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豆饼粕大豆饼粕是我国最常用的主要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含蛋白质较高,达40%~45%,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较好,尤其赖氨酸含量是饼粕类饲料中最高者,高达2.5%~3.0%,蛋氨酸含量较少,仅含0.5%~0.7%。豆类饲料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饼粕生喂时适口性差,消化率低,饲后有腹泻现象,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110℃下加热三分钟即可去除。在高产奶牛日粮中,大豆饼粕可占精料的20%~30%,低产奶牛的用量可低于15%。棉籽饼粕棉籽饼粕是提取棉籽油后的副产品,一般含有32%~37%的粗蛋白质,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48%和0.54%,精氨酸含量高达3.… 相似文献
2.
3.
大豆粗磷脂是大豆精炼的副产品,除含有磷脂外还含有大量的油脂,有效能值虽然不如纯油脂高,但价格相对低廉,可作为油脂的替代品在饲料中添加,提高饲料的能量,同时提供胆碱、肌醇、亚油酸等营养素,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并降低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同品种芸豆营养成分含量和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8个品种芸豆(YD04-01~YD04-08)的脱脂、脱皮和脱皮脱脂粉,以不进行处理的全粉为对照,测定不同芸豆粉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8个品种芸豆粉营养成分含量及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与芸豆全粉的营养成分相比,脱脂和脱皮处理都能使芸豆粉水分含量降低,脱皮处理的影响更大;脱脂和脱皮处理均能使芸豆粉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脱脂处理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更大,脱皮处理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更大;脱脂处理使芸豆粉灰分含量显著增加,脱皮处理使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脱皮脱脂处理后,芸豆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灰分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提高。不同品种芸豆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YD04-04水分含量最低,灰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YD04-07粗脂肪含量最高;YD04-08粗蛋白含量最高。与全粉和脱脂粉相比,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后芸豆粉蛋白提取率显著提高;与脱脂处理相比,脱皮处理对芸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更大。不同品种芸豆粉蛋白提取率存在一定差异,为55.47%~58.63%。【结论】与芸豆全粉和脱脂粉相比,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能显著增加芸豆粗蛋白含量及蛋白提取率,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降低,脱皮及脱皮脱脂处理是芸豆蛋白提取的最佳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挤压参数(模板间距△*、套筒温度T、螺杆转速n、模孔长度L、模孔孔径Φ)对挤压膨化脱皮菜籽制油菜籽粕可溶性蛋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7.
8.
9.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配制5个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4.81±0.92)g的花鲈幼鱼进行为期75 d的饲养试验,以确定花鲈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9.85%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最高,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34.76%组和37.54%组(P<0.01),与42.3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4.76%、42.34%和45.03%组(P<0.05),而与37.5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为38.87%41.50%时,花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最好。 相似文献
10.
对沙棘与其它15种常规饲料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叶片,种子的综合营养价值仅于大豆,蚕豆,豌豆和槐叶粉,而高于其它饲料,沙棘叶片,种子,果渣可用于畜禽配合饲料的基本原料,其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可以满足要求,钙,磷显不足,需添加石粉,蛋壳,骨粉等,在沙棘配合饲料开发利用中,要重视配料选取,饲料试验,生产及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1.
