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元谋干热河谷赤桉纯林与混交林昆虫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对赤桉纯林及其混交林间不同层次上的昆虫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赤桉混交林改善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昆虫多样性大小为银合欢>大叶相思>赤桉。与纯林草丛相比,赤桉 大叶相思、赤桉 银合欢混交林下草丛盖度提高,昆虫丰富度增加,物种组成相对复杂,但纯林草丛昆虫多样性指数与混交林相差不大。与纯林中赤桉树冠昆虫多样性相比,混交林中赤桉树冠昆虫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明显提高,优势度指数降低。赤桉 大叶相思、赤桉 银合欢混交林比赤桉纯林具有更稳定的昆虫群落。  相似文献   

2.
以元谋干热河谷区赤桉、新银合欢等纯林为参照,对苏门答腊金合欢×赤桉混交林进行调查和综合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苏门答腊金合欢×赤桉混交林首伐期生物产出量(干物质)为19.20 t/hm2,按照其热值折合标准煤约11.8 t/hm2,明显地高于赤桉纯林(7.08 t/hm2)、银合欢纯林(5.47 t/hm2)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2.97 t/hm2);绝对经济效益(纯收入)1.23万元/hm2,分别是赤桉纯林(0.74万元/hm2)的1.7倍、银合欢纯林(0.42万元/hm2)的3.0倍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0.14万元/hm2)的9.2倍;投入产出比为1.0∶5.9,略低于赤桉纯林(1.0∶6.2),但明显高于银合欢纯林(1.0∶2.9)和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1.0∶1.6)纯林。此外,该混交林模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并能实现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3.
对伊犁地区筛选的4个银×新杨无性系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新杨4个无性系的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差异明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4~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6~7年时相交。从18a生的4个无性系生长过程来看,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第O~6年为幼树期,树高、胸径生长比较快。第7~14年为速生期,树高、胸径生长急速上升。第15~18年为近熟期。银×新杨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左右时相交,达到数量成熟,此时可进行轮伐。  相似文献   

4.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5.
对元谋县小横山、岭庄、磨诃3个试验点不同人工林29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元谋地区几种主要人工林土壤肥力的5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林分进行综合评分、排序。13年生赤桉纯林的得分低于其对照地的得分,表明赤桉纯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其余林分的得分均高于相应对照地的得分,这表明这几种人工林培肥效果显著,尤以13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最好(其得分最高);就小横山而言,混交林的得分高于纯林(13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纯林除外),表明混交林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桂东南地区31 a柳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为该树种的科学营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柳杉人工林的树高(H)、胸径(D)、材积(V)3个测树因子与树龄(T)间的关系,并拟合其生长回归模型.[结果]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多次相交,变动幅度较大.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在生长初期和调查期均出现了生长高峰期;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在第10年达到了最高值,之后均处于下降趋势;而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单株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曲线没有交点.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相关指数R2均在0998以上,其中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均是二次函数方程.[结论]柳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在31a的过程中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连年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材积生长未达到数量上的成熟.柳杉生长初期旺盛,在31 a后仍有生长趋势,拟合的模型可适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维都林场32年生阴香人工纯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将解析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同林分树龄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并确定为最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阴香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在32 a时分别为17.6 m、32.55 cm和0.539 m3;树高连年增长量在0~6 a逐年增加,第6年达到峰值,为0.90 m/a,第6年之后树高生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胸径生长与树高生长规律相似,在第4年达到生长峰值,为2.42 cm/a;材积连年生长量随树龄递增先增长后下降,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在第22年,峰值为0.035 m3/a,连年生长曲线与平均生长曲线相交于第32年,由此确定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为32 a。生长规律回归方程拟合中,树高、胸径与林龄回归模型以理查德模型最优,材积以苏马克模型为最优,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7以上,残差平方和较小,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福建含笑的资源开发和最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选取平均木和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福建含笑在与杉木混交的林分以及纯林林分中的树干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在与杉木混交的林分中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福建含笑纯林早1年,树高连年生长量早4年,材积连年生长量早3年,而且在前10年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始终比纯林大,说明与杉木混交能够很好地促进福建含笑的生长,福建含笑与杉木是一组很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松桉混交林与纯林的林木生长效应.[方法]通过近10年来松桉混交林的技术跟踪和数据分析,与其相应的纯林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显示混交林生长效应优势显著,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解决收益周期矛盾,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结论]该研究为松桉混交林营林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元谋干热河谷引种造林试验及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较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龙川江河谷引进赤桉、柠檬桉、窿缘桉、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厚英相思、肯氏相思、台湾相思、绢毛相思、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等树种,以本地的山合欢、山黄麻作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赤桉、厚英相思、柠檬桉、窿缘桉、肯氏相思、大叶相思等都比山合欢长势好。用定量的标准(生长量的数量指标)选择造林树种,选出的树种较符合元谋的实际,在元谋生长良好,选择方法简单,且精度高,可供应用。  相似文献   

