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明华  孙晓巍  李广霞  戴廷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69-1570,1670
利用沈阳市1951~2009年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对沈阳市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31、0.181、0.218℃/10a;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十分明显;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最高气温更加显著。沈阳市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82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94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978年。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辽宁省50个测站的1958~2007年50年的气温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对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5℃·10a~(-1)、0.199℃·10a~(-1)和0.395℃·10a~(-1);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辽宁省冬季、夏季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冬季气温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辽宁省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突变点在1996年,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该市年、季、月平均气温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青州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5℃/10 a,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8℃;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率大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是1989年。近50年青州市平均最高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一个高值区,70年代为近50年来最低值,自7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最低气温20世纪60年代为最冷期,自70年代以来气温快速回升,在90年代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黄河金三角地区1971—2015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及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突变特点以及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6℃/10 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增高趋势,各季平均气温也呈显著增高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明显,其次是冬季,夏季增温最少;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持续增高,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较低,90年代增温明显,2010—2011年间略有下降,2011年以后再次增温;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性气候变暖最显著的10 a,而该地区则是相对较冷的时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处于低值区,90年代增温明显,2011年以后气温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尺度、多层次的,利弊并存,总的来说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1960—2015年当涂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磊  付敏  陈裕 《安徽农学通报》2018,(1):90-91,104
该文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K检验方法,利用当涂县1960—2015年气温数据资料,对当涂县56a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当涂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36℃/10a.1960—2015年当涂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暖趋势,增温率最大是春季,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为夏季.秋季增温率与年平均气温增温率最为接近.当涂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在1998年发生一次突变,平均最低气温在1997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嫩江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方程估计,对嫩江1961-2017年的气温变化进行分析(包括年平均气温、各季度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10℃积温),结果表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嫩江从1961年以来多年年平均气温为0.5℃,增幅为0.369℃/10a,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发生一次较为明显的由冷到暖的突变;气温各季度变化不同,冬季增暖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温暖增进程贡献最大;积温明显增加,积温带由第四积温带上升到第三积温带。  相似文献   

7.
利用丽水市1953-2012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丽水市60 a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探讨丽水市冷冬、暖冬的分布特征,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丽水市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60 a丽水市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更为显著。2月气温与冬季气温关系最密切,对整个冬季增温的贡献最大。冷冬年的冬季往往降水偏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丽水市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增暖趋势,90年代开始,丽水市冬季气温的上升趋势明显增强。丽水冬季气温在90年代初为突变性增暖,突变点出现在1993年。  相似文献   

8.
根据1961~2020年黄南州北部同仁和南部泽库两个站的气温资料,通过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60年,黄南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每10年北部的同仁上升0.436℃,南部的泽库上升0.466℃;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秋季增温次之,各个季节的显著升温导致了年平均气温的显著变暖;年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存在不对称性,即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黄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次突变过程,突变后升温速率明显增加。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时间与年平均气温突变时间一致,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时间在1993~1994年左右,突变时间略早于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
基于Mann-Kendall等方法对寿县1955—2015年的气温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县近6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49℃/10年,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变暖趋势明显,夏季变暖趋势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20世纪5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来持续偏暖;年平均气温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1955—1993年为偏冷阶段,1994—2015年为偏暖阶段,2个阶段平均气温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增暖突变。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相似,但增温突变的时间有差异,春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9年,秋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7年,冬季增温突变发生在1990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比较独特,1958年发生了一次降温突变,没有发生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10.
