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几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了林粮间作的优良树种——泡桐,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各地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利用细种根(2.5厘米粗以下,一至二年生根系),可快速培育泡桐壮苗。现简介如下: 一、圃地选择泡桐育苗地,要求地势高燥,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圃地选好后要深翻细整,每亩施基肥六千斤左右。  相似文献   

2.
泡桐是我县广大群众喜爱栽植的用材树种,它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又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在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指引下,我们积极开展了全县的泡桐选优工作,并于1974年春,在褚河公社余王大队营建了泡桐优树采根圃。现将基本作法简介如下: 1.圃地选择:泡桐良种采根圃圃地的选择是良种繁育好坏的关键。余王大队位于我县泡桐集中产区的颍河岸边,有十余年的泡桐生  相似文献   

3.
<正> 为更快地培养量多质好的泡桐苗,我们于1979年进行了泡桐根段(粒)育苗试验,共育根440小段,首获成功。现介绍于下: 一、选地及整理因泡桐根质地脆,穿透力差,应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作圃地。苗圃地在前一年冬天深翻30厘米以上,育苗前每亩施足猪牛粪或堆肥30—40担,并均匀翻入土中,平整耙细,以待育苗。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总结出泡桐无性系埋根育苗中圃地整理 ,种根采集及处理、催芽、育苗、合理密度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 ,对C0 0 1、C0 2 0两个泡桐优良无性系的苗期测定和上山造林对比进行定点观测 ,选出良种泡桐埋根育苗技术和适合武夷山地区生长的最佳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泡桐大棚容器根插快速育苗及当年造林,缩短了育苗期及培养主干的时间,便于苗期管理,降低了育苗、造林成本,由于造林时苗木根系损伤小,将会降低泡桐丛枝病的发病率。1育苗1.1种根选择种根最好选择1年生苗木出圃后余留在圃地,或从苗木上修剪下来的根。2年生苗木...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改善泡桐怕水湿、主干低、抗病力弱的不良性状,1977年采用了化学诱变剂秋水仙素处理泡桐种根和种子,初获成效,简介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白花泡桐种根和毛泡桐种子,药剂为秋水仙素。1.处理种根生长点将五种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02%、0.04%、0.05%、0.06%)药液分别滴于白花泡桐种根的萌动芽上,滴药后随即埋入圃地,当幼苗出土后,每日上午8-9时进行滴药,在每株生长点上滴1-2滴。从6月4日以后因白天温度过高影响药效,改为每日下午5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利用泡桐种根育苗的7种方法,即①直接埋根育苗、②催芽埋根育苗、③催芽埋根覆膜育苗、④纸体育苗、⑤纸钵结合地膜育苗、⑥留圃根萌蘖育苗、⑦平茬育苗,并介绍了苗期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泡桐根条萌发能力强,含水量高(经测定达80%以上)的特性,笔者于1981年对泡桐短根育苗的效果做了如下试验。一、材料和方法试验选用同一无性系的白花泡桐种根,按粗(1.6-2.6厘米)、中(1.1-1.5厘米)、细(0.5-1.0厘米)划分为三级,各级又分为15、10和5厘米三种长度,共组成9个级,即15粗、15中、15细,10粗、10中、10细,5粗、5中和5细。试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1981年2月初  相似文献   

9.
<正> 泡桐种根的贮藏,各地通常用砂藏、室内堆置和露天堆放等方法。哪种方法较好,没有报道过。我们为探索泡桐种根贮藏的适宜方法,对白花泡桐的种根用不同方法贮藏,测定其含水量下降的比例,研究其对种根发芽时间、发芽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选用本院苗圃的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1978年1月3日苗木出圃后,选取种根90条,按粗、中、细分为三级。粗的直径为1.6—2.6厘米,中的为1.1—1.5厘米,细的为0.5—1.0厘米。每级30条,随机分为三个组合,每个组合包括粗、中、细各10条,在室内经过一周阴干后,分别在室内常温条件下,用  相似文献   

10.
泡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材质良好,为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化和农桐间作的优良树种。当前,泡桐育苗普遍采用埋根法,而泡桐埋根如温度过低,土壤湿度过大,往往延迟发芽生根,甚至造成烂根死亡。为了提高地温,促使早生根,幼苗早出齐,1991年3月份,淮阴市林业站从河南省林科所良种圃和山东荷泽引进12个泡桐品种,采用构筑田间拱膜进行埋根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泡桐树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不少地区已把它列为种草种树、治穷致富的一个先锋树种。但泡桐多采用无性繁殖,在圃地直插埋根育苗,出圃周期长,苗木成本高,和当前大量的需求量形成突出矛盾。经我们在陇东黄土高原宁县的多点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采用温床纸钵育根,苗床加薄膜复盖的育苗法,是解决泡桐育苗中成苗少,育苗周期较长的一条途径。一、纸钵育苗的好处 (一)成苗率高。因在温床育根,便于控制温度、湿度,可抵御春寒,春旱,发芽率较圃地直插提高40%至45%,且出苗快。带钵移栽,大小苗分级、株行距一致,可减少缺苗,  相似文献   

