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汀溪兰香产于泾县汀溪乡大坑村。此地山高林密 ,海拔在 5 0 0m至80 0m之间 ,土壤肥沃 ;日平均温度15℃至 2 0℃之间 ,年降雨量 14 0 0~170 0mm。晴天早晚遍地雾 ,阴雨成天满山云。茶树长势旺盛 ,采茶季节 ,山花烂漫 ,芬芳熏染之独特小气候。1 汀溪兰香的品质特性汀溪兰香属于尖茶类 ,外形成燕尾状 ,锋苗舒展、翠绿显毫 ;兰花香型 ,香高持久 ,滋味鲜醇 ;甘爽耐泡 ,汤色清绿 ,鲜亮明净 ;叶底匀整 ,嫩绿肥壮 ;深受消费者喜爱。 1992年被评为省级名茶 ,同年在首届全国农村博览会上荣获铜牌奖 ,1995年再获澳门举办的国际新发明博览会优质产品奖。2 汀溪兰香制作工艺2 .1 鲜叶采摘与管理  一般以一芽二叶初展为采摘标准 ,芽叶要求匀、净、壮、鲜 ,不采紫叶、病虫叶、冻伤芽叶等。采叶时强调提手采摘 ,竹篓盛装 ,力求保持芽叶新鲜 ,采回的鲜叶及时轻放 ,薄摊于洁净的竹匾或竹帘上 ;摊放地点要洁净、通风凉爽。摊叶 8~ 10h ,中途轻翻几次 ,至芽叶自然萎软 ,色泽转暗 ,清香微露时炒制。2 .2 杀青  杀青做形同锅进行。将专用炒茶锅擦干净 ,保持锅壁光滑 ,当锅温达到 1...  相似文献   

2.
摊放时间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梯度试验法分析茶鲜叶不同摊放时间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成品茶含水量受鲜叶含水量的影响,并成正比例关系。采摘鲜叶后摊放时间6h为加工制作成茶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3.
老竹大方是我国传统的名优茶 ,主产于安徽歙县东北部皖浙交界的昱岭关附近 ,以老竹岭大方山产地而得名。这里群峰竞翠 ,涧水常流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 ,有机质多 ,生态条件十分优越。因此大方茶的自然品质好 ,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日本医药界称大方茶有减肥健美功效 ,而冠以“健美茶”之美名。然而 ,长期以来 ,大方茶一直采用手工制作 ,劳动强度大 ,工效低 ,生产成本高 ,严重制约了这一名优茶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我们进行了大方茶的机制试验。通过实践 ,证明用机械代替手工加工 ,具有产品质量稳定 ,生产效率高 ,经济效益好的优点。1 老竹大方机制工序和技术要领1 1 原料与机型选择1 1 1 “顶谷大方”是大方茶中之极品 ,在谷雨前采摘 ,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 ,长度约 3cm左右。一般大方于谷雨至立夏采摘 ,以一芽二、三叶为主。1 1 2 用衢州市微型茶机厂生产的 6CST - 30型滚筒杀青机 (柴、煤两用 )、6CLZ - 6 0型振动理条机。1 2 工序与技术要领1 2 1 鲜叶摊放 :采摘符合要求的鲜叶。在阴凉通风地方适度摊放 4 5小时 ,厚度约 1 5 2cm。摊...  相似文献   

4.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鲜叶采摘质量参差不一 据多年对我县名茶生产的调查,发现鲜叶采摘质量参差不一的现象十分明显.所采鲜叶大小不匀、长短不一、品种混杂、匀净度差,给我县名茶加工带来困难.一是茶树品种比较混杂,以黄山种为主的群体品种;二是各茶区栽培管理水平高低不一;三是山区茶园地理位置差别大,微域气候明显,茶芽生长情况不同,芽叶肥瘦壮弱、大小长短差别很大;四是茶农对雇请的采工忽视必要的采前技术培训,采工技术不熟练;五是相当一部分茶农对制订和执行合理的采摘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采摘鲜叶标准执行不一.  相似文献   

