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然保护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工作或自然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后者的前提条件与保障。因此,要搞好自然保护,必须先搞好自然保护法制建设。 自然保护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也即调整  相似文献   

2.
参与性在贵州自然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与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的参与性自然保护源于草海项目的开始,其理论建立在以人为本进行自然保护的基础上,工作的方法来源与90年代初兴起的参与性农村评估(PRA)。而传统的自然保护工作以自然为中心,强调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封闭式自然保护。自1993年实施草海项目以来,在自国内外的发展工作者、自然保护专家、政府及管理机构的官员已经在参与性自然保护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尝试。参与性自然保护在贵州的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1)草海项目的实施,参与性自然保护的实践阶段;(2)参与性自然保护思想及方法的传播,人力资源的培训;(3)参与性自然保护的再实践,草海参与性自然保护方法在其他保护区的推广;(4)参与性自然保护在贵州的深化,参与性自然保护思想对相关政府机构政策制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永定县自然保护小区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定县自然保护小区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掌握影响和制约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妙峰山风景区自然保护小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运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妙峰山风景区森林植被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 ,主要目的是为风景名胜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森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分异性规律 ,提出了在风景名胜区中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并制定了妙峰山风景区保护小区的规划方案 .功能区划分为严格自然保护小区、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小区、景观自然保护小区和珍稀植物繁殖自然保护小区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描述辽宁省6类235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情况与重叠现状及特征,由此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现状进行评价,为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与核密度分析,评价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现状,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镶嵌体的概念,通过分析镶嵌体内部的重叠板块占比情况,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较于传统重叠率分析方法,为分析一个区域内多层重叠的情况我们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多元重叠率计算方法。  结果  (1)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最邻近比率为0.904,表明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属聚集型分布;(2)结合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辽宁省自然保护地主要形成4个聚集区域;(3)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存在重叠情况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占自然保护地总数的50.43%,重叠面积占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8.63%。重叠情况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之间,数量共107处,面积达134 421.1 hm2;(4)辽宁省存在重叠的斑块中两层重叠82处、三层重叠13处、四层重叠1处;(5)辽宁省可划分为36个自然保护地镶嵌体,其中内部重叠率高于5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8处,最高为81.34%;低于1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6个,最低为1.82%。  结论  将重叠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时,镶嵌体重叠率过高代表保护服务功能与划定保护范围过剩,整合时对于这种情况所涉及的保护地建议以合并为主。下一步对于计划新建自然保护地应将现有保护服务力度较低或中等区域进行补充完善,将如辽东半岛阔叶落叶林与湿地区南部的沿海陆域利用起来。在解决重叠与地质遗迹等情况后确保保护等级不下降,保证保护力度与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保护地经历了7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建设体系,也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但我国自然保护地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创新自然保护地建设模式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并从建立体系完整的自然保护地法律构架、整合优化各类自然保护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3个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建设模式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地作为管理严格的特殊生态环境区域,其自身运行与发展影响着更为广泛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通过对贵阳市自然保护地基本现状及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多规合一、协调发展等原则以及整合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地、归并重组相邻相连自然保护地、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区划定、补划生态保护空缺区的措施,对贵阳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布局提出初步建议并对其发展进行探讨,旨在建立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促进自然保护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保护区的类型和管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愈来愈认识到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国际组织,大力开展自然保护工作。许多国家建立了不同性质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可见,自然保护事业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性的工作。为了统一认识,加强国际合作,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曾召开过多次会议,讨论制定建立保护区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重庆市南岸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分析了该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明确责任主体,统一管理机构、整合归并优化,统一空间管理、遵循保护优先,合理解决历史遗留等方面提出了整合优化该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通过巢式样方法对明溪县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小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号、1号、2号、7号、3号、5号与4号小区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12.780、10.940、9.359、9.261、8.768、6.161和6.108,由于保护背景的差异,不同自然保护小区在物种多样性上差异显著。明溪县自然保护小区内有14种植物在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未发现,说明自然保护小区的存在可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人为干扰强度、保护小区面积、海拔高度、森林郁闭程度等因素中,人为干扰强度对自然保护小区的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自然保护小区可作为物种流的传布通道、生态系统的缓冲体系以及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体系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通过重庆市区域概况分析,建立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着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1997~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认为,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1995~2006年重庆市城市土地扩张与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30-12633
深入分析了重庆市城市土地扩张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影响其变化驱动因子,以能够更好地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控制,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简单介绍了重庆市的自然、经济和人口概况,重点阐述了1995—2006年重庆市城市土地扩张的空间格局,数据显示,1995~2006年重庆市非农业用地面积在增加,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另外,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在由集中式的格局向分散式格局发展。还分析了影响重庆城市土地扩张主要的4个驱动因子,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其中,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促进重庆城市土地扩张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及国家政策对重庆城市土地扩张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邓炜  鲍金星  王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81-6583
以重庆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为基础,调查分析影响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因素,采用归类和叠加的方法,将重庆市划分为2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和6个二级工程类型区,并分析了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绍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689+13724
在调查、分类和鉴定的基础上,发现重庆四面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有34科、52属、62种,蕴藏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5.
余剑晖  杨晓霞  彭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08-5109,5111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有着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随着重庆市城市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八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的交通建设,使得重庆市的农业旅游吸引力逐步提高。通过分析重庆市发展农业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重庆市农业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在对策中重点分析了重庆市农业旅游的规划发展模式,确定了重庆市农业旅游的开发方向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重庆市存在的九大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农业资源退化、破坏趋势加剧;有害生物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病虫害危害严重;部分农产品受到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郊区农田大气污染较重,农作物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渔业水质量较差,次级河流污染严重;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有加重趋势),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加大农业环境监控力度、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强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等七项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重庆市某社区人群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因G8002A,+138A/-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相关性,采用PCR-RFLP和PCR-SSP方法分别检测95名EH患者及150名血压正常者组(NT)的G8002A和+138A/-基因多态性.结果发现:在EH组中发现+138A/-位点基因型与舒张压相关(p=0.005),其中4A4A型舒张压比3A3A型高13 mmHg(p=0.005),比3A4A型高12 mmHg(p=0.04).将G8002A与+138A/-位点联合分析后发现舒张压在EH病人中GA4A4A型较其他几型平均高达近20 mmHg,呈显著相关性(p0.01).认为ET-1基因+138A/-的A插入型变异位点可能与重庆市EH人群的舒张压水平有关,GA4A4A基因型人群可能是EH患者血压升高的一个高危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重庆市不同规模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对出现的中型灌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大于小型灌区的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并为重庆市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进一步提高,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综合考虑重庆的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根据选定灌区的实测数据,采用首尾测算法计算2017年重庆市不同规模灌溉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采用单因素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灌溉系数的主要因素. 1)通过测算, 2017年重庆市中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99,小型灌区为0.487,推算全市为0.495; 2)在影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中,当地的节水工程和管理状况所占的比例大于自然因素; 3)中型灌区在节水工程的投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均优于小型灌区; 4)自然因素中,降水量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可持续发展导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重庆三峡库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导向模式,即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库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梁平  高攀  李贵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56-16659
重庆市委2008年7月20日提出的"健康重庆",为统筹重庆城乡发展注入了新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建立健全统筹重庆城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任务。从重庆市现行的医疗制度出发,比较分析现行医疗制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试图对统筹重庆市城乡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