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露地黄瓜每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0 hm~2,近年来,原有的露地黄瓜主栽品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而国外的一些黄瓜品种,耐热性、抗病性差,很难在露地种植中大面积推广,因此急需选育出露地黄瓜新品种。由天津市农科院李家旺等青年科技工作者承担的天津市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产、抗病、优质露地黄瓜新品种选育最近结出硕果。他们采用  相似文献   

2.
黄瓜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可以周年生产供应市场和出口创汇,在蔬菜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黄瓜生产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黄瓜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选育抗病丰产优质的黄瓜新品种是蔬菜生产上的迫切要求。“神农08—1”是天津神农有限责任公司最新选育的优质、抗病、丰产的一代杂交黄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全国黄瓜新品种区试总结会议由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主持,于1986年12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一期(1984-1986年)全国秋黄瓜新品种区试工作,并表彰了先进区试单位;总结了1986年全国春露地黄瓜新品种区试工作,落实了1987年全国春露地黄瓜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 第一期全国秋黄瓜新品种区试,通过 8-12个区试点2年区试及1年生产试验,在6个参试新品种中评出4个新品种:中国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中农1101’、山东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鲁春32’、河北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78-35- 6- 5’、南京市蔬菜所育成的‘宁丰1号’。两年平均它们…  相似文献   

4.
<正>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近年来,随着我国黄瓜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黄瓜连作障碍和种性退化现象严重。因此,新品种的选育就成为黄瓜可持续生产的关键。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黄瓜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抗病育  相似文献   

5.
<正>宝山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一直将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开发作为重点工作,2013年选育的宝科1号黄瓜(原名宝杂8号)通过上海市品种认定(沪农品认蔬果2013第009号),综合表现优异。最近新选育了1个黄瓜新品种,为验证其与已有品种的差异,我们在2015年开展了春季黄瓜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的黄瓜品种为宝科1号、新品种,宝山蔬菜  相似文献   

6.
春棚黄瓜是农民朋友设施种植中常用栽培模式,河南宁陵许多农民种植棚黄瓜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对几个黄瓜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商丘市区栽培的大棚黄瓜新品种,为设施园艺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撑.本试验结果表明,黄瓜新品种新世纪、金世纪综合性状优异,优于对照品种津优2号,建议可在商丘市区进行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水果黄瓜新品种引进种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进一步筛选与推广设施园艺水果黄瓜优良新品种,2016年昌吉市园艺工作站专门引进了4个水果黄瓜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通过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果实特性、抗逆性及产量表现等,初步确定出适合本地区消费群体需求的水果黄瓜新品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本试验水果黄瓜品种选材分别为深研水果黄瓜F1、深研水果黄瓜F2、深青102B、多福,均来源于新疆自治区农科院。1.2试验设计试验场地设在昌吉市佃坝乡设  相似文献   

8.
索桂川 《中国蔬菜》2011,1(13):29-31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表1),各地黄瓜的主栽品种大多来自天津,以津优系列、津春系列、博耐系列占有明显优势。“十一五”期间,我国黄瓜育种成功实现了华北型温室黄瓜品种的更新换代,育成的新品种在早熟性、耐低温弱光性、持续结果能力、抗病性等方面显著优于以津绿3 号、津优3 号为代表的上一代温室品种,涌现出一批以津优35 号为代表的优良新品种,其中津优35 号、中农26 号、津优36号及博耐系列等黄瓜品种在当前保护地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科研人员最近成功育出“津优系列”6个黄瓜新品种,这是继“津研系列”、“津杂系列”、“津春系列”等13个品种之后的第四代黄瓜新品种。 科研人员在选育黄瓜新品种时,采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杂种一代优势利用方法,将不同品种黄瓜的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集于一体,特别注意在黄瓜质量上下功夫。“津优系列”对黄瓜常见的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病症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且瓜条直、肉厚、心腔小、口感好,分别适合于露天、大棚、温室栽培,亩产可达到5000公斤。 天津育出黄瓜新品种@德华  相似文献   

