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鉴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长叶竹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抑菌圈法和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长叶竹柏枝叶挥发油和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04%和0.078%。从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2.63%,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34.50%)、大根香叶烯B(22.82%)、大根香叶烯D(5.46%)、绿花烯(4.74%)和α-古芸烯(3.15%);从长叶竹柏枝条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51%,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3.86%)、δ-杜松烯(7.93%)、1-石竹烯(4.92%)、(3a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 (4.91%)、2-isopropyl-5-methyl-9-methylene[4.4.0]dec-1-ene(3.72%)、古巴烯(3.68%)、γ-杜松烯(3.60%)和蒜头环烯(3.04%)。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对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差异不明显;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0.0 mm,而枝条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8.3±0.6 mm。除桉树青枯病菌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甲醇提取物对其余6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叶片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强于枝条。【结论】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为非挥发性的物质,可作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珠兰叶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抑制酪氨酸酶法、抑菌圈法对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珠兰叶挥发油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5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2.60%;其中以烯类化合物相对百分比最高(60.46%),其次是醇类化合物(14.52%),其主要成分为1,5,5-三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14.58%)、二环大根香叶烯(11.12%)、(4E,6Z)-2,6-二甲基-2,4,6-辛三烯(4.40%)、桉油烯醇(3.81%)、α-异黄樟烯(3.47%)、d-杜松烯(3.20%)等.珠兰叶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4.112、3.766 g·L-1,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22.900 g·L-1,抗氧化活性及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与珠兰叶挥发油呈浓度效应.珠兰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菌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鲜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GC-MS法检测其成分组成;采用DPPH和β-胡萝卜素法检测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RB法检测挥发油对BGC-823、A-549和He La等3种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65%,主要有γ-杜松烯(19.43%)、α-毕澄茄烯(10.24%)、表圆线藻烯(8.99%)和α-蒎烯(7.22%)等;紫穗槐果实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18.25 mg/m L,β-胡萝卜素-亚油酸法检测1.8 mg/m L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抑制率为25.08%;对BGC-823、A-549和He La等3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IC50值分别为37.597、46.733和48.656μg/m L。[结论]紫穗槐果实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较弱,但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挥发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为其合理推广、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垂枝香柏挥发油,并用GC-MS对垂枝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和平板涂布法测定垂枝香柏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卡拉双球菌等4种细菌和白色念球菌、玉米纹枯病菌等2种真菌生长的抑制性,以抑菌圈直径的大小衡量挥发油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垂枝香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3个成分,鉴定成分占总组分的96.63%,其中平均相对含量大于5%的有桧烯(Sabinene)、α-可巴烯-11-醇(alpha-Copaen-11-ol)、烃类含氧衍生物(Hedycaryol)和4-萜品醇(4-Carvomenthenol)等4种物质;垂枝香柏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为11.74~14.32mm,均为中度敏感。【结论】垂枝香柏挥发油富含萜类物质,且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和田罗勒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罗勒子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研究罗勒子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来探索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共分离出65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6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59%。其中主要成分为亚麻油酸(13.83%)、正棕榈酸(13.80%)、长叶薄荷酮(8.31%)和反式斯巴醇(6.72%)等;利用水蒸气蒸馏所提取的新疆和田产罗勒子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结论]新疆和田产罗勒子挥发油中醇、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多,酸、烯类化合物次之,且其挥发油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脱皮大环柄菇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脱皮大环柄菇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联合运用丙酮提取和真空旋转水蒸气蒸馏法从脱皮大环柄菇新鲜子实体中获得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和丙酮粗提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运用试管预试法检测丙酮粗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酮类化合物,其中4-甲基-4-羟基戊酮相对含量高达86.32%.试管预试法检测结果显示,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成分.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脱皮大环柄菇丙酮粗提物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羟自由基(·OH)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260.45和552.87μg/mL.[结论]脱皮大环柄菇挥发油化学成分独特,含7种酮类化合物、1种醇类化合物和1种酯类化合物,丙酮粗提物因含有生物碱、甾醇和萜类等活性成分且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蒸馏时间对1,8-桉叶素型互叶白千层油得率和成分的影响,探讨其利用价值。【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8-桉叶素型互叶白千层提取精油,采集不同蒸馏时间段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参照ISO 4730:2017标准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1,8-桉叶素型互叶白千层叶挥发油相对得率随之降低,蒸馏2小时后,96%以上的挥发油已被蒸出,精油主要成分1,8-桉叶素(70.537%,),α-松油醇(10.222%),柠檬烯(8.429%),α-蒎烯(3.080%),β-月桂烯(2.030%),4-松油醇(1.351%)含量变化不大。【结论】1,8-桉叶素型互叶白千层蒸馏时间以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钱松叶片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金钱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5%。其主要成分是:(+)-α-蒎烯(31.72%),石竹烯(18.57%),β-瑟林烯(6.16%),α-衣兰油烯(5.71%),β-榄香烯(5.64%),α-愈创木烯(5.28%),β-桉叶烯(3.36%)等,占挥发油总量的82.92%。可为金钱松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忠梅  王慧  包海鹰  白冰  刘汉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46-10648
