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58-60
概述了茶园间作的原理,着重分析茶园间作对于茶园小气候、生物群落以及茶叶品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茶园间作的类型(茶—粮、茶—林木、茶—绿肥农作物以及茶—林—绿肥复合型间作),总结了间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为合理的茶园间作生态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皖南茶园间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作是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有效种植模式。从茶园的间作机理、不同作物与茶园的间作技术分析了茶园间作的优势,以期为皖南茶园的高效、优质、生态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荞麦全身都是宝,花是重要的蜜源;茎秆可作饲料及沤肥;荞壳是很好的保健材料;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及其他禾谷类粮食所缺乏的芦丁和叶绿素,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可制成城乡人民喜爱的各种辅助食品,这些食品具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等功效,同时还有清凉、消炎、帮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荞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茶园间作甘蔗,使主作物、间作物之间起到互补、互促的作用,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结果表明:①茶园间作甘蔗,茶青比纯作茶园增产273.0 kg/667 m2,增产36.95%,667 m2增产值464.10元,同时,甘蔗也获得了丰产,667 m2产原料蔗9636 kg,每667m2增加甘蔗产值2649.90元,两项合计每667 m2增加产值3114.0元,显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②蔗叶还田覆盖茶园行间,可减少茶园杂草丛生,防止茶园板结和冲刷,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③茶园间作甘蔗,提高土壤肥力,速效N、P、K分别比纯作茶园提高39.20 mg/kg、16.85 mg/kg和23.30mg/kg,土壤有机质比纯作茶园提高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作绿肥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茶园杂草防控方面存在费时、成本高、污染重等问题,为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改进和推广防草新技术提供依据。选用了紫云英、黑麦草、白三叶为绿肥材料,于丘陵红壤茶园套种绿肥的方式对田间杂草进行绿色生态防控。期间分别对套种绿肥茶树生长情况、杂草控制情况、茶园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结果表明:间作黑麦草株防效、高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种植绿肥能有效地控制茶园害虫的发生,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说明茶园中套种或间作适宜的绿肥,能有效地提高茶园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虫害、杂草的发生,从而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选择当地适宜的绿肥种植,能很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危害,改善茶园微生态环境,减少茶园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果茶间作提高茶园经济效益谢达英(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532415)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从七十年代开始以茶作为二线作物在橡胶行间间种。随着橡胶遭受严重寒害后,在八十年代茶叶已上升为我所生产经营的主要经济作物。在茶叶栽培技术方面,以高标准建园,采取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茶园间作枣树,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增加产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现从品种选择、栽种季节、种植密度、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对该间作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促进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梁河县幼龄茶园间作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1 600 m以上、通风向阳、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茶树2~3龄的茶园较为适宜。对幼龄茶园行间空隙进行深翻晒土,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2~15 t,播种前必须用微耕机深耕细耙,使茶行里土细平整,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能减轻杂草和病  相似文献   

9.
间作对茶园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茶园间作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间作对茶园光照、茶园温度、叶面温度及土壤温度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秋气温高、光照强,会降低茶叶氨基酸的合成,影响其产品质量,特别是夏季绿茶生产,茶园遮阳技术更为重要。本文阐述推广茶园稀植间作玉米遮阳技术,可降低茶园气温,减少光照强度.提高茶园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仁地区位于武陵山区,属贵州省东北部,全区辖8县1市1特区,有耕地面积28.27万hm^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土壤以黄壤为主,砂质土壤,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加之工业不发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苏州地区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于2015—2016年对苏州市东山镇洞庭碧螺春茶区不同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纯茶园中种群数量大于间作茶园,且间作茶园中种群数量较纯茶园稳定。假眼小绿叶蝉在6月下旬和9中旬呈发生高峰期,利用物理、农业防治方法,如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和茶树采后不修剪,可有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水剂药后3天的防效达76.11%。间作茶园可降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茶园危害,并且在其发生高峰期进行绿色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利用不同间作茶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是实现茶叶绿色生产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茶叶属于经济作物,是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是我国茶叶种植大省。文章对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镇骡子顶茶园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种植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通过对幼龄茶园间作花生中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幼龄茶园间作花生,优化的栽培技术与合理的品种布局,能够取得高效收益与良好的社会效应,实现实现短期经济收入与长期经济收入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是世界五大食用作物之一,为积极探索幼龄茶园管理技术,梁河县茶技站在多年探索实践幼龄茶园套种矮秆作物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加大幼龄茶园间作马铃薯试验示范再获成功。为充分发挥大面积幼龄茶园行间优势,抓好幼龄茶园间作马铃薯生产,通过以种促养,以短养长,在巩固茶叶生产的基础上,幼龄茶园套种马铃薯,既能增加茶农收入,又能提高茶园管理质量。现将幼龄茶园间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茶园的整体效益,以花生、辣椒、萝卜为间作物,连续2a对早春初植茶园进行间作模式研究。对茶苗的成活率、生长指标、茶鲜叶内含物成分,及不同间作组合的成本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间作萝卜组合整体效益最高,综合效应最好;间作花生组合次之。幼龄茶园间作萝卜、花生的间作模式可以在该区域茶叶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从七十年代开始以茶作为二线作物在橡胶行间间种。橡胶受寒害后,在八十年代茶叶已上升为我所生产经营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原橡胶行间间种茶叶,茶叶面积仅占土地面积的35~52%,橡胶毁于寒害后,空出了48~65%适林地,无疑对土地、水、热资源是严重的浪费。龙州片的国有农场,都是从胶茶间作形式转产茶叶的,普遍存在土地不合理利用的情况。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我所于1986年起先后在东北茶区间种龙眼、诃子等经济作物,又于1997年在东南茶区间作甘蔗。通过大田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  相似文献   

19.
山东新建茶园间作花生与春玉米的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间作花生、春玉米对新建茶园生态环境、茶籽萌发、茶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春玉米的茶园夏季空气温度、茶苗叶面温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间作花生,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幅显著高于间作花生,茶苗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有效避免了间作花生和对照出现的“午休”现象,茶苗成活率、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也均显著好于间作花生。表明间作春玉米较适合山东新建茶园。  相似文献   

20.
茶园覆盖木屑与间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茶园杂草生态防控和土壤培肥问题,初步研究了茶园覆盖木屑与间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效应.调查发现,茶园原有杂草26科46种,主要恶性杂草为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Scop.)、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小蓬草(Conyzacanadensi(L.)Cronq.)、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Michx.)Scribn.)、野茼蒿(Crassocephalumcrepidioides(Benth.)S.Moore).通过茶园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k.)、蚕豆(ViciafabaL.)、豌豆(Pisumsativum)和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形式,探讨对茶园杂草防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覆盖与间作处理都能够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但是覆盖比间作更能提高茶园土壤的含水量;覆盖与间作都能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覆盖与间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土壤的pH,其中间作蚕豆对pH的影响较大,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覆盖与间作方式能有效的防控茶园杂草与培肥土壤,覆盖木屑+间作多花黑麦草对杂草的防控效果最好,间作蚕豆与豌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间作多花黑麦草、蚕豆、豌豆又能提高茶园的覆盖率,创造简单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优化茶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