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西走廊夏季温度高、光照强,不利于辣椒幼苗生长,易造成徒长苗,诱发病毒病。根据多年的试验和育苗经验,总结了河西走廊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关键技术:基质、穴盘与种子消毒,装盘与播种技术;苗期管理技术。总结出了辣椒高温季节育苗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夏季高温季节辣椒壮苗指标。  相似文献   

2.
在黔西北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进行夏秋反季节辣椒育苗,设置8种不同覆盖处理对辣椒育苗出苗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辣椒育苗A4(播种覆土后盖薄膜,薄膜上加厚度0.8 cm麦秸.上部起拱加小拱棚膜,出苗前每天高温期间11:00~16:00小拱棚两端揭开通风)和A6(播种覆土后苗床上加厚度0.8 cm麦秸,秸秆上加薄膜,上部加小拱棚膜.出苗前每天高温期间11:00~16:00小拱棚两端揭开通风)处理出苗率达93.49%~96.46%,LSR测验A4、A<.6>均与其他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仪器观测夏秋期间阴天各处理小拱棚内温度和5 cm地温变幅不大,温度均在辣椒种子发芽适宜范围内.晴朗天各处理小拱棚内温度和5 cm地温变幅大,高温障碍导致种子出苗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针对济宁地区加工型辣椒生产因幼苗质量、土传病害等问题而造成减产的现象,结合生产实际从育苗设施、种子处理、基质配比、穴盘选择与消毒、播种以及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加工型辣椒基质穴盘育苗技术。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穴盘育苗可高效利用设施面积、提高育苗效率,种子出苗快、出苗整齐、成苗率高、节省用种量,定植后缓苗快、易成活、病害轻,设施管理方便、成苗便于运输,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同时易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育苗方法,可供广大菜农及辣椒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1 试验目的 蔬菜遮阳网具有抗高温、遮强光、防暴雨、保墒抗旱的技术效应,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夏秋蔬菜育苗,创造了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避免了高温对作物的影响。我市夏季高温、多暴雨,伏菜秧的播种、出苗及生长都受到严重影响。为此,通过本试验,探讨遮阳网在蔬菜育苗上的应用效果,为遮阳网在夏秋育苗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冬季温度低、空气湿度大,辣椒幼苗长势慢且易感染病害,常出现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等现象。作者从品种选择、基质和穴盘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冬季辣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在夏秋高温季节育芹菜苗,常因高温、暴雨、暴晒、病虫等危害而造成烂种、烂根、难出苗、出苗纤弱等现象,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了一套芹菜夏秋育苗  相似文献   

7.
淮北地区冬春辣椒穴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在淮北地区辣椒穴盘育苗技术产业化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经验,从播种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方法及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冬春辣椒栽培优质穴盘苗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导读:鄂东地区夏秋蔬菜育苗往往会遇上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此时育苗要选好苗床地,搭设好荫棚,把握好适时播种、种子消毒、科学管理苗床等技术环节,以确保培育大壮苗。鄂东地区夏秋播的蔬菜,如甘蓝、花椰菜、秋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芹菜、莴笋、红菜薹等,育苗期正值气温高,易干旱,而且偶有暴雨袭击,因此,育苗床要搭设荫棚遮盖,以保证出苗和全苗。现在多采用遮阳网育苗,方法如下。1育苗前的准备1.1选地作畦选择疏松肥沃、水源方便、保水、排水性较好的砂壤土作苗床,最好附近地形空旷,地面平坦,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以利通风。  相似文献   

9.
辣椒在淮安蔬菜保护地栽培中所占的面积较大,尤其是秋延后红辣椒占的比例更大。此茬育苗在6~8月可陆续进行,7月下旬8月初最为集中,此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病虫为害频繁,育苗难度较大。传统育苗方式有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撒播育苗再移栽,而在蔬菜科技园区的示范、宣传、推广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已被大多数农户接受。该项技术以操作简单、节本增效、抗逆性强等优点而深受用户青睐。然而由于基质穴盘育苗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有别于传统的土壤育苗,尤其在高温季节,如管理不当,育苗易失败。现正值育苗季节,总结这几年工厂化育苗的经验,以及菜农育苗中易出现的情况,归纳出育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昌县山地小辣椒夏秋季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槐 《长江蔬菜》2012,(21):26-27
新昌县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在高温干旱、台风暴雨多发的夏秋季节发展山地小辣椒,效益显著。高山夏秋小辣椒种植应选择耐热、抗病等性状优良的小辣椒品种,根据上市期确定播种期,温汤浸种后直播或基质穴盘育苗。苗期注意防高温烧苗,并做好水分管理;定植活棵后,畦面铺草降温保湿、防杂草;结果初期前少施肥防徒长,结果盛期大量追肥,但忌用纯氮肥;盛产期注意抗旱、防涝、防倒。  相似文献   

