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皮纤维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桑树韧皮中提取出桑皮工艺纤维,对桑树韧皮采用化学脱胶法和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分别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能降低桑皮工艺纤维的残胶率,且对纤维损伤小。制得的工艺纤维长度为52.7mm,细度为1.33tex。经与大麻工艺纤维对比,认为桑皮纤维物理指标接近大麻纤维,其脱胶、制纤工艺可参考大麻纤维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桑皮纤维脱胶工艺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对桑皮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进行优化,分析氢氧化钠用量、双氧水用量、煮练温度和时间这四个因素对煮练工艺的影响,并探讨桑皮纤维脱胶的最佳煮练工艺.  相似文献   

3.
“闪爆”处理对大麻脱胶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闪爆”新技术来处理大麻纤维,分析了闪爆处理前后大麻纤维脱胶、化学组分和理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闪爆”后的大麻纤维经水洗处理后,纤维素的比率显著增加,木质素等非纤维素成分明显降低,而且脱胶效果理想,大麻纤维的红外光谱闪爆处理以后在1510cm-1处吸收峰和在1736cm-1处吸收峰趋于消失,纤维的上染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UV-冷冻-骤热脱胶(UVHF)新工艺对工业大麻进行处理,探索了双氧水的质量浓度,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UV-辐照时间、冷冻温度、骤热温度等对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双氧水12g/L、氢氧化钠12g/L、UV-辐照40min、冷冻温度-55℃、骤热温度120℃;UV-冷冻-骤热脱胶后工业大麻纤维残胶率为2.95%,木质素含量降低到0.75%.  相似文献   

5.
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模糊综合评价值作为目标函数,得出桑皮纤维脱胶工艺评价指标残胶率及木质素含量的隶属度和模糊综合评价值。通过模糊数学主效应分析,得到桑皮纤维脱胶工艺的优化条件是NaOH 5 g/L,H2O210 ml/L,温度100℃,时间90 min。  相似文献   

6.
张道臣  李启岑 《中国麻作》1988,(2):39-40,26
为了开辟大麻的新用途,国内外不少人进行过尝试。据悉,匈牙利利用不脱胶的干纺法,能纺制粗支大麻纱,但不能用于服装加工,此外尚未见到过大麻脱胶纺织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大麻纤维脱胶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健  陈洪章等 《中国麻业》2002,24(4):39-42,25
本文综述了大麻纤维脱胶研究的发展状况。对现有的几种脱胶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其各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以及加强大麻纤维胶胶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一、大麻脱胶纺织的研究情况为了开辟大麻的新用途,国内外不少人进行过尝试。据悉,匈牙利利用不脱胶的干纺法,能纺制粗支大麻纱,但不能用于服装加工,此外尚未见到过大麻脱胶纺织的报道。 1982年云南省曾对大麻脱胶纺织进行过研究,由于采取的是天然生物脱胶法,持续数年无突破性进展。我国南方有苎麻  相似文献   

9.
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对苎麻、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进行厌氧脱胶处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过程中pH值稳定在7.2左右,化学需氧量(COD)在327 mg/L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在5.2 mg/L以下,能实现近零排放;试验参数条件下苎麻脱胶效果优于剑麻、大麻和棕榈麻:苎麻纤维残胶率可达1.32%(低于化学脱胶),剑麻、大麻和棕榈麻残胶率分别为16.03%、20.13%、35.49%;各纤维强力指标能够达到传统化学脱胶法水平,其中苎麻的各项指标满足《苎麻精干麻》(GB/T 20793-2015)的一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大麻纤维脱胶研究的发展状况.对现有的几种脱胶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其各自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以及加强大麻纤维脱胶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