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黄淮南片主产麦区广泛种植和新近育成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及最大灌浆速度均与百粒重、籽粒体积和籽粒最大体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灌浆持续期仅与饱满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供试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和最大灌浆速度,均以郑州853、陕农7859为最快,灌浆持续期最短,属晚花基因型品种;冀麦5418和徐州21的灌浆持续期最长,属早花基因型品种.还探讨了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灌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不同播幅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原因,本研究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史家王子村小麦试验站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种播幅处理:处理1是播幅为8 cm(B1);处理2是播幅为3 cm(B2)。研究了不同播幅对小麦光合特性、冠层光截获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1处理开花后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显著高于B2处理,其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显著低于B2处理;B1处理开花后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B2处理,其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B2处理; B1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B2处理; B1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B2处理;与B2处理相比, B1处理的2年平均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分别高6.12%和7.71%。综上所述,播幅为8 cm的B1处理通过塑造了合理的冠层结构,改善了开花后叶片的光合性能,有利于开花后植株的光合物质生产,从而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率,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  相似文献   

3.
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 (抗旱性强)和陕单902 (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抗旱池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以及干物质转运对吐丝期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产量分别降低39.10%和44.87%;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升后降。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额(ΦPSII)、光化学猝灭(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qN)升高;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升高。说明吐丝期干旱胁迫增加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率)及其对籽粒转运的贡献率;但郑单958受干旱影响程度小于陕单902。说明抗旱品种郑单958具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轻,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这可能是其在干旱胁迫下仍能获得较高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型曲线.中粒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中粒型和大粒型品种叶片干物质积累峰值在抽穗期,茎鞘干物质积累峰值在灌浆期;小粒型品种叶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峰值均出现在灌浆期.不同类型品种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和移动率表现为大粒型>小粒型>中粒型;茎鞘物质转运率和移动率表现为中粒型>大粒型>小粒型;子粒重量来源于开花前养分积累的比例表现为大粒型>中粒型>小粒型.大粒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小粒型品种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茎鞘物质输出量较少,大量光合产物滞留在茎鞘中.灌浆至成熟期的CGR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当前玉米生产主推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京科968为试验材料, 考察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 以揭示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 为玉米高产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产量以京科968最高、先玉335次之、郑单958最低, 京科968分别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14.55%和7.93%。(2)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京科968>先玉335>郑单958, 且吐丝期>乳熟期。京科968吐丝期和乳熟期的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先玉335高7.84%和16.78%, 比郑单958高22.23%和24.44%; 冠层光合能力分别较先玉335高38.77%和58.41%, 较郑单958高50.83%和56.49%。(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转移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均以京科968最高, 分别比先玉335高13.72%、21.20%、6.32%和4.77%, 比郑单958高31.87%、39.96%、18.49%和10.42%。(4)籽粒灌浆参数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京科968与先玉335的平均灌浆速率(0.73和0.75 g 100-grain-1 d-1)相当, 且均高于郑单958 (0.67 g 100-grain-1 d-1); 活跃灌浆期以郑单958 (53.69 d)最长、京科968 (51.02 d)次之、先玉335 (48.95 d)最短。(5)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与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 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京科968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灌浆速率及较长的灌浆持续期, 是较郑单958和先玉335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耐热与热敏感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对高温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耐热品种与热敏感品种相比具有较高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高灌浆速率以及较短的灌浆持续期;在灌浆期受到高温影响的条件下,耐热品种具有能维持其籽粒灌浆进程和灌浆期趋于变长的持续增长耐热机制,而热敏感品种表现灌浆期趋于变短和灌浆高峰提早出现等“高温逼熟”现象;耐热品种受高温影响后还能有效地利用其植株营养体中贮积的有机物质。最后对  相似文献   

