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制作拖拉机汽缸套所用材料含磷灰口铸铁,球墨铸铁的磨损过程及磨损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指出在干燥条件下和有润滑条件下滑动摩擦过程中,石墨形状及数量对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铸铁的磨损特性基本与碳素钢相同。  相似文献   

2.
临江林业局和通化市林业化工厂,发动群众,试制成功了以酚醛树脂、石棉为主要原料的塑料合成闸瓦,代替了过去的铸铁闸瓦。试验证明,塑料闸瓦具有很多优点。塑料闸瓦比铸铁闸瓦制动性能好,耐磨性为铸铁闸瓦的10倍,对轮的使用寿命、安全行车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有好处。适于在林区线路坡度大,制动性能要求高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硬度与强度、弹性极限、残余应力、疲劳强度等的关系研究很多,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对金属材料的耐磨性和硬度的关系,研究尚少。故本文仅就碳素钢的耐磨性与硬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在设计磨损较大的机械零件时,供参考。磨损一般可分为磨粒磨损、胶合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冲刷磨损和腐  相似文献   

4.
锯链作为油锯、电锯的切削部件,在切削木材时必须具备:①硬度高,切齿硬度必须大于被切削木材的硬度;②耐磨性高,不但需要具有抗粘着磨损能力,还需要具有抗磨料磨损能力;③有足够的耐腐蚀性,因为木材中含有有机酸等腐蚀剂;④具有足够的耐热性,因为切削温度较高。切削一般木材时,刀具温度不超过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喷涂修复发动机曲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修复严重磨损的发动机曲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工艺试验及其研究,选择最佳的喷涂参数可保证修复后的发动机曲轴具有足够的抗疲劳强度、涂层与曲轴的结合强度及其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市场》2002,(11):24-25
采用快速镍及高效铬电刷镀溶液及工艺,用于磨损的机械零、部件的修复和工件的表面强化,可以使不少因磨损而失效的零、部件“起死回生”。由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这一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该成果的特点包括:研制的性能优良、稳定性好、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及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电刷镀仪;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多品种的电刷镀液及适用性强的电刷镀工艺;应用金属材料表面强化的高效铬刷镀工艺及采用的不锈钢阳极属国内首创;刷镀的工件层具有表面光洁度高,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高效铬层硬度高,耐磨性好;该成果在国内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经过热处理后两种硬度值的攻种高速钢通过妇削中密度纤维板进行的刀具磨损试验,每种高速钢和热处理组合重复试验九次。切削7600英寸后的小平水分和垂分力作为磨损指数。采用最小显著差试验比较主切削力,结果表明耐磨性与硬度有关,但其它因素也影响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林业机械某些部件的磨损形式属于磨粒磨损,如割灌机刀片、热磨机磨片等。本文通过对不同硬度的碳钢试样用研磨布(Ae_2O_3砂布)进行磨粒磨损模拟实验,指出钢的硬度与比磨损率的关系。即,硬度愈高,比磨损率愈低,耐磨性愈好。同时,讨论了磨粒粒度和摩擦速度对比磨损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磨粒磨损的机制和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水性聚丙烯酸酯木器漆的耐磨性和硬度,进行纳米Al2O3浆料的制备及其对水性木器漆改性的研究,探讨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和Al2O3添加量对漆膜耐磨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聚乙二醇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润湿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保护胶,在高速搅拌下制成的纳米Al2O3浆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纳米Al2O3颗粒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不影响漆膜透明度的情况下,漆膜耐磨性和硬度随Al2O3添加量增加得到提高,添加量在1.5%时漆膜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硬度;纳米杂合工艺法的漆膜耐磨性和硬度优于后添加法制备的水性木器漆涂膜。  相似文献   

10.
1 缸套材质的选择缸套-活塞作为泥浆泵的摩擦密封副,工作条件恶劣,因此缸套是泥浆泵的主要易损件,选用一种具有较高韧性、抗蚀性和耐磨性的材料作为缸套材质十分必要。目前,我国现用缸套材质大多选用高铬抗磨铸铁。2铸造状态高铬合金铸铁含稳定奥氏体的合金元素较高,使“C”曲线右移,在吹风冷却,甚至在静止空气中冷却就可达到淬火目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渗碳体+残余奥氏体的基体组织。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过程中,体积增大,工件表面产生剥落现象,耐磨性降低。3金相组织与耐磨性缸套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的磨损为磨粒磨…  相似文献   