豆粕与发酵豆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豆粕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但其含多种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研究表明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可有效地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但由于发酵工艺、发酵菌种、豆粕本身的因素,不同生产厂家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各抗营养因子含量差别较大,现有研究中也少有关于二者中抗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报道。为此,抽取了市售的65批次豆粕和54批次发酵豆粕,对6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籽糖、水苏糖、脲酶进行分析测定,以了解饲料行业使用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方法】用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对样品中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测定,其分析方法和操作要求均与所购ELISA试剂盒的说明相一致,主要过程为:样品前处理、加样、洗板、加酶标试剂、显色、终止。棉籽糖和水苏糖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微波提取的棉籽糖和水苏糖。脲酶分析参照国标方法:加入尿素缓冲液后恒温水浴,一定时间后加入盐酸溶液停止反应后冷却,清洗试管内容物,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4.7后根据体积计算得出脲酶活性。【结果】调查分析后发现: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分别为129.3、54.7 mg·g-1,发酵后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降低了57.7%,根据百分位数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正常值范围分别为58.9-P90(177.3 mg·g-1)、ND-P90(109.4 mg·g-1)。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为102.2 mg·g-1,而发酵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为37.6 mg·g-1,相比豆粕降低了63.2%,使用相同的数据统计方法判定二者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正常值范围分别为42.8-P85(147.2 mg·g-1)和ND-P85(61.8 mg·g-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豆粕和发酵豆粕中平均含量分别为18.4 mg·g-1和7.5 mg·g-1,发酵处理使其含量下降了59.1%,同时得出豆粕及发酵豆粕胰蛋白抑制因子含量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80(28.6 mg·g-1)、ND-P80(9.9 mg·g-1)之间。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棉籽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1.02、1.93 mg·g-1,发酵豆粕比豆粕减少了82.5%,豆粕和发酵豆粕中棉籽糖的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90 (13.79 mg·g-1)、ND-P90(4.65 mg·g-1)之间。豆粕中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为29.70 mg·g-1,而发酵豆粕中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为5.19 mg·g-1,发酵后水苏糖含量降低了82.5%,同时水苏糖的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85 (33.29 mg·g-1)、ND-P85(11.58 mg·g-1)之间;豆粕中脲酶含量正常值范围为ND-P97(0.40 U·g-1),发酵豆粕脲酶未检出。综上得出,发酵豆粕的抗营养因子含量与豆粕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现行市售豆粕及发酵豆粕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范围。本调查分析为饲料加工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能够对养殖企业选择豆粕及发酵豆粕作为饲料原材料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90头体重相近的28日龄断奶仔猪分为2组(分别添加发酵豆粕和发酵菜籽粕),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试验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12d,预饲期6d。发酵菜籽粕组在两个阶段分别以50%和100%的比例替代发酵豆粕。试验结果表明,第1阶段断奶仔猪日增重有提高趋势,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Ⅱ阶段断奶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分别提高了4.05%、3.14%和0.54%,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发酵菜籽粕可以部分或完全取代发酵豆粕用于断奶仔猪饲粮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发酵处理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将(25±3)日龄,体质量相近,临床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08头,随机分为3个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饲喂普通豆粕、新鲜发酵豆粕和风干发酵豆粕,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观察发酵豆粕对仔猪生长性能、健康状况、抗氧化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后,豆粕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脲酶活性显著降低,蛋白质水解度显著增加;试验前期,饲喂发酵豆粕的断奶仔猪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料质量比则显著降低;仔猪血清SOD和GSH活性显著升高,饲喂发酵豆粕能显著提高血清IgG水平,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总体来看,风干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的应用效果与新鲜发酵豆粕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定普通菜籽粕与发酵菜籽粕营养价值。[方法]通过营养成分测定和鸡代谢试验法进行。[结果]发酵菜籽粕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钙、总磷、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比普通菜籽粕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发酵菜籽粕中的真代谢能、磷利用率都极显著高于普通菜籽粕(P0.01);发酵菜籽粕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胱氨酸真消化率都比普通菜籽粕高;而发酵菜籽粕中的硫苷、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和粗纤维含量比普通菜籽粕低。[结论]菜粕经过发酵后可提高其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方正银鲫饲料中利用棉粕减少豆粕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水产配合饲料配方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用0、12.9%、25.8%和38.7%的棉粕作为减少饲料中豆粕用量的蛋白源,同时添加相应量的赖氨酸,配制4组饲料,用其分别喂养方正银鲫鱼种,进行12周(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D组鱼体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情况都明显差于其他各组(P<0.05),25.8%棉粕组具有明显的替代优势;38.7%棉粕组鱼体的肝胰指数和谷丙转氨酶均高于其他各组,这表明饲料中棉粕的使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鱼体肝功能的异常。[结论]25.8%棉粕组饲料能够改善方正银鲫鱼种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鱼粉作为一种动物蛋白质原料,具有粗蛋白质含量高,消化性好;钙、磷含量高,比例佳,利用率高;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重要的脂肪酸等特性。鱼粉营养价值及应用效果被饲料业界普遍认可,广泛应用于饲料中。文章针对鱼粉营养组成与特点、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质量问题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