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的方法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44%,硫苷含量27.81 μmol/g,种子含油率45.60%.2006-2008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05.63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78%,产油量比对照"沪油15"增产11.32%.  相似文献   

2.
1997年利用双低油菜杂交种杂油77作母本,黄籽低芥酸油菜宁油10号优良株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6代连续定向选择,2003年育成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恢复系1521C。其芥酸含量均在0.6%以下,硫苷含量19.8~22.6μmol/g,含油量46.5~48.6%。以1521C组配的新组合212A×1521C和咸黄×1521C在2007、2008年度示范产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以甘蓝型低芥酸油菜自交不亲和系184与黄籽双低常规油菜品系878-8-1,737,3231,408等作为基础材料,经过5年8代的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自交不亲和性基本稳定,黄籽率90%以上,芥酸<1%,硫甙<25.0μmol/g,含油量在44%左右,且综合经济性状较好的SI975002,SI975113,SI975218和SI975320等甘蓝型油菜黄籽高油分双低自交不亲和系,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用于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4.
渝黄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研究室采用化学杀雄配制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经重庆市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示范,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出油率高、油清澈透明、抗(耐)病害、熟期适中等特征.重庆市区试两年平均产量1 888.65kg/hm2,比对照中油 821增产20.9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36.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3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214.50kg/hm2.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168A是利用"油研10号"中的"不育株(Y10A)"与"双低油菜品系H6(R31×中双4号)"为材料,运用杂交改造的方法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品质好,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20.27μmol/g,含油量41.24%;育性稳定、恢复谱广,经济性状优良,易测配出黄籽型优质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有利于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渝黄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研究室采用化学杀雄配制的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经重庆市多点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示范,表现出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出油率高、油清澈透明、抗(耐)病害、熟期适中等特征。重庆市区试两年平均产量1888.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0.9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36.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4.3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达3214.50kg/hm^2。200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特点、粒色遗传和生理生化研究进展。总结了6种主要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选育途径。综述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包括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最后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G212A是利用“油研九号”后代中分离的不育株(Y9A)为母本,黄籽双低油菜品系212(h220x中双4号)为父本,通过测交、回交、系内成对兄妹交转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彻底,恢复源广,经济性状优良,易测配出优质黄籽组合.经检测,G212A芥酸含量为0.6%,硫苷为24.93 ...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稳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黄籽双低转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回交,再与B3中的A株测交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介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相似文献   

11.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镇油2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油2号(原名镇9502)是我所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99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镇油2号的选育经过1987年我们用综合性状突出的常规油菜品种宁油7号作母本,德国引进的双低油菜品种CHR1617作父本杂交,经多年自交分离定向选育,于1992年育成3个双低株系,1993~1994年进行株系比较试验,1995年选一个丰产性好,抗逆性强,且各主要性状已基本稳定的株系(代号9502)升入品系比较试验,1995~1996年参加镇江市油菜区域试验,1996~199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1998~1999年度参加江苏省优质油菜生产试验。2 镇油2…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配合力高、恢复力强、品质优良和综合性状好的恢复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以上海引进配合力好的双低常规材料作母本,与通过复式杂交选育的隐性核不育黄籽高油分双低恢复系8264R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隐性核不育双低恢复系配合力更好,品质与8264R相当。其平均芥酸含量为0.41%,平均硫甙含量为23.68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1.3%。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育种工作,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育种实践表明,其黄籽色泽遗传复杂,籽粒呈“杂黄”色,长期自交不能纯化,并不断分离出黑籽。已培育出的 黄籽品种,尚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黄籽育种必须与优质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黄籽与褐籽发芽率及相关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Y2D5 6相株系及95011、宁油10号、HDY18-4、H9708 4个品种(系)的黄籽和褐发芽率等性状比较分析表明,基因型对发芽率等性状有影响,粒色对发芽率等性状也有影响,一般褐籽优于黄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黄籽成熟度不够,种皮较薄有关。因此,有甘蓝型油菜黄籽育种中,要特别注意选择高质量的黄籽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变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直观分级及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籽油菜粒色性状表现的不稳定性变化。基本规律是,粒色变化随贮藏物质的流向,由源头一端的深色向末稍一端的浅色变化。即由植株的主轴和上部分枝向基部分枝,由主轴及分枝的下部角果向主轴及分枝的上部角果,由角果的柄端籽粒向喙端籽粒方向,粒色由深变浅,千粒重也由大变大。  相似文献   

16.
<正>渝黄4号(区试代号05V06)是西南大学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T72为母本,P7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黄籽两系化学杀雄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株高适中、株型好、抗病、抗倒性强等优点。该品种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18.
以6113A为不育胞质源,利用显性黄籽低芥酸油菜品系1147与6113B杂交后代选系6420为父本,育成甘蓝型双低油菜黄籽高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420A和保持系6420B。该不育系含油量高达47%以上、生长势强、抗倒、抗病、配合力高、适应性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7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按Griffing方法Ⅱ配制28个组合进行试验,考查了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胚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黄籽度、千粒重等9个性状。方差分析表明,重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9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皮壳纤维素含量、种子含油量、皮壳含油量、胚含油量、胚单宁含量、千粒重、黄籽度在亲本间差异显著;进一步进行9个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以种子含油量与胚蛋白质含量为目标性状进行通径分析。该文还就油菜品质育种提出一些观点,作为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