刘万章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40-240,242
利用宁津县197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宁津县的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7年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自80年代后期以来呈上升趋势,到90年代后期增温幅度加快,尤其以冬、春季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4℃/10 a的速度上升,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则以0.50/10 a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夏季降水量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贵南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气温的年、季、月平均值以及气候倾向率,分析了近55年来贵南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5年贵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且上升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各月气温也均呈增温趋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低云量对气温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水汽压和相对湿度。Mann-Kendall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90、1993、1970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天祝县近6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1951 ~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天祝县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并对其进行异常性分析.研究表明,近60年天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17℃/10a;四季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对天祝县气候变暖起了关键作用;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1.4%/10a;四季中春、夏、冬3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进入90年代后,秋、冬季降水均明显持续增加,而夏季降水的持续减少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最大.综合各要素的突变特征和对气温与降水的异常分析,天祝气候向暖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商丘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选用商丘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商丘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K等方法确定气温突变年。[结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122、0.255和0.488℃/10a的速率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以-0.217和-0.292℃/10a的速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为东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东部减幅大,西部减幅小;年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减幅大,东部减幅小;年平均最高气温有增有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气温在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在1989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结论]该研究对商丘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区域气候规划、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方法]利用1951-2005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结果]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55 a中环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22℃/10 a以上.各季节及生长季平均气温都有所增加,冬季最大,达到0.5℃/10 a.冬季和秋季最高温增加均较明显.冬季、年平均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显著.生长季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温速率都不明显.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生长季平均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有效管理区域农业、水资源,改善生态系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西秦岭及周边地区12个气象站点的1951~2010年气温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5年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经验正交函数等方法,分析西秦岭及周边地区1951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距平、年平均最高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用小波变换分析其长期变化特性,揭示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秦岭及周边地区近60年升温速率为0.18℃/10a,低于同期全国0.22℃/10a的速率,但升温趋势明显,尤其是年平均最低气温,其升温趋势系数达0.55,且通过信度为0.001的显著性检验。EOF分解发现,年平均气温距平场和年平均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场的的第1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均在90%左右,在整个区域上均表现出一致的特征,均为正值或均为负值,即在整个区域气温变化格局一致,但年平均最高气温呈反向分布;年平均气温距平及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第2模态表现出正负相间的分布,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第2模态以天水-岷县-若尔盖为界西北、东南呈反向分布,同时3个要素的低值中心均在宝鸡附近。小波变换分析表明年平均最低气温有6年的准周期振荡,在1990年以前振荡最突出,1990年之后以36年的长期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16.
张焕平  张占峰  汪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53-2156,2178
利用1981~2010年青海8个观测站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30年青海年、季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青海0.8、1.6、3.2 m地层年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大值为0.62~0.69℃/10a;各层均以玛多升幅最大;近30年大部分站四季平均深层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升幅最大,冬季最小;年、季深层地温突变时间绝大部分站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层年平均升温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年平均气温与各深层地温均为正相关;降水与深层地温的相关性不明显;冻土深度与各深层地温均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作物种植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章丘市近3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章丘国家气象观测基本站的1981~2010年30年的相关气温资料,分析了章丘市近30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章丘市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最明显,倾向率达到1.347℃/10a;年平均气温次之;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趋势最为缓慢,其倾向率为仅0.062℃/10a;章丘年平均气温的上升主要在于年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结论]该研究为章丘市更好的开展变化监测、诊断、评估、预估以及决策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民勤气象站1953—2010年逐年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民勤气温月、季、年、年代际及近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平均气温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是58年中最暖的时期。②平均最低(高)气温的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升温趋势略有差异,最低温度比最高温度升温明显大,平均最低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平均最高气温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平均最高气温略低于20世纪90年代。③极端低温日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极端高温日数呈略微增多的趋势,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历史极端低(高)温均出现在近10年。④气温的升高使民勤热量资源发生变化,活动积温增大,对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有利。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6~2015年曹县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Morlet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曹县气温变化趋势、周期变化、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 a曹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增温趋势,增温率为0.20℃/10 a;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夏季略有下降;50 a来各月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曹县增温主要表现于冬季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升高。1991年为曹县年平均气温增暖的突变起始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前气温是一个偏低的时期,而其后是一个偏高的时期。曹县平均气温以异常偏低年份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