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自制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加热方式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湿法糖接枝反应,并对接枝物功能性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接枝物溶解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在超声时间30 min的溶解度提高了近86.2倍,达到27.22%;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也有明显改善。对相同反应条件下的玉米醇溶蛋白而言,接枝物表面疏水性有所下降,且玉米醇溶蛋白与葡萄糖接枝物的下降更为显著。FTIR分析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以共价键方式结合糖分子。SEM结果表明,接枝物结构与玉米醇溶蛋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前玉米醇溶蛋白主要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是玉米蛋白粉中的主要蛋白。因玉米醇溶蛋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引起了人们对其制备及结构特性的研究兴趣。玉米醇溶蛋白水解物中的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摩尔数比值较高,即高F值寡肽,具有功能活性。这些功能活性主要表现在玉米醇溶蛋白,以及其水解物的抗氧化、降血压、解酒等方面。以活性为重点,综述目前玉米醇溶蛋白及其酶解液制备及生物活性。对玉米醇溶蛋白特性及活性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玉米醇溶蛋白相关产品的研发,为进一步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和应用,旨在从不同角度阐述玉米醇溶蛋白的开发价值与利用,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品质育种的进展:谷物品质的优劣,既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又取决于蛋白质的品质。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一般10%左右,低于小麦(13—14%),高于水稻(7—9%)。由于玉米籽粒中醇溶蛋白占粗蛋白总量的50—60%,而醇溶蛋白中缺乏人、畜体内所需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所以,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不佳。通过育种手段改良玉米蛋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19℃~20℃、相对湿度47.5%~48%的环境中,比较4种食品型涂被剂对砀山梨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13%明胶胶体溶液中加果蔬提取营养液(0.13%明胶胶体溶液:果蔬提取营养液为3:1)、0.2%的白亚麻籽胶体溶液中加果蔬提取营养液(0.2%白亚麻籽胶体溶液:果蔬提取营养液为3:1)制成的食品型保鲜涂被剂,能减少砀山梨水分蒸发,外观表征明显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大豆DNA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大豆DNA的玉米在自交选育2~3年后,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DNA可影响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3个选出的玉米材料1DA5、5DB2和26DC1的总蛋白含量均比对照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使玉米籽粒的总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13.44%、12.84%、13.83%,且材料5DB2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较对照降低了1.7%,而材料1DA5和26DC1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均较对照明显提高。这说明,大豆DNA的转入引起玉米发生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
改性壳聚糖在草莓保鲜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草莓为试材,采用以改性壳聚糖为主剂的涂膜保鲜剂进行涂膜保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10倍的壳聚糖稀释液处理草莓,在0℃条件下,保鲜30天,商品率仍达85%,失重率不足1%,并保持草莓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8.
春播小麦醇溶蛋白组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平平  陈东升  张勇  夏先春  何中虎 《作物学报》2006,32(12):1796-1801
对来源于中国、CIMMYT和澳大利亚的33份春性小麦品种进行2年4种环境的田间试验,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醇溶蛋白组分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总量及ω、α/β和γ(γ1、γ2、γ3)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在基因型间和环境间存在显著差异。α/β型含量最高(43.12%~50.87%),γ型次之(32.71%~43.14%),ω型含量较低(11.89%~21.58%)。1BL/1RS易位显著改变小麦醇溶蛋白组分含量和比例,易位系的ω型醇溶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易位系,为17.44%~21.58%,而γ型醇溶蛋白显著低于非易位系,α/β型醇溶蛋白在易位和非易位系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不论在1BL/1RS易位系或非易位系中,醇溶蛋白总量及ω、α/β和γ型醇溶蛋白含量都与面粉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大部分面粉品质性状相关不显著,说明谷蛋白组分可能对加工品质更重要。在易位系中,ω、γ1和γ型醇溶蛋白总量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总量、γ2和γ型醇溶蛋白与形成时间显著正相关,ω和γ型醇溶蛋白含量与延伸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su_1,sh_2,bt_2,o_2,wx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关系对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但突变体百粒重多明显降低。在籽粒各成分的关系中,百粒重、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三性状呈正相关关系,三性状和其它性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它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是影响籽粒品质的主要因素,胚乳突变基因主要通过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来增加其它成份的含量,进而提高籽粒的营养品质,但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降低会导致粒重下降。所以,利用胚乳突变基因互作效应改良玉米品质应该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二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醇溶蛋白是小麦的主要储藏蛋白,具有丰富的品种间特异性,影响和参与小麦醇溶蛋白积累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因此,醇溶蛋白常被当作小麦的指纹,可用于种子纯度鉴定.为了研究小麦发育早期纯度鉴定的方法,以济麦31、津强11号、津强13号开花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研究材料,以醇溶蛋白表达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A-PAGE电泳技术,探...  相似文献   

11.
以草莓和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集草莓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饮料——草莓发酵乳饮料。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组合,结果表明,草莓汁添加量为16%,加糖量5%,接种量3%,发酵温度为37℃为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发酵乳品质最好。该产品的风味和组织状态较好,色泽淡红色,酸甜适中,口感细腻,具有草莓和发酵乳的混合香味。  相似文献   

12.
