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旨在筛选红榉嫁接的最佳方式和适合嫁接繁殖的种源。本研究以7个不同红榉种源优株1~2年生枝条为接穗,以4年生榉树实生苗为砧木,分析插皮接、双舌接、劈接、芽接4种不同嫁接方式的成活率。结果表明:春季嫁接时,枝接方式平均成活率为88.7%,明显优于芽接方式的32.4%,插皮接、双舌接和劈接这3种枝接方式在0.01水平上与芽接差异显著;枝接方式中,插皮接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4%,但与双舌接和劈接相比,总体无差异;种源间嫁接成活情况分析表明,莒南种源(JN)优株嫁接成活情况最好,平均成活率为90.8%,隶属函数值为90.34%,上海辰山植物种源优株嫁接成活率较低,仅为62.5%,隶属函数值为0.01%。本研究筛选出插皮接这一红榉最优嫁接方式,以及最适合嫁接繁殖的种源——莒南种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成活率高、成型快的龙爪槐嫁接方法,我于2003年分别对芽接、劈接、蘸蜡插皮接3种方法做了成活率对比试验,发现蘸蜡插皮接效果最好。实验材料以胸径4~5厘米的国槐为砧木,接穗为成型龙爪槐。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可可无性良种繁育,以优良可可种质为接穗,可可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试验,比较芽接、劈接、枝接、腹接4种嫁接方式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方式间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腹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以上;采用芽接法,在不同时期进行嫁接,4月份和10月份为可可嫁接适宜时期;砧木直径对嫁接成活率和新芽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嫁接成活率与砧木直径在一定程度上呈线性正相关;不同种质接穗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砧穗亲和性高的组合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亲和性低的组合成活率不到50%。  相似文献   

4.
当需要嫁接繁殖花木却又缺乏砧木时,可利用提供接穗的花木上修剪下的根段,采取根接法进行嫁接。就是说,只要将同一种花木的带须根的根段和接穗嫁接在一起,便可培养出新的嫁接苗。此法适用于大多数能用枝接法嫁接的花木。尤其是繁殖量少时更适合。根接与一般枝接法的差别在于,砧木和接穗的切削方法及接合方法恰好相互调换。常用的根接法有劈接和插皮接。  相似文献   

5.
插皮接技术在棉花再生植株嫁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次将插皮接技术用于棉花再生植株的嫁接,详细介绍了它的操作过程和实用技巧,该法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成活率高;成活后砧芽枝摘心留叶有利于接穗良好生长发育。在砧木适合的嫁接时期、成活率和生长速率等方面与劈接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插皮接对砧木和接穗粗细比例无严格要求,从而延长了砧木可使用的时期,砧木生长过程中适合劈接的时间有一周左右(3~5片真叶),而在此以后的较长时间内均适合于插皮接(4~5片真叶直到开花期);由于形成层吻合好,使用的砧木较大,有较发达的根系,在高成活率的前提下相对缩短了再生植株成活的时间。再生植株嫁接前不练苗,在嫁接后采取新的保湿和透气策略,使练苗和嫁接同期进行,有效缩短了再生植株缓苗时间。  相似文献   

6.
百事问     
1怎样嫁接繁殖丹桂?山东省荣成市读者王学民来信问:我有一株30年生的丹桂大树,过去曾用靠接法繁殖少量植株,但近二年于四、五月间分别用劈接、腹接、带木质部芽接都未获得成活的植株。请问在何时用劈接、腹接、芽  相似文献   

7.
梅花的繁殖     
梅花的繁殖常以嫁接为主,压条、扦插也能成活,在杂交培育新品种或培育砧木时,也可采用播种繁殖。●嫁接嫁接是繁殖梅花最常用的方法,成活率极高。砧木可用桃(毛桃、山桃)、杏和梅的实生苗或桃、杏的根。 1.春季嫁接早春发芽前可采取切接、皮下接(砧术较大者),也可芽接(包括长片小芽腹接)、劈接等。 2.夏季嫁接第一次新梢成熟,第二次梢萌发前,进行接穗带叶劈接,适于多品种嫁接或高枝换  相似文献   