[目的]研究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期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从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3种化合物,从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13种化合物是相同的。栽培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17种萜类化合物,6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中含有9种萜类化合物,12种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2种千里光挥发油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即栽培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11.60%)、α-石竹烯(13.49%)、石竹烯氧化物(8.57%)、棕榈酸(10.86%)和亚油酸(9.00%);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α-金合欢烯(8.10%)、α-石竹烯(19.50%)、石竹烯氧化物(14.22%)、棕榈酸(21.45%)和亚油酸(13.66%)。[结论]该法测定出栽培千里光和野生千里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这为千里光的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薄荷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叶挥发油,以总还原力、亚硝酸钠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薄荷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总还原力的吸光度为0.5时,挥发油体积为332.08μl;对亚硝酸钠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挥发油的体积分别为85.85和99.33μ1;样品量均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呈量效关系。[结论]薄荷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金属离子螯合作用、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紫花苜蓿叶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紫花苜蓿叶挥发油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73.97、47.60μl。[结论]紫花苜蓿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肖敏  谭红军  李晓华  康活泼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947+996-947,996
[目的]对金银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金银花的综合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采集金银花叶,干燥,粉碎,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在金银花叶挥发油中检测出29个化合物,确认26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为有机酸和有机酸酯。金银花叶挥发油与金银花挥发油有许多相同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它们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质基础。[结论]金银花叶挥发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福建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了解福建柏是否适用于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栽培树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福建柏叶的挥发油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采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从挥发油检出14个峰,被确认为14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物质有:β-橙椒烯(22.514%)、τ-杜松醇(19.883%)、石竹烯(10.133%)等;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能力,AlamarBlue法测定福建柏挥发物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大,浓度为100μg/ml时抑制率为(24.01±8.01)%。[结论]福建柏适用于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栽培的树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资源植物玉叶金花叶中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玉叶金花叶中的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以VC作为对照,以总还原力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玉叶金花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玉叶金花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有效成分,占其总量的68.19%,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应用价值的N-甲基吡咯(37.37%)和叶绿醇(7.34%)。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玉叶金花挥发油的总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玉叶金花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深山含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是固体试验和抗肿瘤试验研究。[方法]深山含笑鲜叶经过水蒸汽蒸馏得1种淡黄色精油,采用气-质联用法对深山含笑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用杯碟法和AlamarBlue法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共确认出其中34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0.10%以上,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莰烯(10.030%)、(-)-β-蒎烯(8.826%)、柠檬油(7.935%)、丁子香烯(12.457%);并发现其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红酵母无明显作用。在浓度为100μg/ml对肺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8.91%±7.90%。[结论]该研究为深山含笑作为优良生态保健树种和药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汉防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将汉防己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87%,主要成分为:2,2-二羟基-苯并呋喃(3.96%)、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01%)、环己酮(13.07%)和2-甲氧基-4-乙基-苯酚(19.58%)。[结论]该研究为汉防己叶挥发油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归藤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藤不同部位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当归藤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当归藤根中鉴定出1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7.67%;从当归藤茎中鉴定出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88%;从当归藤叶中鉴定出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11%。[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