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接线错误。因用电设备接线不当、相邻分支中性线相互连接或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极数选择不正确而引起误动作。如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中,照明和动力合用线路,错误地选用三极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单相负荷中性线直接在保护器电源侧所引起的误动作。对此,应一开始就注意正确选择设备,正确接线。(2)接地不当。如中性线重复接地、自耦变压器接地点分流、零序电流互感器回路中有金属管电缆时其金属管接地不当引起误动作。对此,应加强接地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1)确认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否正常。将各出线断路器断开,合上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让其空载运行,如运行正常,则说明接地点在线路侧,非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作。(2)确认接地故障所在回路。确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正常后,逐一试送各回路断路器,观察剩余电流指示情况,当总保护器动作时,则可确定接地故障所在回路。(3)确认接地故障所在相线。确定接地故障所在回路后,将该回路断路器负荷侧相线全部断开(可通过取  相似文献   

3.
由于本人长期从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下称保护器 )误动作和拒动作故障的解决对策。现归纳总结如下 :1 误动作原因分析(1) 低压电路开闭过电压引起的误动作 :由于操作引起的过电压 ,通过负载侧的对地电容形成对地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感应脉冲电压并引起误动作。此外 ,过电压也可以从电源侧对保护器施加影响 (如触发可控硅的控制极 )而导致误动作。(2 ) 当分断空载变压器时 ,高压侧产生过电压 ,这种过电压也可导致保护器误动作。对策和解决办法 :1选用冲击电压不动作型保护器 ;2用正反向阻断电压较高的 (正反向阻断电压均大于 10 0 …  相似文献   

4.
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原因 1.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的定义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误动,是针对正常动作而言的,它是指农村低压电网的被保护线路内未发生人身触电、漏电及接地等故障,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保护器动作.因此,误动作是一种不正常动作状态.保护器误动原因,分为保护器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类.  相似文献   

5.
胡正言 《农村电工》2003,11(2):34-34
大家都知道,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一种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装置,笔者在多年农村用电管理中发现,它在防治窃电、防止线路泄漏电流、降低线路损耗方面作用也不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原理是,当线路中剩余电流达到保护器的动作值时,保护器能自动断开电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以单位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为例,正常情况下线路中通过的相线和零线电流是相等的,即剩余电流等于零,只有当线路出现绝缘降低,发生接地和泄漏电流时,才会产生剩余电流的变化,从而引起保护器的动作。我曾到一个客户处进行用电检查。该客户使用家用电器很…  相似文献   

6.
屈令鹏 《农村电工》2006,14(9):23-23
安装在供电系统干线上的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由于分支回路较多,其对地不平衡电流在正常运行时就可能达到几十毫安甚至上百毫安。如线路中电感负荷多,由于镇流器铁心的磁滞现象,容易产生三次谐波及高次谐波,  相似文献   

7.
杨天功 《农村电工》2006,14(11):43-43
由于低压电网的技术装备低和不确定因素多,引起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作的原因就多。因此,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提高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运行可靠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电流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我局运行已有多年。保护器型号有电流直接动作型、交流脉冲型、交流脉冲自动重合闸型。在我局采用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保护。在实际安装、维护、运行过程中有不能投运、保护拒动 ,保护误动 ,整定值不合理等四种情况。现分析如下 :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投运(1 ) 在线路中 ,N线有重复接地 :在 TN系统 ,由于运行需要 ,需在线路中作 N线的重复接地 ,如果在重复接地点之前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则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投入运行。(2 ) 电网三相泄漏电流过大 :当电网不平衡剩余电流值达到保护器的起…  相似文献   

9.
正(1)低压电路操作、开闭过电压引起的误动作。由于操作引起的过电压通过负载侧的对地电容可形成对地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感应脉冲电压冲击下,可引起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下同)误动作。过电压也可以从电源侧对保护器产生影响,如触发晶闸管的控制极,从而导致误动作。此外,分断空载变压器时高压侧产生的过电压也可能导致保护器误动作。对策:(1)选用冲击电压不动作型保护器;(2)用正、反向阻断电压较高的(正、反向阻断电压均大于1 000V以上)晶闸管取代阻断电压较低的晶闸管。  相似文献   

10.
1台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保护范围台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保护范围"认识上常出现偏差:台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应该跳闸时而没有跳闸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发生;只要电力线路上发生任何电流泄漏(不论泄漏电流值大小),台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均应该无条件动作跳闸。《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1.1条:剩余电流总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低压配电网采用TT接地系统,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俗称漏电保护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在使用中也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器设备和不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器设备不能使用同一个接地体。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多数农村家庭安装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可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户自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后,就一直没对其进行维护和试验过。农户家中安装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主要是对室内线路和家用电器进行漏电保护,预防触电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装置,为避免误动作,应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试验,以确  相似文献   

13.
1 动作情况分析 1.1 误动作 误动作是指线路或设备未发生预期的触电或漏电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保护器)的动作.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邱卫东 《农村电工》2003,11(5):33-33
某供电所一配电室内安装了一只照明灯,当照明灯通电瞬间,安装在配电盘上的分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就跳闸。经分析认为,这种情况在不少农村的配电室也发生过,一般都是在配电室内接临时照明灯,接线时往往在某一回路上接一相线,把零线接在公共零线上。但当该分路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后,就会造成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两侧跨接负载的现象。因此,照明灯开关接通时,就会引起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作跳闸。我们将照明灯的零线拆开,改接在和相线相同回路的出线侧零线上,或者从配电盘电源侧单独接照明电源,另装设剩余电流动作开关,作为…  相似文献   

15.
按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的规定,每月对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本文简称保护器)至少检查接地试跳1次。为保障测试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在现场测试保护器剩余动作电流值和分断时间时,应使用专用测试仪。我们依据M9000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测试仪的应用实践经验,编制了总保护现场测试程序,介绍给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1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误动的原因 1.1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误动的定义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是针对正常动作而言的.它是指农村低压电网的被保护线路内未发生人身触电、剩余电流及接地等故障,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  相似文献   

17.
居民住户中安装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下称保护器 ) ,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时的人身伤亡事故 ,保证低压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 ,而且对多种窃电方法有一定的防范作用。保护器的防窃电原理 :当系统发生漏电时 ,通过保护器主回路 (零序电流互感器 )的电流向量和 IB不为零 ,这一电流叫剩余电流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漏电电流”。当剩余电流达到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时 (居民用户中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值一般不大于 30 m A) ,保护器中的脱扣器就会动作跳闸切断电源 ,故保护器叫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根据上述原理可知 ,在正常情况下 ,…  相似文献   

18.
张孟涛 《农村电工》2006,14(11):33-33
1 误动作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线路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保护器本揣的原因。(1)接线错误。例如,在NT系统中,如中性线未与相线一起穿过保护器,一旦三相负荷不平衡,保护器即发生误动作;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规定,农村低压台区必须安装总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同时还规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完毕后一定要进行一次漏电试跳测试,此外,每月还必须进行一次逐相漏电试跳试验。在试跳过程中,除了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按扭试跳外,还要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接地试跳试验。长期以来,在接地试跳试验时,通常采用一根绝缘导线串联一只100 W的灯泡,然后打一个接地桩,用绝缘导线的一头与接地桩相接,另一头分别去碰触带电的L1,L2,L3相的办法来进行接地试跳。在碰触过程中会有火花冒出,甚至会烧伤导线,这样的方法总是  相似文献   

20.
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误动作一直是农电工作者和用户困惑的事,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保护器的使用效果,而且直接影响了农村供电的可靠性,使用户对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产生了怀疑,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来分析剩余电流保护器误动作的原因和运行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