7.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与作物的抗干旱胁迫密切相关。本试验以灌浆期的豫麦949和陕麦5号小麦品种为试材,PEG干旱处理72 h后,比较了脱落酸对小麦相对水分含量、叶绿素、丙二醛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反转录半定量PCR方法测定PSII中psbA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小麦叶片中相对水分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抑制psbA基因的转录,降低小麦的产量,而外源脱落酸能明显缓解这些胁迫反应。与豫麦949相比,陕麦5号中质膜损伤较小,相对水分和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psbA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也较小,外源脱落酸处理后,各参数也能够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干旱胁迫能力与psbA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也首次发现了外源ABA能够调控干旱胁迫下灌浆期小麦psbA基因的表达,稳定PSII系统中重要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提高灌浆期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锌肥对向日葵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施用锌肥,提高向日葵的增产效应,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内葵杂3号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4个锌肥水平处理下各生育时期油用向日葵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灌浆过程,为合理使用锌肥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锌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Zn2>Zn0>Zn1>Zn3.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进行模拟,拟合系数为0.95~0.99.随着施锌量的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缩短,整个灌浆进程缩短,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Zn2处理.灌浆过程中籽粒含水率逐渐下降,可用Y=a+bX方程模拟,各处理间的拟合系数(r)为0.96~0.99.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干物质积累和运转动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类型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型曲线。中粒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中粒型和大粒型品种叶片干物质积累峰值在抽穗期,茎鞘干物质积累峰值在灌浆期;小粒型品种叶和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峰值均出现在灌浆期。不同类型品种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和移动率表现为 :大粒型 >小粒型 >中粒型;茎鞘物质转运率和移动率表现为 :中粒型 >大粒型 >小粒型;子粒重量来源于开花前养分积累的比例表现为 :大粒型 >中粒型>小粒型。大粒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小粒型品种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茎鞘物质输出量较少,大量光合产物滞留在茎鞘中。灌浆至成熟期的CGR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六棱型大麦品种驻大麦4号和二棱型大麦品种驻大麦5号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测定不同氮肥水平下大麦的灌浆速率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分析子粒灌浆速率与粒重、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高峰前,不施氮和施氮75kg/hm~2处理的灌浆速率高于施氮125、225kg/hm~2处理;灌浆高峰后,灌浆速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升高。在同一氮肥水平下,花后35d驻大麦5号灌浆速率高于驻大麦4号。驻大麦4号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在花后7、14、21d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花后35d则呈显著负相关;驻大麦5号的灌浆速率与千粒重相关性不显著。两种棱型大麦品种在花后21d前的灌浆速率与子粒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与子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饲料大麦的用途,在保山市开展10个大麦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大麦饲草品种.结果 表明:'保大麦25号'、'保大麦20号'、'保大麦12号'产量表现突出,均比参试品种平均鲜草产量增产,鲜草产量分别为40.15、38.18、38.1 t/hm2;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10.7%、9.5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不影响后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确定不同播期下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以云南省主推多棱大麦品种‘保大麦8号’为供试材料,设6个播期,观察生育进程及产量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不同播期烟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也相应顺延;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加;(2)烟后大麦最佳播期为9月30日—10月10日;(3)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有效穗和千粒重是影响烟后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裂裂区设计,以强筋小麦临优145、临汾138、临优2069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临汾13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对产量性状影响不明显,但播期和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调控效应。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品种临优145和临优2018最佳播期10月3日、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8.16万/hm2和313.77万/hm2;主茎成穗为主型品种临汾138最佳播期10月1日、最佳种植密度375.00万/hm2.3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分别达到了7573.43kg/hm2、8202.52kg/hm2和8390.34kg/hm2。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作用力为:播期>基因型>种植密度。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的灌浆进程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分别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随播期推迟,小麦的最高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起始生长势提高,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延长,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灌浆速率影响较大,而对灌浆持续期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而临优2018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以 ‘通 0306’ 和 ‘蒙啤麦 1号’ 为材料,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 系统比较研究了 30%有机肥+70%化肥、 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 3种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麦主要生育期, 单株根系、 茎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重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蘖期至成熟期, 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叶、 穗均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60%有机肥和 30%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蘖期到成熟期, 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无肥>30%有机肥>60%有机肥, 穗干重比例为 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 拔节期到成熟期, 茎的比例均以 60%有机肥处理最高; 叶干物质比例在成熟期为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大麦主要生育期, 30%有机肥和 60%有机肥处理大麦叶片 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 成熟期, 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大麦各生育期, 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表现为 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 分别比无肥增产 717.45~721.15 kg/hm2和 756.45~782.0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制度大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 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 增加大麦产量。  相似文献   

15.
