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爆破成土和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跳越了土壤形成的自然过程和生态的进化过程,直接在裸露的低丘紫色砂页岩上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农-草和果-(农)-草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人工生态系统重建之后,由于加入大量有机物和农家肥以及精细的耕作管理,土壤的肥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1)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平均值由刚成土时的3.112g/kg增加到3年后的5.764g/kg。(2)土壤全氮量显著增加。(3)土壤中的有机磷、土壤水解性氮和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极显著增加;(4)土壤各种微生物的数量都表现出逐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本首次提出了对不同岩性、地形、水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低丘侵蚀紫色砂页岩进行了人工爆破成土和重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方法体系。研究表明,在重建的人工生态系统内,种植的农作物当年中收获并获得很的经济效益,栽种果树也生长良好,并于第3年开始挂果。用于生态重建的资金投入资年就可全部收回。  相似文献   

3.
通过爆破成土和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跳越了土壤形成的自然过程和生态的进化过程,直接在裸露的低丘紫色砂页岩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农-草和果-(农)-草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本的研究表明,在人工生态系统建重之后,由于加入大量有机物和农家肥以及精细的耕作管理,土壤的肥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爆破成土和建立生态系统第一系列技术措施,跳跃了土壤形成的自然过程,在裸露的低丘紫色砂页岩上人工形成了50-100cm厚的土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由于反坡水平梯地的建立、人工植被的保护以及精细的耕作管理措施,生态系统内的土壤侵蚀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土壤物理性状不断改善,土壤进行顺向发育,主要表现为:土壤颗粒中的粗骨成份很快减少,而细土物质迅速增加;土壤容重显下降;土壤的孔隙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爆破成土和建立生态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跳跃了土壤形成的自然过程,在裸露的低丘紫色砂页岩上人工形成了50~100cm厚的土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由于反坡水平梯他的建立、人工植被的保护以及精细的耕作管理措施,生态系统内的土壤侵蚀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土壤物理性状不断改善,土壤进行顺向发育,主要表现为:土壤颗粒中的粗骨成份很快减少,而细土物质迅速增加;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土镶的孔隙性状和持水状况极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开发年限的北方紫色砂页岩退化山场的研究表明,经开发,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水分不断改善,土壤正向着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方向发育;20~50 cm的疏松层中,有机质、速效养分(N、P、K)含量显著增加;开发后生物量较开发前分别增长了2.48倍(开发4年)和8.74倍(开发7年),有效改善了退化山场的植被状况。  相似文献   

7.
紫色砂页岩在烟草漂浮育苗上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石林分布的紫色砂页岩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该页岩呈弱酸性,自然含水量3%,富含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的有机质、腐植酸等功能性物质,且其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通过其与膨胀珍珠岩和多种有机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不仅可以培育出满足优质烟叶生产的适龄壮苗,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与当前商品用红河基质相比每公顷大田可降低成本168.30元。因此,紫色砂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基质原料,可应用于烤烟漂浮育苗。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了人工加速风化前紫色砂页岩系统各层次指标的权重,从而为计算系统熵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盆地遂宁组紫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崩解破坏过程和颗粒组成特点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其坡积物的持水性和抗冲性.结果表明,遂宁组紫色页岩随着崩解过程的进行,大粒径颗粒含量呈迅速减少趋势,而小粒径颗粒含量相对增加,经过4次崩解后,大于5 mm粒径颗粒含量仅为总颗粒含量的14.3%;坡积物饱和含水量随粒径的减少而增大;随粒径增?坡积物失水速度增加,回润能力变弱;同一粒径坡积物随坡度增加,抗冲性降低;不同台位耕作土从坡上至坡下小粒径颗粒含量增多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江西弋阳县龟峰镇属严重退化红壤区域。1999年采取湿地松与胡枝子混交模式重建森林,2002年对林龄12年的林地生态功能指标的调查研究表明:(1)林地0—40cm土层内有机质和全氮量普遍高于对照区各层,分别高87.95%和36%,全磷和有效磷分别增加40.9%和22.3%.但有效钾下降了8.13%。(2)林地土壤通气状况、持水状况和渗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3)0—40cm土层内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普遍高于对照区,而且随土层下降而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1.
铁炉沟小流域是水利部“948”项目实施小流域,在综合治理中突出了以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坡改梯工程和以水土保持生态园区为特色的开发性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土保持措施产业化和社会效益可视化,同时也达到理想的生态效益目标。在此,研究了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总结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对砂泥岩地区小流域治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链不同地形部位的紫色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研究发现,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链中土壤性质随地形呈规律性变化特征,与冲刷剥离、搬运扩散及掩埋沉积作用的强度有关。该区坡顶、坡中土壤由于冲刷剥离、搬运扩散作用强烈,加之农耕改造作用,理化性质恶化,因此不适于农用;而坡脚掩埋沉积作用占主导作用,农用后仍可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适于农业利用。  相似文献   