11.
29年生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进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分的树干解析,全面分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林龄下,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增大而递减;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年限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趋势,且密度大的林分速生期较密度小的林分有所缩短;平均单株材积生长进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慢。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自然改造的马尾松林分竞争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揭示马尾松人工近自然改造作业下树种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近自然改造林分内马尾松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期为营造近自然混交林和人工林近自然作业法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基于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马尾松近自然5种改造实验林20个固定样地的2014年复测数据(A1~A4:不同采伐强度补植树种的改造混交林,A5:未改造马尾松对照纯林,每种改造模式各4个固定样地),利用Voronoi图确定了林木的生长空间和竞争邻木,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改造混交林总体竞争强度、改造混交林和对照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1)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和主要补植树种竞争排序为:红锥灰木莲大叶栎马尾松香梓楠格木,不同改造模式平均竞争指数排序为:A1A3A4A2。2)改造混交林对象木马尾松共计212株,其他竞争木336株;对照纯林马尾松共计190株。对照马尾松纯林竞争指数为359.51,远大于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竞争指数(166.98),适当强度的采伐有效地降低了林分内马尾松的竞争压力,马尾松纯林中只存在种内竞争,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指数大于种间,各占54.65%和45.35%。3)混交林与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差异显著,竞争指数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各径级内平均竞争指数,改造混交林均小于对照纯林。4)速生树种对马尾松最先产生种间竞争压力,马尾松与主要竞争木竞争关系(CI1)排序为:大叶栎灰木莲红锥香梓楠鸭脚木山油麻安息香格木黄毛榕,改造混交林各模式间马尾松种间竞争差异不显著。5)马尾松竞争指数随胸径的增大不断变小,改造混交林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以及对照纯林总竞争指数与马尾松胸径分别符合幂函数、双曲线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当马尾松胸径大于25 cm时,混交林与纯林内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均逐渐减小趋于平缓;小于25 cm时,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通过分析马尾松近自然改造林分内树种竞争关系可知,基于近自然经营理论的人工纯林改造利用有效的干扰木采伐和合理的树种补植,能够有效降低马尾松的竞争压力,同时促进补植树种的生长和天然更新,引导林分的正向演替,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证明了近自然改造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山杨天然次生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可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62-10464
[目的]系统了解和掌握山杨天然次生林林木生长规律。[方法]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山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资料,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主要林分因子生长进行模拟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结果]抛物线方程拟合其立木株数生长过程效果最好,Logistic方程拟合其蓄积量、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对数方程拟合其胸径、树高生长过程效果最好;50年生山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27 cm,速生期为0~5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29 m,速生期为0~10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3 65 m3/hm2,速生期为15~25年和30~40年2个阶段。[结论]山杨天然次生林数量成熟龄为50年左右,此时可进行人工采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大别山引种鹅掌楸试验观察,鹅掌楸年生长过程中,树高有1个生长高峰,胸径有2个生长高峰;幼林阶段树高生长较快,前12a的年均生长量在1m以上,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4年,年生长量1.65m;胸径生长速生期为前10a,从第2年开始,即进入生长高峰,年生长量达到1.2cm以上,一直持续至第10年;在前18a,材积增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随树龄增大而加快,18年生时,还未见有减慢现象。鹅掌楸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呈Logistic增长。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塞罕坝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临时样和解析木地调查资料,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计算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抛物线方程拟合林分立木株数随年龄变化过程效果最好;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46cm,速生期为10~20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38m,速生期为前20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6 90m3,速生期为10~30年,数量成熟龄为43年,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状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苦槠更有利马尾松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马尾松平均树高为23.1 m,平均胸径为31.1 cm,单株材积可达0.536 m3。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7.
研究闽南巨尾桉U6的一代林、二代萌芽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构建生长模型。经方差分析,一、二代林之间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从林地利用效率考虑,应注重一代林的经营。巨尾桉人工林在闽南地区引种发展潜力大,适合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相似文献   

18.
鲁东南引种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与材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我国鲁东南引种栽培火炬松18年生人工林生长、材性的变化规律.18年生林分树高为8.2m,胸径为15.38 cm,单株材积均值约为0.05577 m3.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分别为2~5 a、1~9 a,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叉点估测在20~25 a后,其数量成熟龄有待进一步确定.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由髓心处...  相似文献   

19.
以罗田垂枝杉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和生物量测定等方法,在构建胸径、树高、材积、侧枝生长量、着枝角度生长模型及材积和生物量预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罗田垂枝杉的生长过程和生物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罗田垂枝杉胸径和树高生长曲线呈“S”型,速生期分别为8~11 a和3~6 a,最大连年生长量分别为0.75 cm和0.75 m;材积生长曲线呈“J”型,12 a后进入速生期,25年生罗田垂枝杉材积生长量为0.1310 m 3,但并未达到最大值;侧枝基径和枝长分别在1年生和3年生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分别为0.95 cm和55.80 cm,随后逐年减缓,生长6 a后趋于停滞;在1年生侧枝着枝角度为65.9°,2~4 a逐年增加20°左右,5~6 a时基本保持不变,着枝角度最大值为130.9°;罗田垂枝杉的树干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预估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枝、叶和树冠生物量的拟合优度较低,反映出罗田垂枝杉侧枝和叶生物量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