5.
“龙泉银针”是我县的又一创新名茶,1987年在上饶地区名茶评比中获创新名茶奖。现已批量生产,经济效益较好。兹将“龙泉银针”采制方法介绍如下: 一、愿料选择“龙泉银针”采自高庄名地茶园中的优良品种,选取芽头长而壮、白毫披露的鲜嫩芽叶,标准是鱼叶开展后,以无病虫芽、无芽包芽的强壮芽为原料。在清明后采制。  相似文献   

6.
名优绿茶是我国绿茶中的珍品,其优异的品质要求达到三绿: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黄绿。怎样才能确保名茶三绿呢?笔者总结十几年来研制名优茶的经验,认为关键要把好如下三关。1 鲜叶关优质鲜叶是做好名茶的先决条件。名茶的制作原料,要求新鲜不渥,无紫芽,无花果,无其它杂物。也就是说要有很高的鲜度、嫩度、净度和匀度。因此,采摘要选择良种茶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通常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并以清明前后采摘的品质最佳。采摘时要注意四不采,即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芽叶。采叶用提手采摘方法,切…  相似文献   

7.
灯茶是系列工艺茶之一,灯茶的特点,一是利用中档原料创造名优茶的价值,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制茶原料,二是不与名优茶和大宗茶争机器设备和劳力,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和初干后在冰柜中低温保存,在春茶结束或夏茶结束后,再用人工扎制,然后烘干,包装贮存。  相似文献   

8.
1 葛仙银峰葛仙银峰产于鹰潭葛家店山区 ,该茶于清明前后采制 ,采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精制而成 ,要求芽头肥壮匀齐。该茶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紧结、显毫 ,色泽绿润 ,香气嫩香持久 ,汤色清辙明亮 ,滋味鲜爽回甘 ,叶底鲜嫩匀齐、显芽等优良品质。葛仙银峰加工工艺流程为 :鲜叶→摊青→杀青→揉捻→造形→提毫→烘焙→包装。单位名称 :鹰潭市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地址 :江西省鹰潭市长城宾馆一楼法人代表 :黄梁山  电话 :(0 70 1 ) 6 2 6 2 85 9   2 老仙茶  老仙茶选料精细 ,工艺考究 ,为中国名茶的后起之秀 ,曾多次评为江西省优质…  相似文献   

9.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湖北省罗田县石桥铺镇产茶历史悠久 ,在宋朝就是全国十大茶叶集散地之一。著名“团黄”茶原产地 ,名泉“兰溪水”流经此。近几年 ,该镇杨家冲茶厂、落今河茶场 ,狠抓名优茶生产 ,创制“碧杨峰”、“梅花令”等名茶 ,多次在省、县名优茶评比中获奖 ,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现就碧杨峰茶采制技术简述如下。1 碧杨峰茶的品质特征外形细秀卷曲 ,色泽翠绿披毫 ,内质香气高长 ,汤色清绿明亮 ,滋味鲜醇爽口 ,叶底细嫩匀整成朵。2 原料标准及采摘要求高档级别要求为一芽一叶初展 ,采下的芽叶要做到嫩度、大小、长短、颜色四个“一致…  相似文献   

10.
茶鲜叶的质量由两大因素主宰,一是时间上的季节性,二是芽叶机械组成的情况。前者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内在质量,如春茶优于夏茶、秋茶,春茶前期鲜叶原料又比后期为优。这些天然形成的品质层次,非人类所能创造。后者是由人们所控制的,如一芽一叶优于一芽二叶,一芽二叶优于一芽三叶,初展叶优于开展叶等等。这种芽叶机械组成,从茶树生理上讲,虽然也为时间所左右,但它可由人们自由选定,因而它是属人们可以控制的因素。明确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根据茶鲜叶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工艺花茶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菊花花茶的制作 1.1 鲜叶原料 一芽一叶开展、一芽二叶初展,长度5cm以下.不采紫芽叶、病虫叶和雨露水叶.鲜叶进厂后经过严格验收,薄摊在竹匾上.  相似文献   

