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所于1971年开始对楠竹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试验地为1967年新造楠竹林,面积7亩。位于山脚下部,东南坡向。土壤为黄壤,较湿润、肥沃,排水良好。试验目的:要求找出同一含氮量不同肥料种类,对新造楠竹发笋、成竹、成竹率、平均胸径、平均枝下高等生产指标的关系,探讨楠竹速生丰产最适宜的肥料种类。试验方法:把试验地按每块一亩分成七个试验区,以尿素为对照区。每年七月  相似文献   

2.
楠竹又称毛竹‘(Phyllostachys Puhesceas Mazel ex H.de Lehaie),我省约30余万亩。以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县为主要产区,清水江流域的天柱、锦屏、力平,都柳江流域的从江、溶江、三都以及黔东北地区的松桃、江口等县有零星分布。但这些资源远远不能适应四化建设需要,为了扩大楠竹栽培,我所于1974年在平坝县凤凰公社林场营造楠竹试验林7亩,现巳葱戊成林。据1979年测定,平均每亩立竹数133.6株;平均高7.28米,最高11.3米;平均胸  相似文献   

3.
一、赤水葫市楠竹场的毛竹资源状况赤水县是贵州省毛竹主产区,建国初期,面积有130218亩,1963年发展到157336亩,1975年发展到235560亩,1987年全县毛竹272696亩,总蓄积量达3185万株。葫市楠竹场总面积65728亩,其中毛竹面积38314亩,蓄积量4854153株。从1964年开始经营发展毛竹林,主要采取劈山抚育,让毛竹林缘向其四周发展。1971年采用大母竹移栽造竹、截杆竹篼造林、竹鞭造林等,主要是以大母竹移栽造林。1973年采集本地少量毛竹种  相似文献   

4.
<正> 丁母山林场建于1962年,全场面积六千余亩,人工楠竹林四千亩,是一个以经营楠竹生产为主体的国营林场,全场立竹98.3万株,平均眉围8市寸。从1979年秋开始进行大径竹试验生产,目前有大径竹试验地24.22亩。一、大径竹试验地出笋成竹情况在全场24.22亩大径竹试验地中,选取出十块标地(9.5亩),进行观察调查,其中场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解决楠竹种源不足,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1977年,我县从广西引进一批楠竹种籽,年底在珠砂大路山林场进行大面积育苗,根据楠竹的生物学特性,1977年进行多种小批试验,探讨育苗技术,1978年春扩大育苗面积30多亩,虽然当年气温较高,仍获得成功,并通过实验获得了一定科学根据,对整个育苗管理掌握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濉溪县任集镇桃树长期常规施药,使蚜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近年来,选用不同施药方法和药剂浓度进行蚜虫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1号试验地为任圩村任圩庄北,面积5亩,2002年栽植,每亩74株;2号试验在任圩村任圩庄南,面积6亩,2001年栽植,每亩56株。供试药剂:10%吡虫林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高效氯氰菊脂。  相似文献   

7.
我省的楠竹产区,主要分布在长宁、江安、兴文、合江等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为了将楠竹引向高海拔的山地生长,我们分别于不同的海拔高度,进行了引种造林试验。一、试验地概况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给杨树大斑型溃疡病(Dothichiza po-pulea Sacc. et Briard)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年对该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的试验林内,面积约5亩。林分由沙兰杨、俄罗斯杨、傅杂二号等20多种杨树组成,林龄16-18年,树高13-15米,胸径12-40厘米。在这些树种中,发病最重的是傅杂二号,发病率达100%。本试验观察主要以傅杂二号杨树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楠竹生产的发展,我们进行了楠竹播种育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培育楠竹实生苗的关键技术一是在种子处理上采取混沙藏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二是种子密措育秧然后小苗移栽;三是大田育苗护荫,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木多次分蘖。楠竹播种育苗一年可出圃造林,一亩苗可造480亩林,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特产,果实营养丰富,是很好的滋补品。兹因长期衍用实生繁殖法,分散稀植,管理粗放,致使结果晚,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为探讨核桃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研究,历时4年,取得了平均亩产181.6公斤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地和试验材料试验地设在蒙阴县联城乡李家北山村的山丘水平地,土壤为黄粘土,士层厚度60—80厘米。面积9.8亩。1982年冬试验地深翻70—80厘米,结合深翻土的回填亩施土杂肥2500公斤。1983年春定植当地产元丰、上宋家6号和阿7等品种的2年生  相似文献   