11.
亚微米、纳米复合Ti(C,N)金属陶瓷刀具具有密度低,硬度和红硬性高于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和韧性高于陶瓷材料,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好,对钢的摩擦系数小,切削时抗冷焊磨损性能较强,耐磨性好,热膨胀系数略高于硬质合金,但比铁基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4种水性聚氨酯漆料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漆料和基材类型、涂饰工艺对水性漆表干、实干时间和漆膜硬度、附着力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漆料的表实干时间及漆膜性能很大程度受成膜树脂本身性能影响;基材影响漆料表实干时间、漆膜硬度和附着力,对漆膜耐磨性影响不大,漆料涂饰在樱桃木和水曲柳上的干燥速率最快,在樱桃木、沙比利和水曲柳上的硬度最佳,达2 H,在樱桃木、沙比利和红橡上的附着力最佳,达0级;涂饰工艺对漆料的表干、实干时间以及漆膜硬度、附着力、耐磨性的影响都不明显,3种工艺涂饰后漆膜硬度和附着力分别为2 H和0级,漆膜耐磨性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缸套实际使用情况调查证明,其失效原因主要为磨粒磨损,因此对如何提高缸套的耐磨性已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广为使用的是灰铸铁淬火缸套,一般生产单位仅凭淬火层硬度去评价质量,却往往忽视组织形态对耐磨性的影响。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找出组织形  相似文献   

14.
用水溶性低分子酚醛树脂(PF)与添加耐磨成分的PF树脂,分别浸渍处理杨木重组装饰地板坯,并检测被处理地板的表面力学性能.试验表明,浸渍处理可显著提高地板的表面耐磨性、抗冲击性和硬度,增加其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采用添加耐磨成分PF树脂处理的地板,较普通PF树脂处理时,其表面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硅溶胶对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涂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硬度、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测试,旨在通过改性改善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漆膜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满足市场对水性绿色涂料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当硅溶胶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紫外灯为3盏,干燥时间为20 min时,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漆膜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耐磨性、硬度、附着力和抗冲击强度分别达到0106 g、H级、3级和90 kg·cm,但是当硅溶胶的含量大于1%时,漆膜的耐磨性、硬度、附着力、抗冲击性反而下降;光泽度的测试结果表明,涂层的光泽度随着硅溶胶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当硅溶胶含量为2%~6%时,涂层呈现亚光光泽度。该改性工艺步骤简洁、条件可控、价格低廉,且能满足日常生活中对UV固化水性木器涂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紫外光(UV)固化木器涂料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特点,近年来成为涂料行业的研究热点,是木器涂料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为应对化石原料不断消耗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利用可再生且廉价的生物质材料制备紫外光固化木器涂料受到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改性桐油制备桐油基二元醇(TOP)来替代石油基多元醇,制备了一种可UV固化的桐油基水性聚氨酯(WPU)木器涂料。结果表明:当TOP添加量为42.5%(质量分数)时,薄膜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1.38±0.13)MPa,断裂伸长率为(179.32±4.05)%,弹性模量为(31.28±3.17) MPa,粒径为287.9 nm,水接触角为(75.89±0.91)°,耐水性较好;硬度、附着力、光泽度、粗糙度和漆膜磨损质量分别为4H、1级、10.24°、1.66μm和每100 r 0.003 g,所制备的WPU硬度、附着力及耐磨性分别满足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 4893.4—201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4部分: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及GB/T 4893.8—201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8部分: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术材的需要量日益增加,林区森铁运材的任务越来越人。住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森铁运材的效率,解决现有铸铁闸瓦制动力弱,使用寿命短,铸铁消耗量大的问题,于今年二月份,临江林业局和通化市林业化工厂组成了三结合试验小组,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23种广东常见阔叶树材的耐磨性试验结果,并对耐磨性与木材密度、硬度的关系及木材耐磨性各向异性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镀技术,在木材加工用硬质合金圆锯片上制备了Ni-P合金镀层,通过XRD、中性盐雾实验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手段,对镀层的组织特征、热稳定性、耐蚀性及硬度等进行了分析。锯片的切割实验表明,Ni-P合金镀层具有均匀致密、硬度高、耐磨性高、减摩擦、耐蚀性好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番龙眼实木地板基材的紫外光固化油漆涂布工艺,研究了由3种油漆构成的6种涂层结构对漆膜柔韧性、附着力、硬度及耐磨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结构对漆膜的柔韧性、附着力、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明显影响,底层漆对附着力有较大影响,面层漆明显影响漆膜的硬度和耐磨性。在生产中可采用弹性漆靠近基材、加硬漆处于中间、耐磨漆靠近面层的优化涂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