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拮抗细菌B—916对水稻植株的抗性诱导作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选择苯丙氨酸解氨酶(PA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和分酚氧化酶(PPO)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的指标,对接种纹枯病菌(RH-2)和拮抗细菌(B-916)后水稻植株体内这些酶的活性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拮抗菌B-916、病原菌RH-2及同时接种B-916和RH-2,都是在接种24hr后PAL和SOD活性最先达到最大值,PO在48hr后活性达到最高峰,PPO则在72hr出现高峰值。这些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早迟可能与它僮在植物体内所起作用的时间有关。比较不同接种处理诱导产生各种酶活性的强弱可发现,接种拮抗菌B-916后诱导产生的PAL和SOD活性数量与接种RH-2 B-196和接种RH-2的没有明显的差异,而接种B-916诱导生产的PO和PPO活性数量要比接种R B和接种RH2的少一些。叶面喷施拮抗菌B-916后可以诱导水稻植株内一些与抗病性有关酶类活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增加了水稻抵御病原菌侵入、蔓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烟草白粉菌对烟草重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烟97为材料,接种白粉菌前后分别测定烟草叶片中PPO、POD、PAL、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析白粉菌对烟草重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接种白粉菌后,PPO活性变化明显,除接种后1 d PPO活性低于对照外,其他时间PPO活性基本都高于对照。白粉菌入侵后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大幅度提高。烟草接种白粉菌后PAL活性逐渐升高,接种3 d达到峰值,4 d后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本研究中,接种组、对照组之间β-1,3-葡聚糖酶活性差异并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叶锈菌侵染前后2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叶片中的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4种防卫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和PPO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抗、感品种间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差异不大;接种叶锈菌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小麦叶片中的4种防御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并且抗病品种接种后PPO活性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抗病、感病的小麦接种叶锈菌处理与未接种处理的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4种防卫酶的活性均升高,POD、PPO、PAL 3种酶活性在接种后3 d达到峰值,β-1,3-葡聚糖酶在接种后4 d达到峰值;相对于其他防御酶,PAL在测定期内活性变化程度不高,表现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棘孢木霉菌株PZ6对香蕉植株促生效应、抗氧化酶活性及枯萎病菌室内防效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及PZ6菌株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PZ6孢子液与枯萎病菌菌液(FOC4)5个不同组合处理:(1)PZ6;(2)PZ6+FOC4;(3)PZ6(3 d)+FOC4;(4)FOC4(3 d)+PZ6;(5)FOC4,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于6~7叶期对香蕉苗根际进行接种处理;不同时期调查不同处理香蕉苗植株性状,测定香蕉苗根系活力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通过解剖球茎考察病情指数,评价PZ6对枯萎病的室内防效.[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单施PZ6菌液处理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新增株高和根系活力(P<0.01,下同),两者分别为6.33 cm和487.43μgTTF/g·h;与FOC4处理相比,配施PZ6菌液的FOC4菌液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接种FOC4菌液50 d后,不同处理香蕉苗球茎枯萎病发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以PZ6(3 d)+FOC4处理表现最佳,其病情指数为37.50,防治效果为48.28%,其次为PZ6+FOC4处理,而FOC4(3 d)+PZ6处理表现较差.处理45 d后,除PZ6处理与CK间的叶片P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外,不同处理的香蕉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与CK间呈极显著差异;除CK外,不同处理间不同酶活性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叶片SOD活性与根系活力表现相似,均以PZ6处理最高(423.71 U/gFW·h),其次为PZ6(3 d)+FOC4、PZ6+FOC4、FOC4(3 d)+PZ6和FOC4处理;叶片POD活性表现相反,以FOC4处理最高(355.07 U/g·min),比对照极显著增加82.33 U/g·min,以处理PZ6最低(273.84 U/g·min).[结论]棘孢木霉PZ6菌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苗对枯萎病菌的防御能力,提前施用PZ6菌株可有效阻止病原菌FOC4侵入香蕉苗,延缓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5.
在香蕉苗6叶期分别接种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在接种后1、2、4、6、9 d,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4种与植物抗病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接种蜡状芽孢杆菌后,POD、PPO、SOD活性在接种后2d达到最高值,明显高于对照和接种香蕉枯萎病菌,PAL活性在接种后6 d达到最高值;而接种香蕉枯萎病菌后,POD、PPO、PAL活性在接种后24 h达到最高值,并明显高于对照,SOD活性在接种后2 d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6.
水稻感染污点病菌后三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抗感品种感染污点病菌后,植株体内防御酶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病品种的POD、PPO、PAL的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抗病品种POD、PAL二种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均比感病品种早,但病菌侵染寄主植物后,PAL在植株体内的反应比POD快。抗、感品种体内PAL分别在接种后第1天和第2天达到酶活性高峰,POD分别在接种后第3天和第4天达到高峰,而PPO活性同时在接种第2天酶活性达到高峰,但抗病品种的PPO高峰期酶活性值比感病品种高。建议在品种抗病性鉴定中,可初步以PPO做为该病抗病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与烟草品种抗野火病呈正相关。抗感品种健康植株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差异显著。抗感品种接种后POD活性在12,16d出现两次高峰,PPO活性在10,14d出现两次高峰,PAL活性在10,16d出现两次高峰。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感病程度、不同接种时间的绿豆叶片取样, 并对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绿豆感病后这3种酶活性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和PAL活性在接种第4d达到最高峰,而PPO活性在接种第4d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9.