13.
报告研究和评价了各个县(市)的生态脆弱性程度,并据此遴选出高效的生态重建模式和合理的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的高度协调是生态恢复的保证,探索侵蚀环境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协同耦合关系,为流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侵蚀环境小流域——纸房沟流域为例,通过收集资料、测试分析,选择不同社会人文环境因子和自然环境因子,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的协同效应。【结果】在生态恢复过程中,表征流域生态状况的因子植被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粮食单产潜势实现率与表征社会经济人文的因子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基本农田、义务教育普及率、水土流失治理度和工副业贡献率之间关系密切,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效应,生态状况的改善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亦能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体现流域系统稳定性的生态综合功能的系统抗逆力与其社会经济人文状况也有密切关系,系统抗逆力增强,流域稳定性提高可促进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同样,流域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好转亦可推动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即系统抗逆力的增大,使流域系统稳定性增强,表现为较好的协调效应。此外,国家政策策略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论】侵蚀环境小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自然与社会生态具有较强的协同互作效应关系,自然生态恢复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同样社会生态发展促使自然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重建问题的探讨,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恢复与重建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生态与经济的和谐统一.结合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土地退化特点及过程分析,认为植被恢复是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根本途径.按照山地生态因子分配规律和基岩裸露程度的差异,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生物恢复途径和对策.针对山区农村经济、能源和耕地矛盾,配套相应的工程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降低人为干扰.恢复对策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互相补充和促进.  相似文献   

16.
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滨带是湖泊水、陆地生态系统间重要的过渡带,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使该区域内的生态因子兼有相邻系统的部分特征而又不同于其相邻系统,成为与两者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加强湖滨带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恢复和重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湖滨带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综述国内外在湖滨生态系统的受损或退化的诊断、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等方面理论的研究状况,介绍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有关技术和对湖滨带恢复和重建成功与否判别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湖滨带是湖泊水、陆地生态系统间重要的过渡带,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使该区域内的生态因子兼有相邻系统的部分特征而又不同于其相邻系统,成为与两者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湖泊的湖滨带受人类干扰而严重退化,加强湖滨带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实践研究,恢复和重建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湖滨带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湖泊治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综述国内外在湖滨生态系统的受损或退化的诊断、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等方面理论的研究状况,介绍湖滨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有关技术和对湖滨带恢复和重建成功与否判别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对位于英国东Shropshire的Hilton试验点中,已裸露12年的坡地侵蚀小区内的Bridg-north砂壤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小区相邻的自然草地作比较,结果显示,裸露砂壤土的有机质和大多数营养元素的含量显着低于草地;草地的有机质含量较裸地高2.15倍;草地含有较高比例的粗砂(0.355~2.0mm),尤以0.500~1.0mm部分较为突出,以及较少的粘粒(<0.002mm)和石砾(>2mm);说明,粗砂易于流失,Bridgnorth砂壤被长期侵蚀后,粗砂趋于减少,粘粒、石砾所占比例则逐渐增加.结果同时还指出,裸土的pH值不断降低,草地的粘粒和粉粒含量与坡度呈显着正相关,粗砂与坡度则负相关,这与福林等人研究的裸土的情形相似.以上结果表明,如果坡地被长期暴露,并且不投入任何营养物质,土壤肥力将迅速下降,质地发生变化,而种草可以保持和改善土地生产力,阻止土壤质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西北黄土高原区农业与生态恶化及恢复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采取生态学和农业历史地理学学科交叉的方法 ,对西北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演化历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证了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和以土地严重侵蚀为突出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在本应属于适生性稀树灌丛草原植被 ,仅适于草、畜业的半干旱地区 ,却以开垦草地为中心 ,一直持续了 30 0 0余年 ,成为愈来愈甚的粗放型农业 (种植业 )。论证了从特殊国情出发 ,正确处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关系及其途径。可集中归结为 :在农牧交错带首先取得突破 ;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的过程中重建生态 ;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格局 ,在粮食精种和适度自给的前提下 ,推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逐步建成我国最主要的草业和牛羊肉、毛 (绒 )、皮及加工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综述了山西煤采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未来需加强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