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梅成熟期遭遇梅雨季节,常造成丰产不丰收,为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避雨伞栽培杨梅。结果表明:伞内平均温度为28.39℃,伞外平均温度为30.25℃,避雨伞栽培平均温度比伞外低1.86℃。伞内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9.91%,伞外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7.49%,避雨伞栽培平均相对湿度比伞外高2.42个百分点。伞内处理的杨梅叶片长、宽、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比对照低10.10%、17.49%、15.79%和29.79%,夏梢长显著比对照低8.31%。避雨伞栽培果实品质有所改善,b*值、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显著比对照高19.22%、15.18%和5.75%;可滴定酸含量和落果率显著比对照低8.86%和30.19%。采摘期比对照多1~2天,商品果率比对照提高了5.14%,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可适度推广避雨伞栽培杨梅。  相似文献   

2.
避雨和露地栽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蓝莓果实贮藏品质差异,采用避雨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种植‘蓝丰’、‘北陆’蓝莓,采后用PET盒分装后放入聚乙烯(PE)袋中,0℃下预冷24 h后扎口冷藏,对比分析冷藏期间两种栽培方式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含水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在采后0℃贮藏期间,避雨栽培果实相较露地栽培更能有效地抑制好果率的下降和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升高,延缓果实水分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黄酮含量的下降,使可溶性糖含量维持在更高水平。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蓝莓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能维持更好的果实品质和贮藏效果,果实贮藏期延长,这为采前避雨栽培措施调控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荸荠’杨梅成熟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气象因子对‘荸荠’杨梅成熟度的影响,为特色杨梅生产和品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以‘荸荠’杨梅单果重(外观指标)、可溶性固形物(风味指标)、可食率(质地指标)为参考数列,以‘荸荠’杨梅果实成熟期内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为参比数列,对‘荸荠’杨梅成熟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荸荠’杨梅单果重与果实成熟期的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大,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的气象因子主要是热量指标;相对湿度除6月中旬外,其余各旬对单果重的影响均较密切,5月中旬平均气温、4月下旬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对可溶性固形物影响最大,5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6月中旬最低气温对可食率影响最大。因此,影响‘荸荠’杨梅成熟度的气象因子及其时段效应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设施大棚铺设银色反光膜栽培杨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设施大棚杨梅园铺设银色反光膜,试验研究大棚铺设反光膜对‘临海早大梅’物候期、果实品质及效益的影响。以大树移植3年的11年生‘临海早大梅’为试材,2013年1月11日对其进行大棚覆盖,并于2月13日大棚内铺设银色反光膜,以不盖为对照,观察记载棚内外温湿度、杨梅物候期的变化,测定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每公顷产量。大棚杨梅园铺设反光膜可显著增加棚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使杨梅的物候期显著提早,开花期提早16天,果实成熟期提早21天,果实单果质量增加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2.1个百分点,每公顷产量提高45.6%,净增产值1265610元。‘临海早大梅’设施大棚铺设反光膜栽培,可以显著提早成熟期,显著提高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5.
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成熟期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延长杨梅鲜果供应期,提高栽培经济效益,【方法】以17年生东魁为材料,采用防虫罗帐和避雨材料同时覆盖树体进行延迟栽培(Delayed cultivation, DC),采用防虫罗帐单独覆盖进行罗帐栽培(Insect-proof cultivation,IPC),并以露地栽培(Open field cultivation)为对照(CK)。调查不同模式下的果实成熟期和产量效益,并测定果实品质。【结果】结果表明,相比露地栽培树体,延迟栽培和罗帐栽培在2016年果实采收结束日期分别推迟14 d和5 d,在2017年分别推迟16 d和4 d。二者相比对照,果实品质和效益更优,尤其是成熟期多雨的2017年,延迟栽培在采收结束时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表明延迟栽培能够达到延迟成熟、延长采收期、提高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效果,且在成熟期多雨的年份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避雨栽培局域潜在不利气象因子对梨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定点观测记载的方法,分析梨周年避雨栽培主要物候期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全年及梨树各主要物候期的日均温偏高、昼夜温差趋大;休眠期≤7.2℃时数累积减少5.57%,差异显著;开花期最低温、≥25℃高温时数提高0.5℃和17.72%,差异均极显著;果实发育中前期和中后期≥35℃超高温、夜间≥25℃时数分别增加25.76%、25.93%和38.73%、37.72%,差异均极显著。避雨栽培下空气湿度偏低且趋稳,开花期(<60%)、果实发育中前期和中后期(<50%)的较低相对湿度的累积时数分别减少3.36%、8.53%、10.56%,其中后2个时期的差异水平显著;而处于100%相对湿度时数分别减少42.78%、56.14%、77.11%,差异均极显著。避雨栽培光照弱化严重,果实发育期<2000 lx光补偿点光强时长增加8.64%,而≥2000 lx光补偿点光强时长减少3.61%。梨周年避雨栽培可改善花期授粉受精条件,创造不利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但会提高梨树因休眠期需冷量不足而出现生长发育障碍的概率,加剧形成光照不足、高温和超高温等不利果实发育的气候环境,应注重选择适宜梨品种,采取合理避雨栽培方式,选用透光率高覆盖材料与高光效整形修剪方法,以及应用地面铺设反光膜、棚内安装补光装置等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7.
