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华南忍冬组培苗植株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含量,为其组培苗开发利用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华南忍冬组培苗1年生植株和扦插苗1.5年生植株的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组培苗植株各发育时期花的绿原酸含量为2.06%~3.89%,以幼蕾期的含量最高,金花期最低,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用金银花商品的标准要求。组培苗1年生植株、扦插苗1.5年生植株各部位的绿原酸含量均表现为花>叶>枝条,各部位之间含量差异较明显。扦插苗1.5年生植株花蕾、叶片和枝条的绿原酸含量略高于组培苗1年生植株,但两者在白蕾期花蕾的绿原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叶片和枝条的绿原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华南忍冬组培苗花蕾的绿原酸含量虽低但与扦插苗差异不显著,根据组培苗在苗木移栽、植株营养生长、花蕾产量等方面的生长优势,可在生产中推广种植山银花组培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较好的黑叶紫薇营养繁殖方法。[方法]以黑叶紫薇组培苗和扦插苗为材料,研究组培苗和扦插苗在成活后1年内的生长势和开花时间,比较组培与扦插2种繁殖方法对黑叶紫薇栽培的影响。[结果]黑叶紫薇组培苗在前期生长阶段的生长势、开花期早晚上均较扦插苗更具优势。[结论]黑叶紫薇在实际生产中可优先考虑组培繁殖方式,以便更好地保障种苗质量、提早上市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哈尔滨地区欧洲花楸微体扦插的最适条件.[方法]对欧洲花楸优良品系US-5-01扦插时最佳激素种类及浓度、最佳基质种类、最佳扦插季节、最佳温湿度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扦插基质为蛭石+草炭土(1∶1)的扦插苗生长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1.12%.速蘸500 mg/L的IBA+ NAA(1∶1)处理,欧洲花楸组培苗生根效果最好.5、6月份时,哈尔滨地区温湿度条件最适合欧洲花楸扦插苗的生长.在温度为28℃、湿度为70%时,欧洲花楸组培苗扦插生根率为71.07%.[结论]欧洲花楸组培苗扦插最佳时间为5~6月份,最佳温度28℃,最佳空气湿度为70%,最佳基质为蛭石+草炭土(1∶1),组培苗最佳处理方式为速蘸500 mg/L IBA+ NAA(1∶1),扦插生根率为71.3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蓝莓组培苗瓶外扦插生根的适宜条件与技术方法。[方法]以北高丛蓝莓"雷戈西"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蓝莓组培苗瓶外扦插生根条件的影响。[结果]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混合植物生长激素(NAA+IBA)3种不同组合中,IBA生根效果最明显为61.11%,其次为NAA的53.47%,最差的为NAA+IBA的40.87%。[结论]蓝莓组培苗扦插生根用800mg/L的IBA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刘宝臣  李瑞国  侯文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34-19735,19774
[目的]提取忍冬不同器官中的绿原酸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酸乙醇回流法对"巨花一号"忍冬的藤、叶、花和花蕾中绿原酸进行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结果]忍冬不同器官中绿原酸的含量不同,其中花和花蕾中绿原酸的含量较高,藤和叶中含量较少;其排序为:花(3.798 mg/g)〉花蕾(3.795 mg/g)〉藤(2.558 mg/g)〉叶(2.185 mg/g)。[结论]从忍冬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而言,藤和叶也可以作为绿原酸提取和综合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设计,筛选较适宜的粉碎时间和混合比例;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建立新中药组方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结果]确认了该组方最佳制备工艺为粉碎时间45 min,混合比例为1.0∶1.0∶0.4;确定有效成分中蒲公英、漏芦、当归、川芎薄层鉴别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均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优选粉碎时间和混合比例是组方制备的安全有效方法。建立的检测项可以用于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与扦插苗的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巨尾桉无性系组培苗和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试验,3年多试验表明,组培苗比扦插苗造林成活率高8.17%-9.07%,经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组培苗造林的各项生长指标、抗风倒(折)能力略高于扦插苗,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江苏地区金银花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银花不同种质资源和不同花期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江苏地区引种栽培后指标成分绿原酸含量。[结果]金银花绿原酸含量随花蕾发育显著下降;引种栽培后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绿原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金银花种质资源在江苏南京地区引种栽培后其大白期花蕾绿原酸含量均能符合国家药典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草莓生产中连年采用自繁苗而出现的种性退化、种苗劣质等问题,提供优质生产用苗。[方法]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法获得草莓脱毒苗,并按小区间比排列法进行草莓组培苗和自繁苗田间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自繁苗。[结论]在草莓生产上,应大力推行组培苗作为生产用苗。  相似文献   

