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籼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配组的30个杂种F1植株上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7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各品质性状的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除粒宽这一性状表现一定的超中亲和优势外,其余6个性状平均表现为双亲中值。但在不同类型的亲本组合间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旱地冬小麦F1代的抗旱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效应及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的3个抗旱性状和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狭义遗传力较高,宜早代进行选择。研究亦表明,各性状正向优势强弱及正向越亲优势力株高>德基节≥千粒重≥抽穗度>穗粒重>单株数,7个性状在F1代中皆为部分显性遗传。F1代的株高、穗茎节长、就粒重、个粒重、抽穗度与双亲平均值里极显著正相关,故可根据双亲平均值预测F1代的表现,提高亲本选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薏苡属薏苡与川谷杂交,研究了获得杂种的方式,并对杂种F1及其双亲进行了植物学、农艺学性状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反交较正交易获得杂种;川谷的抗性、粒重等特性在F1中得到表达,杂种F1在形态性状、生长势、生物产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杂种F1代表现一定程度的不育,结实率为30—50%。本文对薏苡属居群演化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配组的30个杂种F1植株上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7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各品质性状的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除粒宽这一性状表现一定的超中亲的优势外,其余6个性状平均表现为双亲中值。但在不同类型的亲本组合间稍有不同。因此,一般来说,双亲均优质时可育出优质的杂交稻。(2)杂种的完整精米率、粒宽、糊化温度3个性状与不育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性状与恢复系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的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与中亲值达极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用向日葵(HAelianthus annuus L.)皮壳率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各杂交组合F1代,部分组合的F2代和回交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壳率属于数量性状,基因加性效应对皮壳率的表现起主导作用。皮壳率的遗传力较高,选择响应很大,可通过早代选择等方法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双亲的皮壳率制药着杂种F1代该性状的表现。双亲皮壳率差值的大小影响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幅度。在育种实践中,为降低杂  相似文献   

6.
群众杨改良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年生群众杨改良各无性生长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众杨40×美杨的F1杂种无性系81—100、81—5、81—54、81—57,群众杨40×P15AF1杂种无性系28—150,欧黑×群众杨(营口)F1杂种无性系74—78等系号表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与群众杨平行在“三北”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参试无性系中,树高和胸径遗传力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28组合全同胞无性系7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生长性状的差异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分别为59.7%和57.8%。81组合全同胞无性系,4~7年生树高的遗传力为0.8964~0.9229。依据幼龄林木生长量进行的早期选择不可靠,28—116、28—440、28—173、29—92属于早期速生型,可作为短轮伐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对甘蔗经济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结果表明:50mg/L,100mg/L浓度的乙烯利用处理明显促进了甘蔗前中期的生长,改善了甘蔗的经济性状,使蔗茎的节节间长度,茎长、茎径、单茎重及有效茎数均有所提高,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并且明显提高了甘蔗的蔗糖分及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甘蔗组合或种质,以扩大甘蔗遗传种质血缘,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方法】以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1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及其与栽培种杂交组配的17个组合有性世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其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父本)对其杂交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蔗茎产量的改变,对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产量性状的变化,而双亲对后代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锤度、茎径、株高、有效茎数4个性状。在亲本及所配组合中,以不同组合方式对后代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父本,母本影响相对较小。湿热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蔗茎产量的配合力表现突出,尤其是云割82-114、瑞割06-7-3,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种质。半湿润半干燥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的锤度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力,尤其是云割83-174、云割83-160和云南1号,可作为高糖育种的优良种质。粤糖93-159×云割82-114、CP65-357×瑞割06-7-3和CP77-1776×云割82-114等3个组合的蔗糖、蔗茎产量和锤度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是高糖、高产优良组合,应重点利用。【结论】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遗传潜力表现不尽相同,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多种类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创新种质,培育新型亲本,尽可能地丰富甘蔗育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
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育种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甘蔗组合或种质,以扩大甘蔗遗传种质血缘,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方法】以云南不同生态类型的1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及其与栽培种杂交组配的17个组合有性世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其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等6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结果】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父本)对其杂交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蔗茎产量的改变,对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为产量性状的变化,而双亲对后代性状的改良主要表现在锤度、茎径、株高、有效茎数4个性状。在亲本及所配组合中,以不同组合方式对后代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为父本,母本影响相对较小。湿热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蔗茎产量的配合力表现突出,尤其是云割82-114、瑞割06-7-3,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种质。半湿润半干燥型甘蔗细茎野生种的锤度表现出极高的配合力,尤其是云割83-174、云割83-160和云南1号,可作为高糖育种的优良种质。粤糖93-159×云割82-114、CP65-357×瑞割06-7-3和CP77-1776×云割82-114等3个组合的蔗糖、蔗茎产量和锤度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是高糖、高产优良组合,应重点利用。【结论】云南不同生态型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的蔗茎产量、蔗糖分遗传潜力表现不尽相同,应有目的地选择利用多种类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创新种质,培育新型亲本,尽可能地丰富甘蔗育种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腐霉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遗传,为不完全显性。杂种F1代的抗性受双亲抗性的形响。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抗感性稳定的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玉米抗茎腐病的育种中,要重视抗原的筛选和抗性配合的测定。只有选用高抗腐病,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才能选配出理想的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了早恢402的体细胞无性系与供体亲本、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与供体亲本杂种F1在8个谷粒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体细胞无性系除千粒重及谷粒厚2性状显著小于亲本外,其余性状与亲本差异不显著;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的长/厚比显著大于亲本杂种F1,而谷粒厚则相反。聚类分析将53个体细胞无性系及相应的杂种F1分别聚为4类,R3及R1F2各类别间8个谷粒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3与R1F2谷粒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麦F_2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25个组合产量分析,阐明小麦F2潜在有可利用的杂种优势。采用遗传基础复杂、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纯系品种(系)作亲本,筛选强优势F2组合。双亲抽穗期差异≤4.43天,株高差异≤5.2cm,芒、壳色、粒色等性状基本一致,有助于提高F2群体整齐度。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母本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取得F1杂种,F1杂种自交得F2杂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愈伤组织获得6个不同基因型品种的亚无性系,并对其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组培亚无性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一般第一代表现为分蘖和茎数增加,茎径变小,糖锤度降低;第二代性状差异有所缩小。部分品种的亚无性系第一代出现许多变异类型。第二代表现较为复杂,有的变异可重演,有的则消失。过氧化物酶和脂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也显示出亚无性系与供体间的差异,表明某些性状的变异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4个烟草杂交组合的性状遗传及各性状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性状广遗传力大小顺序是叶片数>株高>节间距>茎围>现蕾期>最大叶长>最大叶叶位>最大叶宽。这些性状的遗传受核基因控制,其F1正反交无显著差。F1株高、节间距、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烟碱含是倾向于高值亲本,叶片数、最大叶叶位、现蕾期倾向于低值亲本,而F1过氧化物酶活化随父本而异。单株净光合速率与株高、茎围、节间距的关系在不同杂  相似文献   

