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解决冬小麦膜缝畦灌灌水技术试验中处理多 ,取土、烘干时间长、工作量大的问题 ,提出了用实测的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确定冬小麦膜缝畦灌最佳灌水技术参数的方法 ,经验证该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2.
刘涛  贾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7-16179
[目的]研究玉米的水肥搭配,以充分发挥肥力的增产作用,提高玉米产量。[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进而研究不同肥水结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平均产量为471.7kg/亩,变化范围为437.6~496.5kg/亩。土壤含水量为14.5%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6.3kg/亩,施肥量超过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小于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为18.0kg/亩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5.4%,当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水肥产量效应方程为报酬递减函数,当产量超过最大值后,随土壤含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反而降低,理论上当土壤含水量为23.0%,施肥量为35.0kg/亩时,产量达到最大值549.0kg/亩。[结论]水肥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综合考虑水肥效应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膜孔灌溉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孔灌溉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灌溉方法,是利用地膜输水,并兼作防止地面蒸发的介质,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文章综述了膜孔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膜孔灌溉技术的特点、节水机理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为大面积推广这一技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冯国民 《新农村》2010,(7):27-27
地膜覆盖灌水法的实质,是利用地膜防渗特性输送灌溉水流,同时又通过放苗孔、专门灌水孔或地膜幅问的窄缝等向土壤内渗水,以适时适量地供给作物所需要的水量,从而达到节水增产目的的一种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及灌水周期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在灌水前后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测定不同生育期的花铃数及株高等生理指标.[结果]低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周期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明显,随灌溉定额的增大,株高逐渐增大;当灌溉定额一定时,随灌水周期的增大,株高减小;灌溉定额为3 300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棉花结铃数最多,对提高棉花产量有利,灌水周期为10 d的结铃数最小.[结论]灌溉定额为5 100 m3/hm2时,灌水周期为10 d可使棉花提前现蕾;灌溉定额为4 688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产量最高,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大棚西瓜为试验对象,研究膜上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西瓜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为西瓜生产制订节水型地面灌溉方案提供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膜上灌溉条件下,西瓜在缓苗水后每次灌溉量10.0m3/667m2的667m2产量最高,为3654.0kg,水分生产效率也较高,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灌溉量为10.0m3/667m2。  相似文献   

7.
以温室番茄为试验对象,通过研究膜上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为番茄生产制订节水型地面灌溉方案提供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膜上灌溉条件下,番茄在缓苗水后每次灌水量25.0m3/667m2的产量最高,为5628.19kg/667m2,经济效益也最高,水分生产效率也较高,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优化北方设施番茄灌溉施肥模式,为区域设施番茄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设3个灌水额水平(低水W1单次灌水额80 m3·hm-2,中水W2单次灌水额160 m3·hm-2,高水W3单次灌水额240 m3·hm-2),以田间持水量θ为基准,从番茄苗期到膨大期采用60%θ为灌溉下限,番茄着色成熟期采用50%θ为灌溉下限,设3个施肥水平(低肥F1总肥量N120-P2O560-K2O 75 kg·hm-2,中肥F2总肥量N180-P2O590-K2O 112.5 kg·hm-2,高肥F3总肥量N240-P2...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 546~3 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 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有限补充灌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作雨养区全膜覆盖条件下种植玉米,研究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不同补充灌溉量即亩灌水量25 m3、20 m3、15 m3、10 m3、5 m3、不灌水(对照),对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与不补充灌溉(对照)相比,补充灌溉对其株高、籽粒产量等有显著的影响。各处理株高、茎粗、果穗长、穗粒数顺序依次为25 m3>20 m3>15 m3>10 m3>5 m3>对照;补充灌溉25 m3/666.7 m2玉米主副产品平均单产2 645.43 k,比对照增产11.1%,玉米产量随着补充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关系。纯收益补充灌溉15 m3最高,为851.3元,补充灌溉量超过15 m3后,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纯收益反而降低,成负相关关系;投产比变化也与之相同,15 m3最高,达到1∶2.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干旱条件下膜上灌对玉米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方法]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为试材,以露地畦灌为对照,采用不同宽度地膜覆盖进行膜上灌,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层及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的变化。[结果]0~120cm土层,处理Ⅰ(膜上灌处理覆膜宽度为0.75m)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24.6%,处理Ⅱ(膜上灌处理覆膜宽度为1.25m)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25.1%,对照的土壤贮水量比播前降低了33%。各生育期膜上灌处理和对照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低于40~80和80—120cm土层。40~8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介于0~40和80~120cm.抽雄开花期,处理Ⅰ和Ⅱ的0~40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和10.5%。在玉米成熟期,膜上灌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主要在对吐鲁番市各种灌溉用水,如渠水、泉水、机井水、坎儿井水的水质(pH、电导率、八大离子)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灌溉用水的水质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渠水水质普遍较好,对农作物基本没有影响;下游的渠水、火焰山南部和艾丁湖北部的机井水及坎儿井水水质一般,胜金口的泉水及附近机井水水质较差,尤其是3月份的各种水资源,水质重度盐碱化,非常容易进一步加剧土壤的盐碱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物元分析法构建新疆吐鲁番市各项灌溉用水水质评价综合物元模型,对吐鲁番市各项灌溉用水(如渠水、泉水、坎儿井水、机井水)的水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0月份灌溉用水水质较好,为Ⅰ级或Ⅱ级;5月份部分灌溉水质为Ⅲ级,水质较差,易造成土壤盐碱化;3月份检测的煤窑沟流域水样水质均为Ⅳ级,不适宜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对物元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对比显示.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陆克芬  刘延明  方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65-13767
在分析影响灌溉用水水质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酸度、碱度和矿化度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灌溉用水水质评价的投影寻踪分析模型,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对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灌区灌溉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合理可信,方法简单,为灌溉用水水质的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确定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针对井渠双灌对作物需水规律的影响,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作物玉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试验共设10个处理,处理1~10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50、225、300、293、293、286、286、279、279、272 mm。[结果]井渠双灌条件下玉米生长初期作物系数0.25、发育期0.69、生长中期1.14、生长后期0.58;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为599.57 mm。整个生育期内需水强度2.60~5.99 mm/d。[结论]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井渠双灌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国内节水灌溉技术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结合我国现阶段水情,对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粗放到节约的技术发展趋势,畅述了不同的灌溉形式;最后对国内灌溉设备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青海省李家峡水库水质进行评价,并且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李家峡水库在丰水期时,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其中TP的贡献率最大;在枯水期时,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其中TP的贡献率较大;在平水期,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并且该评价结果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对阿拉尔垦区部分地区地下水取样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地下水中几种主要阴阳离子的含量和矿化度的大小,用灌溉系数法、盐度和碱度指标的综合评价法对灌溉水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对作物和土壤只有盐害,而无碱害和盐碱害,除少部分为不太适用的水之外,其他为适用的水和良好的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适合贵州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方法]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水定额呈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集雨灌溉工程、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防旱抗旱、黔中枢纽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益区配水量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