11.
以华南滨海地区来源广泛、廉价的椰糠代替部分珍珠岩、蛭石进行甜椒穴盘育苗试验。不同配比育苗基质试验结果显示,处理7(椰糠∶泥炭土∶珍珠岩=2∶1∶1)和处理5(椰糠∶珍珠岩=2∶1)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植株长势壮旺,育苗效果最佳,且每穴盘基质成本较对照(4.16元)分别节约1.96、2.56元,是本试验中不同配比基质的最优选择,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江苏省万亩“菜篮子”基地生产优势,东台市探索出了早春大棚辣椒复种花椰菜高效种植模式。生产中通过运用选择适宜田块,应用优良品种,适期播种移栽,穴盘基质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提前搭建大棚,采用多层覆盖,科学运筹肥水,病虫绿色防控及适时采收上市等辣椒3膜覆盖绿色栽培技术;以及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育苗,坚持科学施肥,适宜苗龄移栽,适时松土除草,及时防病治虫和适期采收上市等花椰菜绿色栽培技术,可取得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良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穴盘规格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3种不同规格的穴盘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苗前期,72孔穴盘所育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优于其他规格穴盘;育苗后期,32孔穴盘幼苗长势最好,幼苗各部分指标均较高。为促进幼苗更好的生长发育,用32孔穴盘育番茄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添加不同水平的两种生物炭对辣椒幼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生物炭在辣椒育苗过程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在育苗基质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稻秆炭和稻壳炭。结果表明:育苗基质添加生物炭能够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以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CK相比,生物炭处理辣椒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SPAD值、根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增幅分别为0.63%~20.63%、4.83%~27.24%、4.24%~12.10%、0.71%~9.91%、7.69%~69.23%、17.05%~36.36%,添加生物炭增加了辣椒幼苗壮苗指数和G值。其中HC5处理辣椒幼苗壮苗指数和G值都最高,分别为0.53、0.028。添加生物炭增加了辣椒幼苗氮、磷、钾含量,HC5处理辣椒幼苗氮、磷含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增加27.18%、33.33%。因此,生物炭用于基质育苗培育优质椒苗是可行的,其中5%稻壳炭壮苗效果最好,育苗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华斌  黄远  别之龙 《中国瓜菜》2011,24(2):32-34
为了确定生产中西瓜断根嫁接苗砧木最佳播种密度,采用50孔塑料穴盘,研究了砧木不同播种密度(每穴1粒、每穴2粒、每穴3粒)对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每穴播种1粒.砧木苗和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最高;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砧木苗徒长,西瓜断根嫁接苗质量下降.综合考虑嫁接苗质量和育苗成本,认为对50孔穴盘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育苗产业的不断扩大,蔬菜商品苗的贮藏和运输成为育苗产业的重要环节。以辣椒品种农大24为试材,研究穴盘成苗在不同低温弱光环境下的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变化,旨在明确适合辣椒种苗长期贮藏或长途运输的适宜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温度为11℃,R∶B为1.9的荧光灯且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周期为12h·d~(-1)的贮藏环境和R∶B为1.3的LED且光照强度为15μmol·m~(-2)·s~(-1)、光照周期为24h·d~(-1)的贮藏环境均能满足14d辣椒种苗贮藏和运输,有效地维持了种苗质量。相比于荧光灯,高光效和低能耗的LED光源更适用于辣椒种苗的低温弱光贮藏和长途运输。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施用方式、不同浓度及不同施用次数等方面优化短短芽孢杆菌FJAT-0809-GLX的施用技术,并研究其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短短芽孢杆菌叶面喷施和灌根结合施用显著增加了辣椒幼苗的株高和茎粗,处理14d后株高净增长为20.00 cm,茎粗净增长为0.16 mm。不同浓度短短芽孢杆菌均能促进番茄和辣椒幼苗的生长,其中稀释500倍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稀释10倍对辣椒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短短芽孢杆菌不同灌根次数对番茄和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灌根2~3次对番茄幼苗生长效果较好,灌根2次对辣椒幼苗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巨根"辣椒为砧木,"龙椒六号"辣椒为接穗,以砧木不断根常规嫁接和辣椒自根苗分别作为对照,研究双断根套管嫁接方法对辣椒嫁接苗愈合及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辣椒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双断根套管嫁接可有效预防辣椒嫁接苗的徒长,显著提高壮苗指数。辣椒双断根套管嫁接时,砧木与接穗结合部的伤口愈合与砧木根系再生同时进行。嫁接可以有效提高根系活力,采取双断根套管嫁接后根系活力的提升更显著,根系活力随着嫁接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双断根套管嫁接始终显著高于常规嫁接苗。2种嫁接方法之间的输导组织运输能力差异不显著;与自根苗相比,2种嫁接方法的输导能力在结合部愈合前期显著降低,在结合部完全愈合、嫁接苗成活后(嫁接后20 d)输导能力显著提高,且双断根方法略高于常规嫁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