15.
甘蔗属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甘蔗属种及其近缘植物花粉经低温贮藏后,与人工控制开花的甘蔗进行甘蔗近缘属间,种间的远缘杂交,获得杂交组合82个,培育实生苗1479株,入选和保育了86个F1代无性系,成功地获得了种,属间杂交后代,创造一批新的遗传种质,为选育种提供新的血缘。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距离分析、杂种优势及特殊配合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根据70个甜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估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又估算了由其中42个自交系间随机组配的89个杂交组合F1代小区产量、含糖量的杂种优势。选用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甜玉米自交系做亲本,按Grifing方法1进行配制组合,估算了青穗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并对D与Hc、SCA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F1代产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间的遗传距离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而F1代品质性状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无确定性关系;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距离与产量的特殊配合力间呈五次曲线关系,而遗传距离与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间无确定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具有稳定性;遗传距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因此,可以根据亲本间数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差异———遗传距离预测甜玉米杂种一代的产量优势,估算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7.
继首次获得小麦─偃麦草─簇毛麦三属杂种后,又进行了小簇麦/小偃麦//小黑麦异源多倍体间杂交,首次获得了小麦─堰麦草─簇毛麦─黑麦四属杂种。杂种F1形态兼有四属亲本类型的特征,为中间型,生活力旺盛,株穗数、株高、穗长、主穗小穗数的平均值均高于亲本的平均值,显示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根据F1植株颜色、芒形、颖形、颖肩、颖嘴及颖脊刚毛、茎基鞘毛、颈毛的有无等主要性状与亲本比较分析,确证我们用三种异源双二倍体或部分双二倍体之间杂交,已获得了真正的四届杂种。杂种F1能少量结实。  相似文献   

18.
利用形态学、同工酶和RAPD、ISSR分子标记对甘蔗种间杂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8号和49号杂种是真杂种,所获杂种都偏向一亲本性状,同时又兼具另一亲本的有利基因,可作为甘蔗育种的优良亲本。分子标记所用的引物S260和W835可一次性准确鉴定甘蔗杂种及其亲本,杂种都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而且ISSR又比RAPD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烟草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亲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25个杂种F1,7个农艺性状优势指数分析知:烟草杂种F1不仅具有中亲遗传现象,也存在正负杂种优势,杂优大小顺序是叶数、腰叶长宽比、株高、节距、茎粗、叶宽、叶长;亲子相关分析知杂种F1株高、节距、叶数、叶长宽比与双亲值正相关,与中亲值正相关,与双亲差异无关,而其余性状双亲对F1效应方向不一致,F1与双亲差异负相关;叶片有柄对无柄、小叶耳对大叶耳、心脏形对椭园形为显性;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20.
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杂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的自然接干性状不仅在杂种无性系水平上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性,而且在杂种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②毛泡桐×白花泡桐的正反交试验揭示了4对假二叉分枝相对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无正反交效应的特性。③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在通直度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余的自然接干性状上都有极显著性差异。④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的通直度性状的差异不显著性是导致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普遍自然接干不理想的遗传学根源。⑤通直度性状的遗传改良是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遗传改良的关键和瓶颈。⑥C1和C6是所有参试的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F1无性系中自然接干性最好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