生草栽培对柑橘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生草栽培对柑橘矿质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清耕为对照,测定分析了生草栽培条件下椪柑(Citrus reticulata)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生草栽培的椪柑叶片钾、磷及硼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钙含量却显著低于清耕,而生草与清耕两者的镁、硫、铁、锌、铜、锰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生草栽培的椪柑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清耕,糖酸比显著高于清耕。可见,生草栽培可提高柑橘叶片钾、磷和硼含量及果实糖酸比。  相似文献   

8.
遮荫处理对丘陵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遮光率分别为75%、56%和30%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可有效改善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与不遮光茶园相比,75%、56%和30%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光合有效辐射明显降低,日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低1.7℃、1.1℃、0.7℃,日平均地表温度分别比对照低8.2℃、5.7℃、3.5℃,日平均5 cm土壤温度分别低5.4℃、3.4℃、2.3℃。空气相对湿度则分别比对照高2.7%、1.6%、0.9%。75%遮光率处理与空白达显著差异,新梢1芽3叶含水量比对照高21.8%,第3片成熟叶的平均叶面积比对照高8.96 cm2。75%和56%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呈现单峰曲线,30%遮光率处理和不遮光处理的茶园为双峰曲线,各处理全天的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56%遮光率>75%遮光率>30%遮光率>不遮光。同时,蒸腾速率随遮荫率的增加而上升,56%和75%遮荫率下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30%和未遮荫处理茶园则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9.
研究‘东魁’杨梅不同成熟程度果实色泽指标、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探讨色泽指标和果实内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为杨梅果实的外观色泽评判和果实的优质采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露地、大棚和高山网室4个基地栽培的‘东魁’杨梅为试材,对成熟期不同成熟程度‘东魁’杨梅果实的色泽指标L*、a*、b*、a*/b*、C、H、CIRG值以及果实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提高,颜色由红色至深红色、紫红色、紫黑色不断加深,果实色泽指标L*、a*、b*、C及H值呈降低趋势,a*/b*和CIRG值呈增大趋势,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呈降低趋势,固酸比呈增大趋势。其中CIRG值在4个基地的4个不同果实颜色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能较好地反映杨梅果实颜色的差异,即CIRG值介于2.36~3.43果实为红色,介于3.69~4.14果实为深红色,介于4.80~5.46果实为紫红色,介于5.58~7.69果实为紫黑色,且在4个基地中CIRG值与果实固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CIRG值可用于‘东魁’杨梅外观色泽、成熟度和内在品质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杨梅果实在减压条件下的贮藏效果,以“安海变”杨梅为试材,对其进行减压(0.05 MPa)处理,并于2~4℃下贮藏,定期观察杨梅果实采后品质的变化,同时对果实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可滴定酸、pH、失重率、好果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减压处理能有效抑制杨梅果实冷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延缓其TSS、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和失重率的上升,提高采后杨梅贮藏效果,使其在贮藏第16天时好果率仍保持在90%以上。这说明减压贮藏能较好地保持杨梅果实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供应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马铃薯施肥科学管理,构建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施肥模式,试验设置传统施肥(CK)、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FRS)、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微量元素+秸秆(GFA)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增效潜力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RS模式下,马铃薯株高、经济产量、经济效益较对照小幅提升,差异不显著,增效潜力均为负值。GFA模式下,马铃薯株高、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显著增加,韩湾村、三合村和葫阳村3区域产量分别较CK增产10.80%、4.34%和11.73%,经济效益提高9.47%、0.01%和12.29%,干物质含量增加10.66%、11.67%和6.00%,粗淀粉含量增高13.57%、23.17%和13.18%,维生素C含量增加5.76%、6.25%和6.64%,增效潜力为0.94、0.01和0.97。说明GFA模式能有效促进旱区马铃薯增产提质,具有一定增效潜力,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施肥管理模式,在中国旱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腐酸液体配方肥对大棚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研制的黄腐酸液体配方肥对大棚栽培黄瓜增产提质的影响,在大棚栽培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内追施黄腐酸液体配方肥,设置CK处理(农民施肥习惯)与之进行对比,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及田间管理状态下,追施黄腐酸液体配方肥可以极显著的提高黄瓜产量,在整个果实收获期内,T1(黄腐酸液体配方肥)处理的黄瓜产量可达288861 kg/hm2,较CK处理总产量增加16.38%。在果实采收初、盛、末期T1处理黄瓜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及总酸含量均低于CK处理,其中总酸含量差异显著;T1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株高在三个时期均高于CK处理,其中株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有利于提升红毛丹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料利用效率的大田滴灌施肥有效模式,田间小区试验以海南保亭当地主栽的‘保研7号’红毛丹(BR-7)为对象,设3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和滴灌施肥(DF),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红毛丹产量、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常规施肥比较,滴灌施肥处理红毛丹产量可达到5570.4 kg/hm2,增产率达24.84%。