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厂县棉田,自1967年发现零星棉枯、黄萎病后,很快蔓延扩展,病情逐年严重。1979年开展普查,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现在基本上控制了病害,皮棉单产有所回升。 (一) 为了找出这两种病在我县发生的原因和蔓延扩散的途径。我们从调查着手,研究我县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原因: 一、重茬棉田多,耕作粗放,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李时洁 《植物保护》1965,3(2):60-60
喀什专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点棉区。1964年曾组织棉花枯、黄萎病普查专业队,从8月19日到10月6日,共检查了叶城、莎车、疏勒、喀什、岳普湖、麦盖提等六个县市的棉田,两万多亩。 通过普查,摸清了棉枯、黄病害的分布和为害情况。黄萎病:除疏勒县、牌楼农场外,其他地区无论是长绒棉、陆地棉均有发生,发病率在0.10—2.24%,最高达23%。枯萎病仅在莎车细绒棉试验站、一区良种场、城关区二公社、麦盖提火箭公社、团结农场发现,发病率在0.45—10%,最高达15.1%。发生比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棉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日照非常充足,棉花生长期间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病虫种类少,年降雨量少,棉田全靠人工灌溉,引水灌溉的“绿洲”,适宜种植中、早熟陆地棉,更适合发展海岛棉。新疆的棉花普遍生  相似文献   

4.
棉花枯、黄萎病的遥感探测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棉花枯、黄萎病株与健株的可见光到近红外反射光谱及叶温的对比观测,看到凡感有枯萎病的棉株反射光谱均较低,在近红外光谱段病株比非病株反射率低6-8%,而病株的叶面温度却比无病株一般要高出2.5℃左右。这些研究结果为用遥感探测此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植物保护》1966,4(1):22-23
棉花枯、黄萎病是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 目前,大多数地区还是在零星、点片发病阶段,重病区尚不多。实践证明,只要认真采取检疫和防治措施,制止这两种病害的发展和逐步消灭为害是完全可能的。会议建议采取下列四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地膜覆盖对棉花枯、黄萎病田间发病的影响,进行了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多雨、气候适宜发病年份,地膜覆盖栽培棉田的枯、黄萎病发病程度明显重于露地直播田。提出了老棉区实行露地直播以控制、减轻棉枯、黄萎病发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克黄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试验曾洪梅孙文姬徐容林德●张克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黄克朋(湖北省荆门市植保植检站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目前主要防治措施为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克黄枯”是我国近年新开发...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我市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年发病面积达0.3万hm~2余,死苗面积达346hm~2余,严重影响棉花生产。为了引进筛选适应本市大面积推广的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系),1991年~1992年我们进行了引进新抗病品种(系)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黄萎病混生病株鉴别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棉花枯、黄萎病菌在同一选择性培养基平面上能各自形成特征性菌落的特性,提出用水洋菜培养基(使用前每升培养基加入100毫克链霉素)和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KNO_3 2克,KH_2PO_4 1克,MgSO_4·7H_2O0.5克,FeCl_3微量,L-山梨糖16克,蛋白胨5克,洋菜16克,蒸馏水1000毫升)上培养两次的再培养法鉴别棉花枯、黄萎混生病株。供检病株经表面消毒,于水洋菜培养基上培养(24~26℃)5~7天,待病组织长出白色菌丝体后,移入灭菌试管,加无菌水10~15毫升摇荡。吸取该液0.2毫升均匀地涂抹到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上,再培养5~7天。枯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近圆形的白色小菌落,表面致密呈绒状,具有不匀而呈浅波状的边沿,气生菌丝白色茂盛,可纠集成束,似羊毛状。黄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黑色小菌落,呈瘤状或斑点状突起,表面皱缩,具大量微菌核,气生菌丝极其稀疏,上面可见轮状着生的分生孢子梗。混生病株的分离物则产生大量分别具有上述特征的白色枯萎菌落和黑色黄萎菌落。  相似文献   

