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生与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2.
南海斑鳜是佛山市南海区近年利用西江斑鳜和翘嘴鳜通过杂交、选育而培育出来的斑鳜新品种.南海斑鳜既保留了西江斑鳜体形优美,肉质爽嫩,味道鲜美等特点,又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耐低氧、养殖成活率高、卖价高收益好等养殖优势.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鸭绿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的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斑鳜肌肉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养殖斑鳜,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养殖斑鳜相近;野生和养殖斑鳜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野生斑鳜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0.89%和27.18%,养殖斑鳜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0.35%~32.35%,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8.68%~28.69%;野生斑鳜、杂鱼喂养以及人工饲料喂养斑鳜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2.04、77.03和70.0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按照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与养殖鸭绿江斑鳜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和Ile;野生斑鳜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分别为4.18%和2.61%,明显高于养殖斑鳜同种脂肪酸的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鸭绿江斑鳜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4.
体型和体斑是鳜鱼育种的重要性状。该研究利用多重比较、杂种指数、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对鳜回交子代[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杂交鳜(斑鳜♀×鳜S. chuatsi♂)♂]与其亲本(斑鳜、杂交鳜)进行了可量形态性状差异分析,并对回交子代体斑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回交子代平均杂种指数为38.73,多重比较和杂种指数表明,回交子代体型偏向斑鳜。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表明,回交子代与斑鳜、杂交鳜间的差异性状主要表现在头部隆角、体高/体长、头高/头长、C (隅骨后端至腹鳍起点长)/体长。回交子代、斑鳜与杂交鳜在前3个主成分的三维空间分布上不重叠,相互区分;判别分析可在二维空间上对3个群体进行区分。回交子代体斑主要包括背部鞍状斑与体侧斑纹,可分为4种组合类型,其中45.5%个体具有与斑鳜类似的背部鞍状斑,72.8%个体具有空心斑。研究结果可为鳜鱼回交育种研究与子代鉴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斑鳜属鲈形目、鳜亚科、鳜属。斑鳜为典型的肉食性底栖鱼类,以小型鱼虾类为食,偶尔也会摄食蝌蚪和小蛙。斑鳜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出口潜力大,是近期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临沂市水产养殖场从2005年一直从事斑鳜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成鱼等工作,对斑鳜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探索网箱健康养殖斑鳜成鱼的各项技术要求措施,  相似文献   

6.
斑鳜(Sim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 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由于野生斑鳜的自然资源稀少,而且亲鱼的怀卵量不高,靠天然苗种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发展斑鳜这一优良品种,满足大面积推广养殖斑鳜所需苗种,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斑鳜人工繁殖技术试验,采用了人工催情、产卵、环道孵化、池塘培育等方法,催产斑鳜2批54组,孵化斑鳜水花14.5万尾,培育出2~3 cm的斑鳜苗种4.7万尾,现将斑鳜的人工繁殖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斑鳜是本世纪初新发展起来的一个鳜鱼养殖品种。早期受韩国市场需求的刺激,出口利润高,逐渐带动了斑鳜人工养殖产业发展。与鳜相比,斑鳜经驯食后可食冰鲜鱼,无需常年活饵料鱼供应,生产成本降低,抗病力强,因此,斑鳜养殖较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斑鳜生长较缓慢,一般需养殖2~3年,生产周期长、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了解杂交鳜及其亲本的鱼体营养状况,比较了翘嘴鳜、斑鳜和杂交鳜的鱼体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杂交鳜的干物质质量分数最高,为31.8 %,灰分质量分数最低,为13.5 %;斑鳜全鱼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为60.8 %;翘嘴鳜的干物质和脂肪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29.4 %、10.8 %。翘嘴鳜和杂交鳜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及n-3、n-6系列PUFA质量分数相近,分别约为30 %、29 %、10 %和19 %,且均高于斑鳜。斑鳜肝脏中PUFA及n-3、n-6系列的PUFA则高于翘嘴鳜和杂交鳜。斑鳜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80.03 %、39.26 %、40.77 %。杂交鳜肝脏中TAA、EAA和NEAA含量高于翘嘴鳜而低于斑鳜。3种鳜鱼肌肉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相近。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鳜总的营养价值较高,属于高经济价值的鱼类。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第4代杂交鳜的繁殖性能,对杂交鳜及其杂交亲本翘嘴鳜、斑鳜等3个群体进行了自群繁殖,并对各群体繁殖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鳜与翘嘴鳜间的催产率、受精率及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或差异较小,且均显著高于斑鳜(P0.05);杂交鳜的相对怀卵量居于翘嘴鳜与斑鳜之间水平;杂交鳜与斑鳜的卵粒质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大于翘嘴鳜(P0.05);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代选育,由种间远缘杂交而获得的杂交鳜的繁殖性能已从杂种退化中得到恢复,并已接近翘嘴鳜。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选择 我国鳜类鱼有11种。主要种类有翘嘴鳜、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鳜、波纹鳜、麻鳜、漓江鳜等,其中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分布较广,个体大,资源量较多,是作为食用鱼的经济种类,  相似文献   

