL 条件下, LSP、AQY 最低,LCP、Rd最高。FL 条件下幼苗荧光参数与遮荫条件相比,初始荧光(F0 )显著升高,最大荧光(Fm )、 可变荧光(Fv)、PS域潜在活性(Fv / F0 )和PS域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 / Fm )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略 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略低;L2 和L3 条件下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差不大,也都比L1 适宜。结果表明,全光照破坏了幼苗的光合机构,30%左右的全光照条件对幼苗更适宜。   相似文献   

15.
以红花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Chinensis’,台尔曼忍冬Lonicera×tellmanniana和京红久忍冬Lonicera×heckrotti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金银花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化学量子产量(y),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3种金银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其中红花金银花变化幅度最小,京红久忍冬居中,台尔曼忍冬最大,3种金银花抗旱能力排序为红花金银花>京红久金银花>台尔曼忍冬.  相似文献   

16.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INA bacteria on the change 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young fruit from two apricot cultivars were investigated. Low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potential activity(Fv/Fo)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rimary light energy (Fv/Fm)of PS Ⅱ 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inyoung fruit of two apricot cultivars. Low temperature enhance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decreasing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 The presence of ice nucleating active (INA) bacteria in-tensified th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raised the injury temperature threshold from - 4℃ to - 2 - - 3℃.INA bacteria can be a factor to induce frost susceptibility of apricot fruit. The amount of damaged PS Ⅱ activi-ty center was related to apricot fruit size and cultivar.  相似文献   

17.
1,2,4-三氯苯和萘对水稻抽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研究了1,2,4-三氯苯(TCB)和萘(NAP)对抽穗期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CB和NAP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 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Fv/Fm) 、PSⅡ潜在活性(Fv/Fo)、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 均呈下降趋势;而且TCB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明显大于NAP的影响,汕优63的敏感性要大于武运粳7号;有机污染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在低浓度时主要由于气孔限制引起,而在较高浓度下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引起。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使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最终导致水稻产量显著降低。在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中,以PSⅡ潜在活性(Fv/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对有机污染胁迫最为敏感。建议将这两个参数作为衡量水稻发生有机污染伤害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设置土壤含水量为15%、10%、5%三个水分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的叶绿素荧光,研究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强,可变荧光(Fv)下降 ,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光量子产额(Yield)减少,光电子传递效率(etr)降低;恢复过程中,15%胁迫容易恢复,10%胁迫较易恢复,5%胁迫不能恢复.Fv 、Fv/Fm、etr、Yield对胁迫和恢复反应敏感,都可以作为葡萄抗旱品种快速鉴定的指标,Fv的可靠性最强.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qp)在胁迫初期都逐渐变大,在胁迫后期出现相反对应的变化趋势,在恢复过程中比较稳定,反应了葡萄在受到水分胁迫时的光合调节和自我保护能力,但qp和nqp不宜作为快速鉴定抗旱品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