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四川省攀枝花市发掘与利用乡土植物的意义,并对攀枝花市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园林绿化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乡土植物,打造特色山水园林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基本方法,并结合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估算并分析了攀枝花市及各县区水土流失的直接经济损失的货币价值。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 941.45km2,土壤侵蚀量为1 246.69万t;2012年,攀枝花市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为20 225.30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8.73%。  相似文献   

3.
目前,四川省攀枝花市常用的彩叶植物种类有花叶垂叶榕、彩叶扶桑、黄金榕、朱蕉、变叶木、红花檵木等,对这些植物种类在攀枝花市的运用分别进行景观评价和适应性评价。分析攀枝花市彩叶植物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推介适于攀枝花市引种推广运用的彩叶植物品种,展望彩叶植物在攀枝花市的运用前景。提出该市运用彩叶植物的几点建议:应遵循生态适应性;在品种选择上应以彩叶乔灌木为主体;合理利用彩叶植物的季相变化;处理好彩叶植物与其他园林植物的关系;加强科研引种,培育优势品种;合理利用丰富的乡土彩叶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市土地退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平 《山地研究》1997,15(4):308-310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了土地退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及攀枝花市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拥有全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主要探讨了攀枝花市近年来在矿业废弃地的土地复垦方面的现状,大量数据表明土地复垦已经在该市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多年的矿业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就此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可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四川省攀枝花市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现状,从规划设计、建设、植物选择和配置、养护管理等方面探讨深入开展节约型园林的途径和形式,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正处于探索阶段.攀枝花市在此方面作出了尝试,取得一些经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要对现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作系统修改,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确保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1995年以来 ,攀枝花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广泛宣传 ,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大户等社会力量投入 1.2亿元参与“四荒”地的治理开发 ,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治理开发“四荒”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 (分流 )人员提供了就业门路 ,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介绍了引导大户参与治理开发“四荒”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2021,(2):I0002-I0005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位于西南岩溶区(W)的二级区滇北及川西南高山峡谷区(W-2)内,主要指云南鹤庆中江河口至四川布拖对坪全长约880 km的干流及其支流流域,大致范围包括云南省的大理州、丽江州、楚雄市、昭通市、曲靖市、昆明市等和四川省的攀枝花市、凉山州、宜宾市。区内地表温度可达70~75t,湿度很低,造林绿化工作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坡地芒果园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宜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方法]通过工程措施(D1和D2处理)和生物措施对坡地果园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野外试验比较研究,评价不同治理措施对芒果园地表径流、产沙量、径流液中养分含量和果园地表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两年试验期芒果园林下行间种植紫花苜蓿处理(...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市是中国重要的晚熟芒果产区,了解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现状,诊断施肥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改善施肥管理模式、促进芒果产量品质提升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攀枝花市不同发育阶段(挂果前期:2 ~ 5 年;挂果初期:6 ~ 10 年;挂果盛期:10 ~ 26 年)110 个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现状,诊断芒果园施肥管理存在的问题。该市芒果园平均产量(15416.4±7876.3) kg/hm2,挂果盛期产量高于初期,不同农户间经营管理模式差异导致产量差距较大。多数挂果前期果园仅施用化肥。大部分挂果期(挂果初期、盛期)果园化肥、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配合施用,年均施肥2 次,集中施用采后肥和壮果肥。挂果期芒果园N、P2O5、K2O 养分投入量均低于我国《芒果栽培技术规程》中的推荐量。当地芒果园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农家肥腐熟程度不一、盲目随意施用石灰等碱性肥料等施肥管理问题。建议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和生产实际需求制定芒果园施肥管理规范,从而促进该区域芒果产量及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同碳源对植烟土壤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碳源对土壤碳的提升作用,开展了不同碳源对烤烟生长季土壤碳平衡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植烟土壤有机肥施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以烤烟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对照(不施有机肥)、秸秆、农家肥、油枯、农家肥+油枯5个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采用VaisalaMI70土壤呼吸测量系统进行田间监测,...  相似文献   

13.
对四川省攀枝花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进行调研,从机构设置、人员构成、经费来源、职能发挥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该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推广人员数量少,专业素质较差,年龄结构有断层,经费持续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开展工作困难。从"人才队伍建设、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和加强该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微水造林,建设攀枝花市视野区常绿森林植被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 ,视野区荒山植被建设 ,多年来一直采用雨养造林的技术路线 ,未能改变“雨季郁郁葱葱 ,旱季一片枯黄”的稀树草原植被景观。干热河谷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旱季干旱缺水。微水造林是采用微型水利工程措施 ,拦蓄雨季径流 ,改善坡地旱季土壤水分状况 ,造林育林。视野区山地山高坡长 ,毛支沟发育 ,雨季洪水径流充沛 ,非常适合采用微水造林的技术路线 ,营造四季常青的南亚热带常绿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9月28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坪山村,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2号"每667 m2产量达到1 085.99 kg。这是目前为止,第三代杂交水稻取得的最高单产。28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来自中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测产组在试验田抽取了3块田块进行收割,最终测得每667 m2产量1 085.99 kg。  相似文献   

16.
金沙水电站坝址位于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属较为少见的城市水电站。该类工程建设与城市之间相互影响,一方面工程建设能为城市营造亲水空间,但会破坏原有城市生态系统,工程创伤还有损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城市的环境也制约着工程建设,如弃渣困难等。为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对金沙水电站进行水土保持设计时引入了一些新思路,主要有:注重坝肩绿化设计,美化工程;打造沿江景观带,提升城市品位;保护城市稀缺的水、土资源,重建城市生态系统;将工程建设与地方需求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以攀枝花视野区为例,研究了基于GIS的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方法.在干热河谷植被恢复适宜性评价及分区中,主要考虑对植被类型及植物生长影响较大的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岩土类型、土层厚度等因素,并采用专家评分法给各影响因子权重和适宜性评价赋值.经过GIS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模型建立及运算,得到植被恢复适应性评价图,再经过分类、合并,将攀枝花市视野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极不适宜区,得到植被恢复分区图.  相似文献   

18.
二滩水电站移民区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农耕地土壤水分性质与抗旱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菜园土和水稻土相比较,安置区土壤层次性被打乱,无保水性的犁底层存在,水分渗漏强;土壤最大吸湿水,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与土壤〈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保水性能主要取决于土壤〈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只有有机质含量较高,结构良好的土壤,才能很好地协调土壤保  相似文献   

19.
益农信息社是为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工作而建立的基层组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切实提高农民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但是,在推进益农信息社运营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运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基于此,结合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益农信息社当前的运营情况,提出相应的运营措施:加强数据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盈利性服务项目的开发、增加宣传活动及提高农民意识、培训内容要注重大众化和针对性、争取政府对工作人员的固定资金补贴。  相似文献   

20.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泥石流重度危险区,所辖区县历史上多次受泥石流危害,现在仍有许多城镇、工矿、电站和交通设施受泥石流威胁。本区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的地质条件,坡陡谷深、谷盆交错分布的地形特征,降水集中、气温日较差大、干燥少雨的气候特点,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为泥石流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其影响,泥石流与断裂构造、地震活动、地层岩性、岩石风化程度、暴雨强度及人类活动具有空间分布上一致性。这不仅揭示了泥石流与其发育环境的关系,也为区域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