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氮肥水平和合理密度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影响因子。为了更好的指导‘蜀优217’的生产应用,于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开展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为‘蜀优217’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A4B2(氮肥180 kg/hm~2,栽植密度14.31穴/m~2)产量达到10.92 t/hm~2,比产量最低处理A1B1的9.78 t/hm~2增产1.19 t/hm~2,增幅12.21%。此外,产量较高的组合有A4B1(氮肥180 kg/hm~2,栽植密度20穴/m~2)、A3B2(氮肥150 kg/hm~2,栽植密度14.31穴/m~2)。氮肥水平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互作不显著。足穗、大穗、较高的结实率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蜀优217’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高产栽培时,适宜的氮肥水平为150~180 kg/hm~2,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4.31穴/m~2,可以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过高及水稻移栽密度越来越低的问题,以豫南主栽的杂交水稻品种冈优1237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互作试验,分析2因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有较大影响,但其互作效应不明显;同一施氮水平时,提高移栽密度,稻谷产量增加588~2 579 kg/hm2。高移栽密度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低移栽密度增加5.2%~12.9%。说明提高移栽密度,减少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在资源日益短缺、生产成本渐高及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密植少氮应是值得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对单晚甬优1540不同移栽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下,甬优1540作单晚栽培的产量、经济性状等表现显著不同,移16.67万丛/hm2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穗粒性状也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杂交水稻不同移栽规格及密度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移栽密度1.33万窝/667m2条件下,A处理(0.3×0.14)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63.8kg/667m2产量居第1位;其次是D处理(0.23×0.18)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23.4kg/667m2产量居第2位;产量居第3是B处理(0.27×0.15)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20.4kg/667m2;产量居率4位D处理[(0.33+0.17)×0.17]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794.7kg/667m2。在移栽密度0.67万穴/667m2条件下,E处理(0.3×0.27)m(每窝插2粒谷秧),单产734.7kg/667m2居第5位;产量居6位的是F处理[(0.45+0.27)×0.23]m(每窝插2粒谷秧),单产708.0kg/667m2。在白泥大坝水稻移栽密度在1.33万窝/667m2比较适宜,移栽方式以宽行窄株为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杂交水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性状差异,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4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冈优188’、‘宜香优1577’、‘冈优1577’)为材料,选择不同氮素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品种和氮素水平的互作共同调控水稻的产量性状,‘宜香优2115’在不同氮素水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冈优188’随氮素水平提高,产量显著增加,‘宜香优1577’和‘冈优1577’在正常氮素水平产量表现最好。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穗着粒数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着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不同水稻品种对氮素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生产上需要根据田间肥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稻金优527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体质量指标中个体指标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而群体指标则相反.控制LAI 7~8以内,有利于金优527高产抗倒.(2)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肥密交互作用显著.在中等肥力土壤上,金优527适宜的施纯氮量为135kg/hm^2,栽插密度18.75万穴/hm^2;控制高峰苗在400万/hm^2左右,提高成穗率在70%左右,金优527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得到较好的协调,群体质量得到提高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探索合适的种植密度,以达到高产、高效是小麦栽培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小麦单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项目组依据N肥料使用量及施用方式和4种植密度下小麦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几个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对小麦新品种-“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津强7号”的产量、穗长、小穗数性状稳定,在多种密度和N肥施用方式上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其株高、穗数受到了种植密度的影响,而千粒重、穗粒数受到了种植密度和N肥使用方式的影响。【结论】密度低千粒重和穗粒数显著增加,拔节期施用N肥5 kg/666.7m2,抽穗期施用10 kg/666.7m2,植株较矮。田间采用30 万苗/666.7m2的种植密度,拔节期一次性施N肥10 kg/666.7m2的栽培模式,技能节约生产成本,又可获得较高产量,成为“津强7号”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氮肥减施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以优质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减施(100%、20%、10%、0%,A)为主区,移栽密度(39万、42万、45万丛/hm2,B)为裂区,分析氮肥减施、移栽密度及氮密互作对产量、食味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减少,产量显著下降,食味值显著升高,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RVA谱热浆黏度、消减值和最终黏度3个特征值发生显著或极显著改变;移栽密度对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不显著;氮密互作效应对食味值、RVA谱的崩解值、回复值和消减值有显著影响;减氮10%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改变不明显;结合氮密互作效应,减氮10%和移栽密度45万丛/hm2的处理组合能够实现氮肥减施下稳产保质的目标,达到绿色高效、产质平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越南,以中国杂交水稻品种泸优2155、Ⅱ优838、特优85、泸优明占和越南杂交水稻品种GS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稀植可以增加参试杂交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提高结实率,最终提高产量;稀植对参试品种的株高和生育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常规稻和杂交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08年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以辽星1号和辽优523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产幅度明显下降。氮肥施用量为15kgN/667m2,辽星1号和辽优5238的产量分别为636.7 kg/667m2和637.3 kg/667m2,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收氮素的总量提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干物质生产率和氮素稻谷生产率随之降低。在低氮水平下,辽优5238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以及向籽粒转化运输的能力,并且同一产量水平下,辽优5238比辽星1号更省肥。  相似文献   