 Pichiamembranefaciens能有效抑制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笔者观测和比较接种拮抗酵母菌P .mem branefaciens和软腐病菌Rhizopusstolonifer对采后桃果实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桃果实接种P .membranefaciens +R .stolonifer 2 4h后 ,PPO和PAL活性开始升高 ,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只接种R .stolonifer也能诱导桃果实PPO和PAL活性的增加 ,但效果不如接种拮抗菌 +病原菌的好。然而 ,接种拮抗菌 +病原菌和只接种病原菌对诱导POD活性都没有明显的作用。可以认为 ,拮抗菌诱导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是发挥抑病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11.
在接种TMV两周后测定了5个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的PAL、PO和PPO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感病各品种接种TMV后PO、PPO酶活性均比相应健株高,且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负相关,而P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正相关;PAL活性变化与抗性无相关性;抗、感品种病株守氧化物酶同工酶都比相应健株酶带多,且抗性品种比健株多出2条酶带,而感病品种只多出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2.
使用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A5-6,C10-1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以不同的接种方式对4~5叶香蕉组培苗进行根部接种,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这3种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植物产生抗性的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生防菌A5-6和C10-1诱导处理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高于对照(CK),生防菌和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的POD和PPO酶活峰值高于生防菌和病原菌单独接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硅和诱导接种对黄瓜炭疽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以抗 /感炭疽病的津研 4号和新泰密刺两个黄瓜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炭疽菌对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诱导接种能使处理叶 (第3叶 )和非处理叶 (第 4、6叶 )的PPO活性显著增强 ,能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 ,而加硅与不加硅处理之间的PPO活性差异不显著 ;随着叶位升高 ,诱导接种与不诱导接种处理之间的PPO活性差异越小 ,甚至在第 6叶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由下向上 ,所获得的系统抗病性逐渐减弱。同样 ,诱导接种能增强植株PAL活性和提高植株木质素含量 ;但加硅处理均不能提高植株PPO、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 ,甚至使PAL活性还略有降低。经诱导接种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 ,相对免疫效果达 33.2 % ,而不施硅接种处理与施硅接种处理之间的植株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集或交流的方式共得到海南、广东、福建、云南和广西等省区的29个市县的57个粉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菌株,并利用盆栽伤根淋灌法接种粉蕉苗,系统评价了57个Race 1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供试的57个Race 1菌株表现出很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强致病力的菌株有32个、中致病力的有23个、弱致病力的有2个,分别占供试菌株的56.14%,40.35%,3.51%。供试的粉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小种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已分化为强、中和弱3种致病型,强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6个不同抗性番茄品种接种ToMV两周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ToMV后POD、PPO和PAL活性均比相应未接种株高,而且POD、PPO和PAL的酶活增长率与抗病性成负相关;感病品种接种株的POD同工酶谱带数都比相应未接种株多出2条酶带,而抗病品种只增加了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桂蕉6号在广西对不同来源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抗性,并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为香蕉新品种抗性鉴定提供备选鉴别菌株。【方法】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分别将不同来源的Foc4菌株(J-2、SD-2、T-2、W-2、F-2)同期接种于苗期香蕉品种桂蕉6号,并于接种后10、15、20、25和30 d观察植株叶部发病症状,30 d时解剖蕉苗球茎,观察球茎的变化。综合受侵染后桂蕉6号内外部症状,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SD-2、J-2、T-2和W-2菌株对桂蕉6号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SD-2和J-2致病力最强,接种10 d后植株叶片边缘开始变黄,15 d植株叶片黄化明显,30 d后植株矮化、弱小,甚至枯死;接种T-2、W-2后20 d,香蕉植株也出现黄化,但植株仍能正常生长;F-2致病力相对较弱,但仍属中等致病力菌株。【结论】桂蕉6号为感病品种,在种植中应加强对枯萎病的防控。在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时,可选用致病力较强的J-2和SD-2作为备选鉴别菌株。  相似文献   

17.
烤烟感染赤星病后4种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11个烤烟品种接种赤星病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多酚氧化酶(PPO)、硝酸还原酶(NR)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抗赤星病强的品种,PPO在接种36h内活性升高,以后下降;POD同工酶活性变幅大,变化快,接种初期活性稍下降,然后增强,其中以阴极端2,4同工酶带增加较快,接种180h后就由弱酶带变为强带;NR活性变化不大;AAO活性提高.相反,抗赤星病弱的品种,ppo活性低于对照;POD同工酶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NR活性变幅大;AAO在接种初期活性下降,84h后回升.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烤烟烟株接种赤星病菌后的4种酶活性的测定,探察到了一些抗病机理,为进一步筛选烟草抗赤星病的生化指标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5个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禾谷缢管蚜后植株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虫后,随着接虫天数的增加各个小麦品种的PPO活性都比同期对照有所升高,其中抗虫品种的PPO活性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感虫品种,不同抗性品种PPO活性差异显著(P<0.05);PPO活性与品种抗蚜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3 9).接虫后第1天各个品种总酚含量都比同期对照有所增加,但抗虫品种第3天和第5天的总酚含量都比同期对照有所降低,而感虫品种则相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总酚含量与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生防菌诱导水稻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防菌bio—2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接种于正处于分蘖期的水稻植株上,测定其与植物抗病有重要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ly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ase,PPO)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处理后,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在接种后第5d。稻瘟病菌、稻瘟病菌+生防菌bio-2处理组的POD活性达到最大值,但到接种后第8d开始略低于对照;稻瘟病菌+生防菌bio-2、生防菌bio-2处理组,其叶片内的PAL活性仅在第1—2d内高于对照,其后均低于对照;在稻瘟病菌+生防菌bio-2、生防菌bio-2处理组,其PPO活性除在第2d高于对照外,其余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