8.
田小琴  冷天凤  娄丽 《种子》2021,(3):145-148
为扩充薄麻壳泡核桃优株无形性繁殖材料,采用其优株穗条进行芽接,设置不同部位芽、不同嫁接高度和不同嫁接时间处理对其萌动、生长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芽接处理方式,提高芽接成活率。结果表明,优株对新梢长度的主效应影响显著,对芽萌动平均天数、新梢粗度和嫁接成活率的主效应影响不显著。嫁接时间对芽萌动天数、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和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6月份嫁接芽萌动早于7月份嫁接芽萌动,嫁接时间越早,萌动时间越早、新梢生长越快,嫁接成活率6月中旬和下旬差异不显著,7月与6月中下旬差异极显著。嫁接高度对芽萌动天数、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影响显著,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嫁接高度越高,芽萌动时间越晚,嫁接高度为15 cm时,新梢生长量最大,成活率最高。不同部位芽对新梢长度和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对芽萌动时间和新梢粗度影响不显著,新梢生长量和嫁接成活率均为中部芽最高,上部芽和下部芽差异不大。适合薄麻壳泡核桃优株芽接的最佳处理方式为6月中下旬嫁接、嫁接高度砧木离地15 cm处和嫁接芽选择穗条中部芽时,芽接苗生长量最大,嫁接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繁殖美人梅可采用嫁接或枝条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嫁接繁殖华北地区宜选用毛桃和山杏做砧木,可采用带木质芽接或春季枝接法。带木质芽接为低位嫁接,即在7~8月用0.8~2.0cm粗的砧木在基部进行带木质嵌芽接。春季枝接为高位嫁接,即春季选用干胸径3~4cm,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桂花繁殖方法是靠接,虽然比较麻烦,而且繁殖系数低,但因别的方法不理想,所以至今还在沿用。桂花外皮与木质部贴的很紧且不离骨,所以芽接不成。笔者多年前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枝接、扦插成活率依然很低。后来经过摸索与实践,采用休眠期剪接穗蓄藏,待砧木发芽再嫁接的方法,近年枝接成活率均在95%以上。处理好接穗春天老枝枝接多是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成活率影响因素,解决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2013年6月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进浙江红花油茶优树穗条,在青田县大垟山林场开展浙江红花油茶高接换冠试验,分析砧木林郁闭度、坡位、砧木生长势及接穗保存时间等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在0.3~0.7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平均成活率提高;郁闭度在0.7~0.9之间,随着郁闭度增加,嫁接成活率降低;当郁闭度为0.7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8.8%。山腰的嫁接成活率高达86%,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脚。浙江红花油茶砧木生长势越强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于采集当天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89.1%,接穗保存1、2、3、4、5、6天嫁接,成活率分别为85.2%、75.2%、51.6%、28.1%、12.2%、9.3%。偏相关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接穗保存时间(-0.97)、郁闭度(0.85)、生长势(0.81)、坡位(-0.65)。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油茶穗条储存方式和储存时间对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以普通油茶当年生春梢为材料,研究湿沙储存、水培储存、常温储存、低温储存和不同储存时间的油茶嫁接成活率和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穗条随采随接的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指标均高于4种储存处理。从嫁接成活率来看,湿沙储存前2天,水培储存前3天,常温储存前5天,低温储存前2天,嫁接成活率均超过50%。从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叶片数来看,4种储存方式均以第1天最高,但最低值出现时间不一。综合来看,穗条最好为随采随接,储存时间不超过5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幼林期麻栎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调查,初步筛选出适宜赣中地区发展的麻栎优良种源。在赣中地区的永丰官山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麻栎种源试验,调查了32个种源2年生麻栎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多数种源麻栎保存率在89%以上,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以及单株生物量在不同种源之间具有较大变异;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的32个种源划分为3组,第1组为优良种源,包括浙江、贵州等地的11个种源;第2组为较差种源,第3组为一般种源。研究结果为该区域麻栎优良种质资源初步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嫁接杜鹃红山茶的优良油茶砧木及最佳砧穗组合,同时研究各指标与嫁接亲和力的关系,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普通油茶、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2号’和‘岑软3号’5种油茶为砧木,以杜鹃红山茶为接穗开展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显示,嫁接成活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83.33%)>‘岑软3号’(79.44%)>‘岑软2号’(70.00%)>普通油茶(63.33%)>广宁红花油茶(50.00%);各组合间穗砧直径比接近于1,同步生长性较好。