果实内在品质得到提高,可溶性固形物、Vc、固酸比分别为21.7%、44.66 mg/100 g、68.49,比常规处理分别提高9.60%、25.20%、31.21%;可滴定酸为0.36%,较常规处理降低13.19%。纯收益比常规处理提高14362元/hm2,增加76.32%;VCR(vario-cost ratio)值由1.91上升到2.81。N、P2O5、K2O分别节省44.57%、21.89%、9.63%。滴灌施肥技术具有提升产量和品质、节省肥料和人工及促进增收的优势,是一项适于在红毛丹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新型灌溉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桂裕”牌育苗营养基质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广“桂裕”专用型育苗营养基质在西瓜育苗上的应用,于2011年研究3种基质对西瓜苗期生长及产量和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桂裕”基质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山东和习惯处理,(1)茎粗:桂裕处理在嫁接前为3.26 mm,比山东处理粗2.11%和极显著比习惯粗12.03%,移栽期茎粗为4.97 mm仍比山东处理粗2.26%和显著比习惯粗9.23%;(2)一级侧根数:桂裕、山东和习惯分别为9条/株、8条/株、7条/株;(3)主根长:桂裕处理为8.6 cm,分别比山东和习惯长0.7 cm和1.0 cm;(4)单瓜重:桂裕处理为5.46 kg,显著比山东和习惯的重5.60%;(5)产量:桂裕处理达32825 kg/hm2,分别比山东和习惯的增产6.06%和11.08%;(6)纯收入:桂裕处理为33390元/hm2,分别比山东和习惯多2295元/hm2和3855元/hm2;(7)糖度:桂裕处理为11.8°与其他处理相当。因此,“桂裕”育苗营养基质可以作为西瓜的育苗基质进行推广应用,且幼苗的茎粗、一级侧根数及主根长可作为评判移栽后西瓜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冬闲稻田马铃薯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冬闲田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大力发展冬作马铃薯提供参考依据。在冬闲稻田进行轻简栽培Ⅰ、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等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土壤温度的差异是导致出苗早晚的主要原因,轻简栽培Ⅱ的平均土壤分别比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高0.82℃、1.35℃、1.72℃、2.16℃,出苗期分别提早2天、4天、15天和20天;地膜覆盖栽培的商品薯产量最高,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Ⅱ、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产量分别为21743.7、21345.6、15613.5、14783.9、12378.7 kg/hm2;轻简栽培Ⅱ的经济效益最高,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经济效益依次为11133.0、6609.9、5584.2、2571.6、-3424.1元/hm2。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还田和秋覆膜是西北旱地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中有效的节水增产措施。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作物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甘肃省通渭县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比较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单一玉米秸秆还田、麦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单一麦秸秆还田和传统平作种植对西北旱地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冬小麦全生育期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0~200 cm平均土壤贮水量在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分别提高6.1%和9.6%,而单一秸秆还田分别提高0.7%和4.6%。在降水偏多的2011—2012年度,除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比传统平作低19.0 mm (P0.05)外,其余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在降水偏少的2012—2013年度,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平均比传统平作多耗水39.1 mm,其中,两个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返青至拔节阶段的耗水量,显著降低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并增加了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调用。与传统平作相比,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可使小麦籽粒产量提高31.0%~69.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6%~43.0%;而单一秸秆还田的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2%~28.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11.6%。以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处理增产效果最好,2年平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传统平作提高51.1%和41.7%,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玉米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在西北旱农区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了解永德县荔枝主栽品种‘桂味’与区试品种果实品质表现,为‘桂味’品质提升和品种改良提供建议。采集30个果园的‘桂味’和7个区试品种荔枝果实,测定分析果实品质,并结合品质加权分、经济效益指数对测试品种进行评分排序。调查花期授粉源和气温以分析‘桂味’焦核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永德县‘桂味’荔枝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22.53 g、19.27%和76.61%,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焦核率仅为44.00%,低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经济效益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优新品种荔枝均优于‘桂味’,依据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除‘岭丰糯’外其他品种初步判定引种成功‘。桂味’与大核品种‘怀枝’等混种且花期相遇,推测花粉源和授粉期间长时间低温可能是当地‘桂味’大核化的原因之一,提高‘桂味’焦核率是提质增效的技术关键‘。无核荔’‘、贵妃红’‘、冰荔’‘、仙进奉’引种区试表现较为优异,适合作为永德县荔枝的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