基于草莓全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了二倍体森林草莓和八倍体栽培草莓染色体上SSR位点的分布特点。利用AutoSSR软件在森林草莓和栽培草莓中分别发掘到153826个和329801个SSR位点,发生频率分别为1.43 kb/SSR和2.44 kb/SSR。SSR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92%和38.94%,其次为二核苷酸类型,分别占22.79%和20.04%。在二倍体草莓和八倍体草莓中分别鉴定到454和479种SSR重复类型,其中A/T重复类型的SSR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占总SSR位点的39.45%和37.08%。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二倍体草莓的AT/AT占比最高,为11.61%,其次为AG/CT(8.74%);八倍体草莓中AG/CT重复类型占比最高(9.94%),其次为AT/AT(7.35%)。用Beacon Designer软件设计SSR引物,随机挑选了59对SSR引物在77份草莓材料中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5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扩增4.31个位点,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26,介于0.07~0.97之间,其中35个SSR位点PIC≥0.50,为高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47~0.99。该研究为草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变异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商洛黄芩为实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黄芩中汉黄芩素,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等因素对汉黄芩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确定的优化工艺为:在超声功率140W、料液比1:20、乙醇体积分数60%前提下,黄芩汉黄芩素提取率为0.526%。将汉黄芩素提取液与1.5%壳聚糖、1%柠檬酸进行复配,制备复合保鲜液,以感官指标、pH值、菌落总数为检测指标,模拟易导致新鲜草莓变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保藏试验,通过对草莓品质的评价说明不同浓度黄芩汉黄芩素复合保鲜液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20%复合保鲜液即可以保藏新鲜草莓3d,0.40%复合保鲜液能够有效地保藏新鲜草莓5d。由于试验模拟草莓极易腐败变质的温度,可以预测室温下草莓贮藏期更长。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商洛地区黄芩中汉黄芩素应用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昌平地区草莓根腐病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引起草莓根腐病,致使草莓根部及根茎基部发育受阻,缢缩变黑,腐烂折断;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死亡。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其中39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属于10个属的15个种,另外有1株只鉴定到属,1株只鉴定到科。在41个菌株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4个种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株总量的29.25%、12.20%、12.20%、9.75%;致病力最强的种类为伏革菌科真菌、棒形拟盘多毛孢和胶孢炭疽菌,其次为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发病率均可达50%;淡色生赤壳、伏革菌科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Stachybotrys chartarum、Neonectria radicicola等为首次报道的草莓根腐病致病菌。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北京昌平地区草莓主产区中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并为草莓根腐病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种水溶肥喷施对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于苏南丘陵地区草莓上喷洒的水溶肥。本试验在句容李家桥村实施,以草莓(‘红颊’)为材料,设5个处理:(1):常规对照(CK1),(2):清水对照(CK2),(3):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易民),(4):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易民),(5):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劲力)。结果表明:含腐殖酸水溶肥能提高草莓单果重,促进草莓增产,提高草莓抗病能力,草莓生长前期单果重、产量及抗病能力,处理5表现最佳,处理4次之,与对照(处理1)比,处理5、处理4分别增产11.28%、5.10%;而中量元素水溶肥则可提高草莓品质,促进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草莓整个生产过程中,处理4一直表现较好,处理5次之,与清水对照(处理2)比,处理4、处理5分别提高0.5、0.1个百分点。因此,在草莓生产中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可以提高草莓产量,增强草莓抗病能力,改善草莓品质,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农户草莓生产用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水平的正交试验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10,乙醇浓度80%。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有机及常规草莓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密切相关,其环境影响效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系统全面评价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对促进有机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分析和比较了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有机草莓和北京市昌平区常规草莓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环境影响指标中,常规草莓生产带来的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的潜在环境影响分别是全球人均基准值的 3.45%、 2.11%、 27.09%和 280.16%,而有机草莓生产带来的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的潜在环境影响分别是全球人均基准值的 1.22%、 0.44%、 15.17%和 202.76%,均低于常规草莓。常规草莓生产中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富营养化、水体毒性和土壤毒性,造成常规草莓水体毒性危害严重的原因是种植阶段农药残留迁移至水体所致,而土壤毒性是由于化肥和有机肥所携带的重金属残留所致。有机草莓生产中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富营养化和土壤毒性,主要是由于有机草莓农作阶段施肥过程中的磷流失和重金属残留所引起的。总体上看,有机草莓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 0.22,而常规草莓为 0.43,说明常规草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明显高于有机草莓。因此,施用生物源农药与优质有机肥是控制草莓生命周期负面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施用蚯蚓粪对草莓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布置蚯蚓粪用量试验,设置对照、每公顷施用15、30、45、60 t处理,研究蚯蚓粪对草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粪对草莓植株性状影响较小,但是提高了果实固形物含量,低用量处理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提高了草莓品质;蚯蚓粪可以提高草莓产量,每公顷草莓产量提高221.1~1458.3 kg,产量增加量和蚯蚓粪用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增加量主要发生在前期;蚯蚓粪可以明显培肥土壤,蚯蚓粪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幅度4.5%~10.4%;当蚯蚓粪每公顷用量大于30 t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土壤养分和草莓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碱解氮、pH成显著性负相关关系,草莓产量和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成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养分的增加利于提高草莓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缓解“水稻-草莓”种植模式中水稻收获与草莓移栽的茬口时间矛盾,以草莓常规裸苗稻田起垄移栽为对照(CK),以稻田构建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栽培草莓为处理(PR),观测了不同栽培措施下草莓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PR处理下,草莓产量连续2年较CK明显增加,总产量增产率分别达53.97%和8.27%,其中对12月上旬至次年1月中旬的早期、1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中期草莓产量提升作用达显著水平,分别在试验第1年增加了0.49、6.19 t/hm2,在试验第2年增加了0.92、4.69 t/hm2;草莓的茎基宽、地上与地下部干物质量、净光合速率等性状均显著优于CK处理,表现为在试验第1年和第2年分别较CK处理增加40.65%和19.89%、42.51%和38.57%、49.01%和41.14%、9.16%和36.89%;应用垄型土槽耦合基质方式栽培草莓,有利于草莓早中期产量的增产、提升草莓种植的销售利润,符合中国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效、产业富民、绿色高效”的导向,具有较好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