12.
狗牯脑茶采制精细,工艺考究,品质独特。从茶叶感官审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子角度,分析了狗牯脑茶产品常见的几种品质缺陷,查找了在鲜叶采摘管理、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旨在改进生产、加工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夏秋茶生产茶园管理及采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茶生产茶园管理及采制技术陈宜(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一、夏秋茶生产的意义夏秋茶生长具有芽叶萌发重叠。芽叶小,易老化,病虫多等情况,许多茶场鉴于这些情况,加之人力紧张,夏秋茶很少生产甚至不采,这样就造成了茶园经济效益降低,茶叶总产量减少。如何策划夏...  相似文献   

14.
名称剂型防治对象 稀释倍数或施药量安全间隔期限联苯菊酯 10 %乳油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茶蚜象甲、茶黄蓟马、茶小卷叶娥、黑刺粉虱4 0 0 0∏ 6 0 0 0倍液≥ 7天溴氰菊酯 (敌杀死 ) 2 .5 %乳油茶尺蠖、茶蚜、茶毛虫、小绿叶蝉、介壳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80 0∏ 15 0 0倍液≥ 5天氯氰菊酯 (安绿宝 ) 10 %乳油茶尺蠖、茶毛虫、小叶绿蝉 30 0 0∏ 6 0 0 0倍液≥ 7天三氟氯氰菊酯 (功夫 ) 2 .5 %乳油茶尺蠖、小叶绿蝉。 5 0 0 0∏ 10 0 0 0倍液≥ 5天敌敌畏 (磷酸酯 ) 80 %乳油 茶尺蠖、茶毛虫、茶黄蓟马、小叶绿蝉、茶小卷叶蛾 15 0…  相似文献   

15.
玉环茶系采用一芽二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品质特征是:色泽绿润,形态完整美观,似一对玉镯.香气馥郁,滋味鲜醇,汤色黄绿,用玻璃杯冲泡,茶叶悬浮在茶汤中,黄绿鲜亮,象一个"8"字,意喻"发",迎合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求吉祥求发达的心理,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1 摊青 鲜叶进厂后摊放在茶盘中,厚度3~5cm,2h翻拌一次,摊4h后进行杀青.  相似文献   

16.
一、鲜叶要求乌龙茶鲜叶开采标准较红、绿茶粗老,若鲜叶原料太嫩,萎凋,摇青过程中容易形成“死红”,成茶香低,味苦涩。一般要求形成驻芽的二至四叶新梢,俗称“开面采”。乌龙茶采摘按老嫩程度的不同,又将开面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7.
白茶主产于我国的福建省福鼎市,因成品茶满披白毫,呈银白色,故称“白茶”。白牡丹采用一芽二叶制成,芽叶连枝,形态自然,冲泡在杯中形似牡丹。因茶树品种不同而分,采自福鼎大白茶品种的鲜叶制成的称“大白”,采自水仙品种制成的称“水仙白”,采自茶群体的鲜叶制成的称“小白”。  相似文献   

18.
叶蛋白饲料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叶蛋白饲料生产技术概况 叶蛋白是直接从植物鲜茎叶中提取的蛋白质制品,农作物鲜叶、树木鲜叶和牧草鲜叶中通常含有2%~6%的叶蛋白。有人测算过,就蛋白质的生产效率而言,苜蓿等每亩鲜草叶蛋白是粮饲作物的10倍,大豆的2~3倍。故发展叶蛋白工业,是缓解蛋白质饲料紧缺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1 鲜洋丝瓜叶治疗猪变应性皮炎 1.1 鲜洋丝瓜叶:我们当地的傣族的傣话叫它"嘿·麻暮嘎拉",为洋丝瓜(也叫佛手瓜)的鲜叶入药.民间认为鲜洋丝瓜叶有祛风止痒作用,故用其鲜叶在炭火上烤软后揉捣取汁涂家畜患部皮肤,可治疗荨麻疹、变应性皮炎、骚痒性皮肤病等.  相似文献   

20.
采摘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金坝茶场的夏秋茶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采用红茶加工工艺,制成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等级的红茶,经过专业感官审评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审评茶叶具有汤色红艳尚亮、香气花果香带甜香且高长持久、滋味甜醇的品质特征,可见西秀区夏秋茶适制大宗红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