Reliable estimations of the yield response of winter barley to different preceding crops are necessary for the design of crop rotations.
The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winter barley (cv. Tapir ) following either rapeseed, oats, wheat or barley were determined in five years of field experiments on a sandy loam (Luvisol) at the Hohenschulen experimental station near Kiel, Germany, F.R.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incidence of take-all (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 was measured in a total of three years. On average over the five years barley grown after oats yielded 0.8 t per ha (11 %) more than barley following wheat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a higher number of ears per m2. Barley following either oats or rapeseed produced a higher dry weight and a larger number of tillers per m2 compared with barley grown after wheat or barley. This effect was already-present at the sampling date before winter. Take-all ratings were constantly higher in barley following a susceptible crop, but only reached a severe level late in the season and therefore could not explain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ubsequently grain yield. Since no other pathogen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ther non-pathogenic causes must be considered as main causes for the described observations and yield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青稞品种原料风味物质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8个不同青稞品种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8个青稞品种的风味物质共检测出40种化合物,包括醛类10种、醇类8种、酯类2种、酮类5种、酸类3种、芳香类4种、烃类4种、呋喃类1种、酚类1种和其他类2种。不同青稞品种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醛类12.98%~58.09%,其次是酸类3.99%~33.90%,醇类6.88%~16.36%,酮类4.47%~12.78%。分类分析表明,8个青稞品种可分为两大类,‘勾芒紫青稞'、‘隆子黑青稞'、‘1127'、‘山青9号'和‘藏青320'相似度较高,为一类,‘藏青2000'、‘藏青25'和‘喜拉22'相似度较高,为一类,欧式距离为25时,两大类才能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玉米覆膜直播省工,增加土壤温度,保蓄水分,增加玉米抗旱能力。通过不同播期试验得出,在福泉市4月4日播种获得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垄作栽培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等量灌水条件下垄作栽培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垄作栽培生育期长于传统平作栽培,单株穗数低于传统平作栽培,经济系数高于传统平作栽培,株高、穗粒数、产量影响趋势不一致,品种之间存在差异。(2)原麦品质:垄作栽培与传统平作栽培籽粒千粒重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之间差异显著,粒筛选率之间差异极显著水平,千粒重、蛋白质含量、筛选率均降低。(3)麦芽品质:垄作栽培麦芽蛋白质含量均较传统平作栽培降低,麦芽细粉浸出物、β-葡聚糖、a-氨基氮、a-淀粉酶、糖化力、可溶性氮之间差异不显著,库值含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影响趋势不一致,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种植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于2008-2009年在河南省商丘市进行了不同品种(‘矮抗58’和‘豫农949’)、不同播期(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和11月3日)和不同播量(60 kg/hm2、120 kg/hm2和180 kg/hm2)三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矮抗58’比‘豫农949’产量高597.30 kg/hm2;半冬性品种‘矮抗58’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6日,弱春性品种‘豫农949’最高产量出现在10月20日,10月20日以后随播期推迟小麦产量显著下降;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播期下以60~12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10月27日、11月3日播期下以120~180 kg/hm2播量的小麦产量较高。通过对播种期和密度的组合分析,2个品种的适宜播期在10月中上旬,播量60~120 kg/hm2较为适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小麦全生育期缩短,但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播期、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播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选取了10个不同的大麦品种在石河子地区于3个不同时期种植。方差分析及其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处理、品种特性以及播期处理与品种互作效应对籽粒盐溶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播期主处理对籽粒醇溶蛋白含量的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品种副处理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籽粒醇溶蛋白含量的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播期处理对籽粒谷蛋白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逐步回归分析可见:在大麦抽穗-成熟期间的诸多气象因子中,日平均最高温度、日较差、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蛋白质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盐溶蛋白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日较差和平均日照时数;日平均最低温度、日较差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成为影响醇溶蛋白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而日较差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谷蛋白的关键气象因子。说明外部环境条件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有一定调节作用,生产上可通过调整播期来实现大麦籽粒蛋白质性状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