10.
李文占 《植物检疫》1994,8(5):305-306
种植棉花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李文占(湖北省钟祥市植检站431900)棉花枯,黄萎病,俗称“两萎病”,每年造成损失十分严重。钟祥市属“两萎病”混发区。自1963年首次在0.3hm2棉田内发现枯萎病128株以来,虽年年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仍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历史上曾因这两种病害常年损失皮棉在120万担以上。建国以来,特别是自从1971年协作组成立以后,组织全国力量开展协作研究,十年来,在基础理论和防治措施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一、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达850万亩左右,是全国重点产棉省之一。建国以来,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棉种调运频繁,病害不断传播蔓延。1963年以前,我省只在孝感、钟祥、罗田三个县零星发生。1964年从美国引进大量光叶棉种,经过1964、1965年普查,这两病已传播蔓延到30个县,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棉花枯、黄萎病检疫和防治工作的通知》,为了贯彻《通知》精神,农牧渔业部于5月14—21日在山东泰安召开了全国棉花枯、黄萎病检疫技术讨论会。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10万亩以上的重点产棉县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邀请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棉花所,山东农学院,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的专家和教授作了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与防治,种子处理,土壤铲除和田间发病情况调查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结合报告的内容,汇报了各地枯、黄萎病发生为害近况,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惠民地区山东省高密县山东省临沂县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河北省正定县河北省香河县河南省汤阴县河南省社旗县河南省灵宝县湖北省荆州地区湖北省新洲县湖南省常德地区安徽省阜阳地区安徽省肖县四川省仁寿县四川省射洪县山西省临汾县山西省临猜县上海市南汇县上海市川沙县江西省九江地区江苏省盐城地区江苏省太仓县江苏省高邮县陕西省合阳县陕西省咸阳地区浙江省舟山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山东省济宁地区山东省平原县山东省聊城地区山东省章邱县河北省衡水地区河北省东光县河北省邯郸地区河北省鑫县河南省满川县河南省商丘县河南省汲…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的要求,自1971—1981年在东至县,选水源近、排灌方便的几块枯、黄萎病重病田,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定点调查,结果证明:稻、棉轮作防治棉枯、黄萎病效果显著。 一、试验 选沙壤土、壤土,麦棉套种、连作,枯萎病重病田34亩,进行稻、棉轮作一、二、三、四、五年试验,对照为连作棉田。棉花  相似文献   

16.
烧火粪可预防棉花枯黄萎病据我站近两年的试验观察,烧过火粪的地块棉花枯黄萎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未烧火粪的地块,究其原因是因为:火粪在烧制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缓慢燃烧过程中,土块受热后,一部分有机态磷和矿物态钾转化成速效磷、钾;此外,柴草等燃烧后残剩的草木灰...  相似文献   

17.
吴传德 《植物保护》1980,6(5):21-22
胶东棉区有用棉株整修打下的枝叶沤制绿肥的习惯,沤肥时加水加土,如果沤肥枝叶采自枯、黄萎病田,则有利于棉花拈萎病菌、黄萎病菌繁殖孽生。1973年,在高密县田家庄大队无病地试验,施用枯萎病病株枝叶沤制的绿肥,病株率92.8%,死苗率88.7%,不施用这种肥料的则不发病。调查研究证明,利用病株枝叶沤肥,是昌潍棉区枯、黄萎病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为了寻找既能防止病害传播,又不影响病株枝叶处理的方法,自197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高温堆肥的试验。 一、棉花枯、黄萎病菌致死温度测定 枯萎病菌种:第一次试验用1973年从高密县田家庄大队病株上分离,石蜡封存于冰箱中的LF_2菌种(全省统一编号);第二次试验用该菌种回接棉株发病后又重新分离的菌种。两者均有菌丝和较多的大、小分生孢  相似文献   

18.
棉花枯黄萎病[Fusariumoxysporumf.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Verticiliumalbo-atrumReinke&Berthold]从1935年起,随引进斯字棉而进入我国各个主要棉区,成为棉花上...  相似文献   

19.
任芳 《湖北植保》2012,(5):43-44,49
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各棉区发生日趋严重,长期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很多棉农由于对这两种病害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做到综合防治,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棉花枯、黄萎病都属于土传性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主要依靠土壤和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年来,由阿拉山口口岸进口棉短绒量不断增加,2008年口岸进口棉短绒货量为3.8153947万t,大部分棉短绒都含有大量的棉籽,可能携带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 leb)。为保护新疆及我国棉花产业安全,防止棉花枯、黄萎病菌随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传入,对进口棉短绒中棉籽是否携带棉花枯黄萎病菌进行了检验。结果,只在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上检测到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 & Hansen),未检出棉花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