11.
<正>斑鳜又名岩鳜、石鳜和铁鳜,目前市场售价200元/千克以上,是普通翘嘴鳜的3~4倍,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2013年宿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宿迁市湖滨新区蒙恩繁殖养殖场引进鸭绿江野生斑鳜亲本35组,在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开展池塘网箱养殖斑鳜,繁殖斑鳜水花30万尾,培育5厘米以上大规格斑鳜鱼种18万尾,培育成活率60%,向市场提供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10万尾。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电力使用便利、无污  相似文献   

12.
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标本于2010年3-6月采集于嘉陵江合川段,用组织学方法和H.E染技术比较研究了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消化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织所构成,食道上皮主要为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少量杯状细胞组成。大眼鳜的消化道较斑鳜的发达,如食道的黏膜下层及杯状细胞、胃黏膜下层的厚度、幽门盲囊绒毛密集程度。两种鱼消化道变化的基本规律为从食道到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逐渐增厚,从胃到前肠厚度减少。大眼鳜肠前段、中段和后段的杯状细胞密度、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的大小及形态的发达程度都大于斑鳜。同时由于大眼鳜的肠道形态结构较斑鳜发达,以至在物理消化上也较斑鳜强。该研究为大眼鳜和斑鳜的保护和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育种单位: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长江支流秋浦河采捕后经3代群体选育的斑鳜为母本和经5代群体选育的鳜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秋浦杂交斑鳜。可摄食冰鲜饲料;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斑鳜提高160.0%以上,饲料系数较斑鳜低,营养成分组成比例与斑鳜相近。  相似文献   

14.
鸭绿江斑鳜水库网箱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鳜(Sim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辽东地区俗称花季子、鳌花,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鱼. 斑鳜的人工养殖目前在丹东的渔业生产中是一大热点,鸭绿江斑鳜室内繁育已获得成功,为斑鳜人工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工厂化育苗建育苗厂需要很高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苗种的生产量,制约了斑鳜人工养殖向规模化发展的生产进程.  相似文献   

15.
陈秀珠 《科学养鱼》2006,(11):10-11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又称岩鳜,我们利用天然的地热水控温条件进行人工繁殖斑鳜试验,并获成功。现将人繁斑鳜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鮨科,鳜种。俗称肉鳜、褐鳜、玉鳜、岩鳜等,其体近园桶形,修长,头部具暗黑色不规则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环形斑,体黄褐色及至灰褐色,腹部黄白,与全国广泛养殖的翘嘴鳜,大眼鳜为同一属,但有明显的区别(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又名石鳜、肉鳜、岩鳜,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鳜属。斑鳜为小型肉食性凶猛鱼类,自然环境中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新、多石砾的江河溪流和大中型水库的上游流水环境中,东南亚国家都有分布。斑鳜主要捕食小鱼、小虾,属天然野生鱼类,生长期较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有"淡水  相似文献   

18.
凌继忠 《齐鲁渔业》2007,24(2):39-39
斑鳜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目前市场价是翘嘴鳜的3~5倍,发展前景看好。近几年,由于利益的驱动,斑鳜人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进而也提高了斑鳜苗种的需求量。为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扩大斑鳜人工繁殖规模为大所而趋。笔者从2003年起,着手斑鳜人工繁育,通过连续几年的生产,深  相似文献   

19.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属鲈形目、*科、鳜属,俗称鳌花、花鲫子,为淡水名贵野生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我们于2007-2010年进行了淇河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解决了淇河斑鳜苗种人工繁育的技术难题,为大批量生产苗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条件反射法驯化鸭绿江斑鳜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斑鳜为鸭绿江流域优质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虽然鸭绿江斑鳜集约化养殖已获得初步成功,但在养殖过程中全部投喂活饵料鱼不但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活饵料鱼的供应受季节、营养、价格等因素制约,限制了鸭绿江斑鳜养殖业的发展,如何让鸭绿江斑鳜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条件反射法对体长为3厘米的鸭绿江斑鳜进行食性驯化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