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田露宿养鸭的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稻田露宿养鸭的效益研究李思祥(贵州省思南县土肥站)稻田露宿养鸭是在水稻栽插返青后将田四周用蔑栅围起来,使鸭子昼夜在稻田中露宿饲养,实行稻鸭共栖,两者互利,多重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的稻田生态系统,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稻田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稻田立...  相似文献   

2.
<正>稻鸭共栖生态种养能实现共促双盈,稻田中的虫、草等有害生物可为鸭的生长发育提供一部分优质饲粮;鸭粪是水稻的上好有机肥,鸭在稻田中运动与觅食有除草、除虫和中耕等作用,稻田可不用化学或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控的压力也大大减轻,降本增效明显。稻鸭共栖水稻可增产10%~15%,每亩节省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费用50~100元,每亩养鸭能增收200元以上。稻鸭共栖如果没有抓好水稻和鸭良种选用、水稻栽与管、育雏和放养、水稻  相似文献   

3.
<正>全州是桂北粮食生产大县,有稻田养鸭的传统,特别是县北部的镇几乎家家户户采取稻田养鸭。清晨农户将鸭放入稻田中,傍晚驯养好的鸭会自动回家。稻田养鸭投入少、效益高,鸭子能在田间除草、捕虫、增肥、中耕浑水、促进稻株发育等,从而起到减少稻田施肥和农药使用的作用。采取"稻-灯-鸭"模式,利用鸭在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黑龙江省勃利县吉兴乡东村周宝军在自家稻田选用"鱼—鸭—稻"共作模式,同时养鱼、养鸭、种植水稻,鱼、鸭、稻喜获丰收。养鱼亩均增收55.00元,养鸭亩均增收82.00元,水稻亩均增收822.00元,亩均增收959.00元。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供参考。一、具体做法(一)稻田的基本条件面积:100亩。田块平整,面积较大,且与周边连片,辐射面积可达万亩以上。水源:系井水,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土质:系黑色壤土,保肥、保水性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采用分段处理、常规处理进行不同密度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经对比试验表明,一季中稻种植地区,增大水稻分蘖期放养鸭的密度能有效控制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稻鸭共育可以替代药剂防治或减少2~3次化学防治(病虫大发生年)和替代人工拣螺或替代使用化学灭螺剂防除福寿螺;稻鸭共育虽对水稻天敌有一定影响,但天敌种群仍高于农药防治田,秋后验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比常规田稻谷增产6.25%,商品鸭平均稻田纯收入255.60元/667 m2,取得良好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其稻、鸭分段不同密度共育是生态防治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袁隆平超级稻田推行"稻鸭共生"针对目前稻田不中耕、不除草、不施化肥农药现象和超级杂交水稻各生育期特点,以及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基地从日本引进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稻鸭共生"。  相似文献   

7.
秋亚家庭农场在长期的稻鸭米生产经营实践中,以稻鸭共作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基于稻鸭共作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稻鸭共作技术、频谱式太阳能杀虫灯技术,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秋亚牌稻鸭米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稻鸭共作生态技术是将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笔者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的物质积累、壮秆效应、根系活力、病虫草害控制及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甲烷排放及控氮截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施中投放绿萍、一稻两鸭、零日龄放鸭、沼稻鸭循环及防虫网全程覆盖等成功实践的种养模式,指出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栖有助于无公害稻米的生产,不仅可利用稻田养鸭以鸭治虫和吃草,还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增产增收。采用该技术,每亩增收150~200元。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栖     
稻田养鸭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最初是大区域流动放牧.以棚鸭为代表.特点是以养鸭为主,流动野营.棚鸭虽然对水稻病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棚鸭规模较大,操作不方便,又耗工,经济效益低.随后发展到一定区域放  相似文献   

11.
湿地稻田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南方以稻田养鱼为主的各项稻田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巳成为提高水稻单产和生态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稻田露宿养鸭是发展巳久的成熟技术,而稻田围栏养鸭则是改进的新技术。稻田养鱼、稻田露宿养鸭、稻田围栏养鸭都具有除草、中耕、施肥、防治病虫的作用,而且不降低水稻产量,从而产生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连年规模化稻鸭共养对稻田土壤性状、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连续10年(2010—2019年)大田规模化稻鸭共养和常规水稻高产栽培的2组处理,调查研究了稻田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结构、稻米品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多年稻鸭共养后土壤容重降低5.65%,0~10 cm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71%、14.29%、9.68%和8.34%,提升了稻田土壤肥力;稻鸭共养的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了11.3%、2.9%和3.2%,有利于形成大穗,但有效穗减少使水稻产量降低16.4%;稻鸭田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提高了4.8%和3.6%,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7.5%,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常规田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米品质得到了改善;稻鸭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稻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均符合绿色标准。因此,连年稻鸭共养能够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升稻米品质,但有效穗的减少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稻鸭共作技术作为一项环保型的生态农业技术,现已在中国多个省份和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稻鸭共作系统中具有很多的生态学效应。对该系统中鸭子活动对水稻植株产量性状、群体结构、稻田杂草、水稻病虫害与天敌、稻田土壤、稻田水体、稻米品质、稻田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应加强对上述生态学效应的内在机理与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在水稻无公害生产和有机栽培中推广应用、种养复合、生态环保型农业技术。稻田为役用鸭提供丰富的食物源、生活和栖息的场所,鸭子为水稻起到生物除虫、除草、施肥和中耕作用。稻鸭共作与昼放夜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是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不仅能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还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排出的粪便作为肥料,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增加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役鸭放养密度对有机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役鸭不同放养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成品鸭的出售效益进行试验示范,综合分析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通过适宜的役鸭放养密度(20只/667 m2),可以有效控制稻田杂草群体的消长,役鸭密度过高影响水稻产量,放养密度20只/667 m2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先进环保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利用家鸭的杂食性,消灭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利用鸭粪作为稻田的高效有机肥料,在水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鸭对直播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水稻直播轻简栽培和稻鸭共育模式的结合对水稻根系生长性状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水稻直播和稻鸭共育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直播下饲养鸭子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撒直播(CK)、常规水稻撒直播养鸭(RD)、水稻半固态直播养鸭(RDS)和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RDP)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直播养鸭模式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养鸭不同处理间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等根系特性存在一定差异。RDP处理植株单株根数、根长和根系体积整体优于RDS、RD和CK处理,而RDS、RD和CK处理之间整体上无明显差异。与CK相比,两季中RDP处理植株根系活力在五叶期-齐穗期均呈增加趋势,在早稻抽穗期最大增幅达到7.49%,但整体根系活力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两季中RDS、RD和CK处理植株根系活力整体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DP较CK处理的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整体均处于较高水平;RDS和RD较CK处理之间整体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水稻精量穴直播养鸭模式下,水稻植株根系活力、吸收表面积、干物质和体积等指标优于常规水稻撒直播,使根系生理活性在全生育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减缓水稻中后期根系衰老程度;从而利于植株地上部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田的特殊环境,在水稻田不进行治虫除草的时间段,及时放养2批以上肉鸭进行养殖,是生态型种养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使用该项技术时,稻田里不施用化肥、农药,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其在稻田中的活动,消灭稻田内的杂草和飞虱、叶蝉、各种螟蛾等害虫以及水生小动物,并能疏松稻田土壤,产出的鸭粪还能肥田,既能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二)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云南高原冷浸田稻-鸭共生模式水稻生产效益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模式的水稻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稻作方式的水稻生产效益,以稻-肉鸭共生模式效益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