10.
王文宝  南极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71-9573
[目的]建立控制银屑灵薄膜衣片的质量标准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紫草、槐花、金银花、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供试品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在浓度为0.010 69~0.064 1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值为1.43%(n=6)。样品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为127.7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和重现性良好,可以作为银屑灵薄膜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盆栽红掌亚丽桑娜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丽霞  梁关生  赖允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47-13048
[目的]探讨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6-苄基嘌呤对亚丽桑那盆栽苗的催花效果。[方法]以亚丽桑那组培穴盘苗为供试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和6-苄基嘌呤对亚丽桑那盆栽苗进行催花试验,测量亚丽桑那植株的花芽分化数、叶片数、花枝直径、花掌长度等生物学性状,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亚丽桑那盆栽苗的催花效果。[结果]喷施3mg/L的磷酸二氢钾可促进亚丽桑那组培苗提早开花;3mg/L磷酸二氢钾+20mg/L6-苄基嘌呤的处理效果最好,花芽分化早、多,成花率高达90%,花枝长且粗壮;当6-苄基嘌吟浓度为40mg/L时,亚丽桑那盆栽苗生长受抑制;6-苄基嘌呤对亚丽桑那盆栽苗的叶片黄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该试验获得了提高红掌盆栽质量和开花整齐度的技术,提高了国产红掌盆花的规模化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蜀敏  王晓军  陈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71-972,987
[目的]为雪莲的组织培养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以新疆雪莲无菌苗的根部、下胚轴、真叶及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观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阶段的染色体变异。[结果]4种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有二倍体、少量四倍体、六倍体、非整倍体及其他倍性细胞。以种胚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频率最高,但愈伤组织不出芽或出芽量极少,且芽形态不正常。以根部、下胚轴和真叶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出芽比例高,茎尖、根尖细胞染色体大多数为二倍体,少数为嵌合体,嵌合体苗中四倍体细胞比例很小。愈伤组织中存在异常的有丝分裂现象,不定芽中难以发现。[结论]雪莲组织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是由激素引起的,非整倍性的愈伤组织细胞分化能力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方法]以"宁杞3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6-BA浓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当6-BA浓度为0.2 mg/L、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6.5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日光灯,光照强度2000 lx)时,枸杞组培苗繁殖系数最高,玻璃化率较低。[结论]综合调控枸杞组织培养条件,可以减少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大丁草愈伤组织及试管苗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丁草愈伤组织及试管苗的培养条件。[方法]以大丁草花柄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不定芽的继代分化增殖培养以及试管苗生根培养、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花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2.5 mg/L 2,4-D;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和不定芽继代分化增殖培养的的理想培养基为MS+0.8 mg/L AgNO3+0.1 mg/LNAA+1.2 mg/L6-B;将继代分化增殖培养不定芽用浓度为1.2 mg/L IAA溶液处理24 h,再接种到1/2MS+0.1 mg/L NAA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的方法,是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方法;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2.8%,定植成活率为97.7%。[结论]定植成活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大丁草的所有植物学特征,且生长旺盛,可用于进行培养繁殖。  相似文献   

15.
安徽蓝莓种苗组培扦插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蓝莓组培繁育技术,为发展蓝莓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6个兔眼蓝莓品种、5个高丛蓝莓品种和2个半高丛蓝莓品种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的诱导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和温室锻炼和大田移栽试验,还进行了蓝莓扦插繁育技术试验。[结果]不同的蓝莓具有不同的最佳繁育方法,高丛和半高丛蓝莓适宜组培繁育,而兔眼蓝莓适宜绿枝扦插繁育。蓝莓在丛生芽诱导培养基WPM+ZT 2.0 mg/L、继代增殖培养基WPM+ZT1.0 mg/L、生根培养基1/2WPM+IBA 0.1 mg/L培养,生根率达30%~70%,试管苗经温室锻炼后成活率达60%。[结论]安徽发展蓝莓产业化生产条件优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宾照  高红梅  陶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50-3351,34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 L.)组培增殖率的影响,为花毛茛组培苗的商业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花毛茛的杂交一代(F1)种子通过无菌催芽得到无菌苗,无菌苗在基本培养基+糠基嘌呤(1 mg/L)培养基上培养驯化2代后,取增殖苗进行3因素(萘乙酸、苄氨基嘌呤、糠基嘌呤)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索3种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花毛茛组培增殖率的影响。[结果]花毛茛组培增殖率对萘乙酸和糠基嘌呤比较敏感,对苄氨基嘌呤反映不敏感,3激素及其浓度的最佳组合是MS+萘乙酸0.03mg/L+苄氨基嘌呤0.20 mg/L+糠基嘌呤2.50 mg/L,增殖率达到2.93,超过生产需要最低增殖率2.00水平,能够较好地满足商业生产的需要。[结论]MS+萘乙酸0.03 mg/L+苄氨基嘌呤0.20 mg/L+糠基嘌呤2.50 mg/L培养基适宜花毛茛组培增殖。  相似文献   

17.
安祖花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安祖花幼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叶片、叶柄以及组培苗气生根为外植体,进行安祖花愈伤组织的诱导,探索安祖花再生植株规模化生产的最佳途径。[结果]叶片、叶柄以及组培苗气生根均能成功地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中叶片诱导率最高(92%),组培苗气生根诱导率可达82%。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产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1.0 mg/L+KT0.1 mg/L。培养基1/2 MS+IBA0.5 mg/L和MS+IBA0.5 mg/L均可诱导不定芽产生根,无明显差异。将珍珠沙和花泥按1∶1(V∶V)混合后作为组培苗移栽的培养基质,经30 d培养,幼苗成活率达91%。[结论]以气生根为外植体,规模化再生植株只需55~60 d,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木薯优良品种“辐选01”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优良品种木薯"辐选01"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辐选01"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在无性培养系建立、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4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MS+6-BA 1.0 mg/L培养基较适合诱导腋芽萌发;MS+6-BA 2.0 mg/L适合作为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基;1/2 MS+NAA 0.1 mg/L作为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较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在70%左右。[结论]通过"辐选01"的组织培养研究,为木薯优良品种种品的快速繁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