11.
研究修文县海拔1200m稻油两熟地区的杂交水稻黔两优5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析讨论认为以栽16000窝/667m~2是黔两优58在该地区的最佳密度,可作为指导大面积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施肥和密度对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和密度对杂交粳稻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明确了杂交粳稻高产(≥9.75t/hm^2)栽培的适宜施肥量和栽插密度分别为纯N225~262.5kg/hm^2、栽插密度33.3~37.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确定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川油5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蚜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以及有效分枝角果总数逐渐减少。群体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0.50×104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2715.52 kg/hm2,当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和10.50×104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10.50×104株/hm2。  相似文献   

14.
氮肥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淮地区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新稻10号为试验材料,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氮肥水平下增施氮肥,水稻产量呈降低趋势,高氮肥处理平均比低氮肥处理低2.93%,差异达显著水平;两种栽插密度间比较,低密度处理高于高密度处理,但同一氮肥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密度影响效应大。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辽星1号和辽优5218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星1号处理B(4∶3∶2∶1)产量达11572.5kg/hm2,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增产幅度为16.7%;同时,该处理氮肥利用率也较高;C(4∶3∶2)处理在降低10%氮肥用量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比对照增产15.8%。辽优5218以D(3∶5∶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768.9kg/hm2,同时,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稻谷生产率也较高。本研究认为,对于大穗型品种,应适当提高分蘖肥的比例,以提高有效穗数;而对于穗粒兼顾型品种来说,则应适当地施用粒肥,以促进形成大穗并提高千粒重,从而使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栽培密度对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改变株行距的方法,研究了单位面积插秧穴数对水稻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土壤与气候条件下,制种田适宜的栽培密度为16.7~25.0穴/m2,制种产量可以达到8000~9000 kg/hm2,繁殖系数450~640,以25.0穴/m2最为适宜.如果原种数量较少,可采用8.33~15.0穴/m2,通过提高繁殖系数提高成品种子生产量.栽培密度超过25.0穴/m2,成品种子产量有所下降,空瘪粒增加,混合千粒重、种子质量下降,不利于制备高质量的水稻种子.  相似文献   

17.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别设置3个密度水平(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和5个氮肥水平(0、75、150、225和300kg/hm 2),对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时,高粱的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高粱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异较大,千粒重变异较小。密度主要是通过单位面积穗数,氮肥主要是通过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构成。施氮量与高粱产量是非线性关系,氮肥在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调控更加明显。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高密度处理比低密度处理要高,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50kg/hm 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是增加高粱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建议晋杂23号在汾阳种植时宜采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移栽密度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勇 《耕作与栽培》2009,(3):45-45,4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超级稻新组合准两优527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果影响显著。在低海拔区以1.8万穴/667m^2移栽密度产量最高,达770.05kg/667m^2,其次是1.6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位居第2,1.0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产量最低,为710.36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新单68’为试验材料,经2016年和2018年两年种植,研究了高温对‘新单68’和对照‘郑单958’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持续高温天气提早了‘新单68’和对照的成熟期,延长了吐丝—散粉间隔天数。‘新单68’和‘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均极显著增加,而对总叶片数和雄穗分枝数影响不明显。高温天气使‘郑单958’的百粒重降低、行粒数减少、秃尖增加,产量降低。持续高温天气对‘新单68’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与对照相比,‘新单68’有一定程度的耐高温特性。  相似文献   

20.
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云南省保山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总产均居全市粮食生产首位,搞好水稻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水稻生产技术,对稳定我市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随着高产新品种的扩大应用,耕作制度的改变及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