10.
孟攀奇  魏爱民 《蔬菜》2003,(12):7-7
本世纪70年代以来,由细胞工程、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的建立,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高新技术领域。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黄瓜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及研究进展,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菜篮子的问题。作为我国惟一一个以黄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所—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为了适应技术革新的发展,1995年以来,在杜胜利博士的带领下开展了生物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将单倍体诱导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等技…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6):179-180
辣椒新品种平椒5号的选育,瓜类花药培养中激素和碳源应用研究进展,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8号的选育,保护地黄瓜新品种翠龙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黄瓜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蔬菜品种之一,在我省蔬菜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试验对我国新选育的黄瓜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抗逆性和产品品质等进行比较,旨在对各品种的性状作出综合评价,为我省黄瓜品种的更新换代及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共推新品种     
<正>系列配套优质黄瓜新品种的育成针对国内生产及市场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黄瓜课题组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948"等项目的支持下,借助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CUGI)的阶段性成果,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手段,重点加强了黄瓜抗病性、高品质育种材料的创新工作,育成了一批具有综合优良性状、配合力高的黄瓜自交系,选育出中农26号、中农116号、中农18号、中农28号、中农31号、中农50号等适合不同栽培茬口、丰产、抗病、高品质的6个黄瓜新品种。这6个新品种均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华南型黄瓜新品种玉龙的选育过程及主要特征特性,并总结了玉龙黄瓜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的12个黄瓜新品种为试材,采用农艺性状评价方法,通过测定12个黄瓜新品种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光合指标、产量指标、田间长势等指标,研究了新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的适应性,以期筛选出适宜石家庄地区种植的黄瓜新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瓜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光合指标、田间长势等表现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黄瓜品种,若仅追求高产,则可选择“科润99”和“L118”;若既追求高产又追求生长期长,则可选择“津优211”“L118”“L110”;若仅追求品质好,则可选择“津旱丰华”。  相似文献   

16.
新品种介绍     
新品种介绍特早熟黄瓜新品种──湘黄瓜3号湘黄瓜3号又名春园4号,是长沙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特早熟、丰产、优质、适宜作保护地栽培的春黄瓜杂优新品种。特征特性:湘黄瓜3号无分枝。主蔓第3~5节开始出现雌花,雌花节率50%~60%。商品性好,单瓜重280~3...  相似文献   

17.
黄华彬 《蔬菜》2014,(12):56-57
介绍了黄瓜枯萎病的主要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德化县种子站在多年来引进黄瓜新品种试验中,采用推广良种、合理轮作、科学管理、及时用药等措施综合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经验,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拥抱大地的科学家 候锋,出生于192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蔬菜育种专家、黄瓜育种学科带头人,现任天津农科院名誉院长、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名誉所长。1954年自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从事蔬菜育种研究40余年。率先在国内开展黄瓜抗病育种研究,“六五”以来主持国家黄瓜育种科技攻关项目,育成津研、津杂、津春系列黄瓜新品种12个,解决了黄瓜低产、多病、低 效的难题,使我国黄瓜品种的抗病性和丰产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实现了我国黄瓜生产领域的三次品种更新换代,其中,津杂2号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成果转化率达100%。候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黄瓜育种水平不断提高,新成果、新品种不断出现,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但是,现在育成的品种绝大部分为刺瘤型黄瓜,其特点是刺瘤明显,有些品种还有棱.这些品种一般具有较好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但是刺瘤明显往往造成不易清洗,从而导致农药残留较多.华南型黄瓜虽然刺瘤不明显,但是风味却不被北方人接受.此外,国外的黄瓜品种大部分为光滑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改变,光滑型黄瓜必然为人们接受.为了把我国的黄瓜品种和黄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以及防止国外种子进入我国市场,从长远角度来说,选育光滑型黄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黄瓜在蔬菜设施栽培中占有一定面积,黄瓜在春季育苗及栽培中常遇到低温,使黄瓜幼苗受到伤害,也使产量不稳定。选育耐低温黄瓜新品种是解决春季低温伤害的根本途径。通过低温发芽能力,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产量测定,果实性状等育种手段,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培育出了P2003-4、P2004-15两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