11.
楠竹属单轴散生茎竹类。它是由地上部分的杆、枝、叶和地下部分的鞭、根、芽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竹又养鞭,循环繁殖。为了摸清楠竹鞭根系统生笋、退笋、成竹的规律,以提供正确的竹林经营管理措施,1974年和1975年,我们先后在本所楠竹试验山和红山大队,于发笋成竹期间挖出了一百多条鞭根系统进行调查记载。 1974年春在本所试验山挖出52条鞭根系统,计58根母竹,面积0.4亩。1975年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扎佐林场位于修文县东北角,在大跃进精神鼓舞下,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四年曾两次引种毛竹(又称楠竹),但未能成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广大革命职工遵循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伟大教导,于一九七二年元月再次由赤水引种毛竹。在场党委的具体领导下,我们贵州农学院的教师和工人、技术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科研小组,分别于场部、珍珠井、六屯工区栽植毛竹近十亩。  相似文献   

13.
楠竹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是我省的主要用材竹种。贵州楠竹主要分布于黔西北赤水河流域的赤水、习水、仁怀(约占全省楠竹林面积的74%),其次黔东南及铜仁地区的天柱、黎平、榕江、从江、锦屏、松桃、铜仁、江口等县有分布,此外雷山、剑河、印江等县  相似文献   

14.
楠竹是我省主要用材竹种之一,主要集中分布于黔西北的赤水、习水地区,黔东南都柳江、清水江流域的榕江、从江、黎平、锦屏、天柱、三都等地也有小块的零星分布。以往扩大楠竹栽培,采取移植母竹的方法,不但挖掘、运输、栽植比较困难,而且种源少、花工多、成本高、成活低、成效慢,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一九七三年来,我省赤水、习水、仁怀、贵阳、湄潭、平坝、麻江、天柱、锦屏、黎平等县先后从广西引进楠竹种子和实生苗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15.
<正> 为改变核桃结果晚、产量低的局面,我们从1974年开始进行了核桃幼树早期丰产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26亩,平均亩产229.5斤),现总结如下。一、试验地条件试验地设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本所试验场内,为缓坡地,排水良好,面积3.26亩,土壤系石灰岩母质风化而成的粘壤土,土层厚度在1.0米以下,活土层40-50厘米,肥力中等,pH值7.0-7.8,适宜核桃生长。  相似文献   

16.
<正> 泡桐苗期采用人工截干可使低杆变高杆,增加单株材积,已为人知,但截千技术以往报道甚少。为探索人工截千技术,我们于1985年春,对1、2年生泡桐苗进行了不同截千方法试验,当年9月对试验树进行了调查。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三位农场、大呈村南地、南关试验苗圃和史庄乡林场,试验面积共40亩。前  相似文献   

17.
<正> 泡桐育苗一般采用埋根法。为扩大新品种的繁育速度和满足生产的需要,我们对繁殖方法作了探讨。自1963年以来,我们采用兰考泡桐苗干的不同部位和长度进行育苗试验。近两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生根率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学药剂处理茎干,取得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百泉农专实习苗圃。地势平坦,面积2亩。褐色土,pH值7.5,地下水位2米,中等肥力,前茬为棉花泡桐间作和杨树圃地,有少量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扭转杨树造林低产面貌,我们自一九七七年以来,在三岔河苗圃二十五号营林区先后营造了杨树丰产林和试验林六百一十三点七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4×3米株行距的七年生白城小青黑杨丰产林,平均胸径和树高已分别达到18.4厘米和114.5米;亩蓄积和亩年平均生长量已分别达到7.73立方米和1.10立方米,基本达到了试验的预期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地区的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扶余县三岔河苗圃二十五号营林区境内,地势平坦,土壤为草甸黑土,地下  相似文献   

19.
油茶林立体经营技术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分设在不同土壤、不同密度、不同海拔的赤山乡天堂林场,萍乡市黄土开水库林场,福田长青林场,张佳坊廖吉生林业户。成立国营、集体、个人共同攻关组织。4个试验点共计面积80.72亩,其中试验设计面积67.26亩,对照区面积为13.46亩;试验地总株数4893株,对照株数为1090株;共有林冠面积42668.2m~2;共计47个标准地,对照13块;设立长期观察油茶植株300株,长期观察标准油茶枝1200枝;辐射推广中试面积350亩。  相似文献   

20.
我们桃谷山公社红山大队有550亩水田,5200多亩山林,其中楠竹林3800多亩,是个楠竹资源丰富的半山区。为了更好地发展楠竹生产,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大队于1973年办起了以经营楠竹为主的队办林场。林场办起后,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