对各指标综合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嫁接苗生长指标由高到低排序为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号’>普通油茶>‘岑软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砧木嫁接苗成活率与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综上,5种供试油茶与杜鹃红山茶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其中高州油茶与杜鹃红山茶砧穗亲和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快繁技术,以‘贵绿1号’(C.sinensis cv.Guilv 1)、‘贵绿2号’(C.sinensis cv.Guilv 2)和‘贵绿3号’(C.sinensis cv.Guilv 3)等10份特异茶树资源作接穗,‘福鼎大白茶’(C.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作砧木,研究这些资源嫁接扩繁的成活率、树高、树幅、可剪穗数,并与其中3份资源扦插移栽后的生长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份嫁接扩繁资源的成活率变幅为79.6%~97.9%,总平均值为88.3%,差异显著。其树高、树幅和可剪穗数差异明显,不同嫁接组合间的亲和性有一定差异。与扦插移栽3年后相比,3份资源嫁接扩繁第3年的树高、树幅和可剪穗分别高19.3~34.7 cm、14.4~17.4 cm和50.5~80.5个。总体上,相较于扦插移栽,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可加快扩繁进度2~3年,嫁接第3年每666.7 m2可剪穗64.3万个。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杨梅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利用率,2014年开展了不同接穗长度、不同栽种时间对杨梅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梅嫁接后6d、12d栽种的,5--6㎝短穗嫁接的成活率达87%和88%,略低于8-12㎝长穗嫁接的89%和90%,二者差异不极显著;嫁接后6d、12d栽种的成活达87%-90%,极显著高于嫁接后1d栽种的20.2%-21%。研究认为,在嫁接后遇下雨天气,根据天气情况,在接后6d-12d内选择晴天栽种,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在接穗紧缺时采用短穗嫁接,可大大提高接穗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吉林省西部适宜的文冠果优良速生种源,在继续文冠果不同群体资源果实和种子性状评价基础上,以赤峰8个引种种源的文冠果种子出苗率及其1~3年生苗的连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7#、8#种源的出苗率较高,而且7#种源的出苗率要好于其他种源,其出苗率为95.33%;不同种源第1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范围为23.9~44.4 cm和0.398~0.610 cm,第2年分别为42.6~69.5 cm、0.556~0.774 cm,第3年分别为51.2~63.1 cm、0.676~0.836 cm,其连年生长增加趋势明显。同时,不同种源间的高生长和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4#、6#、7#、8#种源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要优于其他种源;不同种源的出苗率、苗高年生长、地径年生长、3年生苗高和3年生地径等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8个种源可分为4类,其中第1类的7#种源的综合表现最优,其3年生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77.1、2.224 cm。研究结果为后续吉林省文冠果的遗传改良和优质苗木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丽华  李涛 《种子》2007,26(5):7-9
对收集于宁夏地区的12个臭椿种源种子的形态、千粒重、含水量及发芽能力等进行测定,研究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臭椿种子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异。供试宁夏地区臭椿种子的种翅平均长度为3.74cm,平均宽度为1.12cm,平均发芽率为50.04%;其中灵武种源的千粒重最大,发芽率高的种源有平罗(92.67%)、青铜峡(78.17%)、惠农(76.3%)。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源红花木莲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红花木莲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以自然分布区内3个种源(大方县、雷山县、榕江县)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种源红花木莲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红花木莲苗高和地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4个生长阶段。3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似,大方种源的苗高生长盛期开始时间早于其他2个种源,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1~2个月;地径生长盛期起始时间或早或迟于其他2个种源,而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5~7天;大方种源苗高、地径生长的生长盛期长而生长速度慢,雷山和榕江种源生长盛期短而生长速度快。大方、雷山、榕江3个种源红花木莲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6.12 cm、16.75 cm、16.42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5.52 mm、6.27 mm、6.05 mm。种源间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地径间大方种源和雷山种源有显著差异,其他均无显著差异,种源间与种源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雷山种源和榕江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大方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