12.
泡桐属玄参科泡桐属,为高大落叶乔木,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也是著名的速生优质的用材树。俗有“一年一根杆,三年象把伞,五年能锯板”;“三年成檩,五年成梁”之说。有计划地大力发展泡桐,对缓解木材紧张,快速绿化,增加经济收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泡桐的育苗方法很多,生产上广为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埋根育苗。其技术规程如下:一、整地泡桐圃地一般应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秋未冬初进行深耕,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左右。第二年春解冻后,施入50%辛硫磷适量,进行土壤处理,以防蛴螬等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3.
<正> 泡桐灰天蛾Psilogramma menephron(Cremer)属鳞翅目天蛾科,主要分布于华煎西南、中南、华北、西北等地,为害泡桐、楸树、梓树、丁香、女贞、楝树等林木。1983年8月在凤翔县柳林镇三家店泡桐圃地内,发现了泡桐灰天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呈“(?)”形挂在泡桐叶片上。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圃地 泡桐喜肥沃、湿润,怕干旱积水,不耐瘠薄和盐碱。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的肥沃壤土和沙壤土地。 二、细致整地 1.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3-5立方米,磷肥和碳氨各50公斤。 2.浇足底水。于耕作前3-5天,浇一次踏墒水。 3.耕耙作垄。深耕细耙后,按1米  相似文献   

15.
泥炭土改良铅锌矿渣下植物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铅锌矿渣物理结构差、毒性高、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湖南郴州资兴铅锌矿渣在泥炭土改良下的植物修复效果。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和苎麻Boehmeria nivea为材料,在不同泥炭土浓度(梯度为:CK:0、A1:10%、A2:20%、A3:30%)改良铅锌渣下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植物与矿渣铅锌含量、矿渣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OM)。研究结果如下:1)随改良剂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总生物量增量均呈现改良A3> A2> A1> CK的增长趋势,但各部位生物量增长有差异。2)3种植物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都随改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显著(P <0.05),但根系构型有差异。3)3种植物体内Pb、Zn含量总体上都呈现侧根>主根>茎>叶的分布规律,其中0 夹竹桃>苎麻,Zn减少量排序苎麻>泡桐>夹竹桃。4)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土壤有机质(OM)增加显著, pH降低显著(P <0.05),种植植物后OM含量和pH值增加显著(P <0.05),OM含量增加排序:苎麻>泡桐>夹竹桃,pH值增加排序:夹竹桃>泡桐>苎麻。5)从细根生长和土壤性质相关性来看,泡桐细根根长、体积、表面积、苎麻细根表面积都和根际OM相关性显著,泡桐细根体积、表面积、夹竹桃体积及根尖数和根际pH负相关显著,其他相关性强但不显著。6)3种植物Pb、Zn总累积量基本随着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植物转移量系数有差异,泡桐和苎麻转移量系数总体上随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夹竹桃转移量最优的处理为10%泥炭土。  相似文献   

16.
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较快。为了探索兰考泡桐埋根育苗技术,确定其推广价值,1977年笔者引种兰考泡桐种根于陆良县林业局作埋根育苗试验,一年生苗平均高3.0米,地径6.4厘米,第二年立春前平茬,优良的植株高达7米,地径8.5厘米,一般高6.0米,地径8.1厘米。1979年从河南省兰考县引进种根50万进行大面积埋根育苗试验,成苗率达80%以上。试验越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泡桐埋根育苗已普遍采用,但用多粗的种根为宜,未见报道。我们结合生产,按种根粗度分级育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种根分级我们将种根按直径大小分为粗(2.1—3.5厘米)、中(1.1—2.0厘米)、细(0.5—1.0厘米)三级,均剪成长11—13厘米,两头剪口整齐,无劈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泡桐遗传改良研究已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今后泡桐遗传改良,在基础研究方面应重视对泡桐属内遗传多样性和配合力的研究,建立形式多样的泡桐属种质资源保存库;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讨论了今后泡桐遗传改良目标、泡桐遗传改良程序及泡桐种源试验。此外还讨论了建立泡桐无性繁殖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泡桐由于生长快,材质好,胁地少,颇受群众欢迎,已成为川塬地区“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在渭北高原,常因春季低温、干旱,夏秋强度蒸发,而使埋根育苗出苗差、保苗难、成苗少、出圃慢(需二年出圃),不仅影响绿化进程,也造成了土地、种根、人力和资金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2年春,我们在蒲城县党木公社党南一队和县林科所实验苗圃,设置了泡桐埋根育苗地膜覆盖试验。1983年又在县林科所实验苗圃及翔村、苏坊、党木、平骆、荆姚等地布置泡桐埋根地膜覆盖育苗11亩,进行重复试验,效果很好。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种根:1982年所用种根,系从河南、渭南调入的兰考桐根。埋前进行温床催根处  相似文献   

20.
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Steud)是我省著名的速生树种,它生长快,用途广。因此大力发展泡桐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多靠无性繁殖育苗,远远不能满足生产所需要的苗木。临颍瓦店林场对泡桐播种育苗作了多年的探索,连续5年均取得成功,基本掌握了泡桐播种育苗特性,解决了泡桐播种育苗的难关,创造出小圃育苗,大面积带土移栽的经验,并在全专区大面积推广中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瓦店的经验,结果一年生泡桐播种苗,平均苗高2米以上,地径3厘米左右,亩产2,000株左右,普遍降低了育苗成本,为泡桐育苗开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