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卿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Z1):435-438
概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学观察,对棉花雄性不育性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刘少卿  余筱南 《作物研究》2006,20(5):435-438
概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形态特征、遗传基础、生理生化特征和细胞学观察,对棉花雄性不育性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小麦遗传型和生理型雄性不育在生化机制上的异同,以遗传型[S型不育系ms(S)2611和ms(S)1376]和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西农2611和西农1376(高温诱导和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雄性不育)为材料,分别取其小孢子处于单核早期的幼穗,单核后期、二核期、三核期的花药及旗叶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发育时期的旗叶可溶性蛋白中尚未发现特异蛋白的存在,但在花药中发现有特异蛋白的存在,表现在二核期生理型雄性不育及遗传型雄性不育材料均比正常的可育材料缺少了1条分子量为31 kD的多肽.这条多肽很可能是花粉发育过程中某一环节所必需的,缺少了它就形成不育,因此这条多肽很可能和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棉花雄性不育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棉花雄性不育系选育、不育性遗传基础、雄性败育过程细胞学观察、不育系生理生化特性及不育系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对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近几年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反应、育性遗传、生理生化、胞质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开辟A3型细胞质源以及A4、9E、A5、A6型等不育细胞质源,选育异胞质雄性不育系,将会在育种与生产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麦遗传型与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小麦遗传型和生理型雄性不育生化机制上的异同,以遗传型(S型不育系)和生理型雄性不育小麦(高温诱导和化学杀雄剂SQ-1诱导)为材料,分别取其小孢子处于单核早期的幼穗,单核后期、二核期、三核期的花药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型雄性不育系和经杀雄剂SQ-1处理后诱导出的生理型雄性不育,其POD、COD同工酶的活性比对照材料弱,且条带少;经高温诱导出的生理型雄性不育,其同工酶活性比对照强,且条带多。三者比较后可知,经SQ-1诱导的材料及S型不育系抑制了某些酶带有关基因的表达,使物质能量代谢受阻,造成雄性不育的发生;经高温诱导的材料在高温逆境中其活性氧自由基含量高,发生剧烈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组织抗氰呼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氰呼吸与雄性不育的关系是近几年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之一。Kuiper曾报道,雄性不育的车前草幼苗根组织与保持系相比具较低水平的抗氰呼吸。随后,夏涛和刘纪麟及Musgrave等分别在玉米、堆心菊(Helenium amarum(Raf.)H.Rock)、披针叶车前草(Plantago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自然或人工诱导产生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叶绿体和线粒体与WCMS的关系作了概述。“二型学说”解释小麦雄性不育更为合理,不同类型的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不同,核质生理生化,遗传的不协调,干扰了花粉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从而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9.
棉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棉花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类型、细胞解剖学特征、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等几个方面介绍棉花雌性不育系不育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棉花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自然或人工诱导产生的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WCMS)的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叶绿体和线粒体与WCMS的关系作了概述。“二型学说”解释小麦雄性不育更为合理;不同类型的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不同;核质生理生化、遗传的不协调,干扰了花粉正常生长发育的过程,从而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产量及有关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等杂种优势及其遗传特性、生理生化基础等进行了研究。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育成了40多个强优势双低油菜杂交种,其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河南省在2003-2016年平均单产为2288.6kg/hm2,比1978 -2000年的平均单产提高50%,比全国同期平均单产高23.58%。今后河南省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重点是选育和推广高含油量、抗倒伏、抗裂角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同时加强抗根肿病的防控和抗病品种选育,充分挖掘油菜在菜用、肥用、饲用、蜜用和观赏等多功能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以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SQ-1作为诱导剂,西农1376为材料,构建了西农1376不育和可育生理系,通过扫描电镜、荧光定量PCR、气相质谱等技术,研究了小孢子花粉形态、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硬脂酸和赤霉素含量和花粉育性。结果表明,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粒畸形,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硬脂酸含量显著上升,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可育系。赤霉素对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一定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弄清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与非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的生理生化特性是否存在差异,对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以及二个非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681A和392A,以及它们的保持系湘油15号,681B,392B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雄性不育系15A与其它二个雄性不育系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其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涝渍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形态、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植物抗涝的机制,总结了植物涝渍胁迫研究的方法,阐述了植物涝渍胁迫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克隆耐涝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涝性植物新品种,同时加强植物的田间管理等提高植物抗涝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豆抗疫霉病菌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豆膜质过氧化水平和保护酶体系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条件下生理生化反应,以探索抗病品种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结果证实,苯丙氨酸酶是诱导大豆产生全株抗性的重要酶,在接种疫霉病菌后,抗病品种苯丙氨酸酶活性迅速增强,诱导植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6.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支撑体系是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性。高粱杂交种单产的大幅提升与核质型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密不可分。迄今,已育成A1、A2、A3、A4、A5、A6和9E 7种不同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的细胞质因子已标记在线粒体DNA(m tDNA)上,采用线粒体基因组RFLP技术能区分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用高粱材料测定不同高粱细胞质不育性的育性反应,形成了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赤霉病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抗赤霉病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刘思衡(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近年来有关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渐多,在器官水平、愈伤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由病原菌或其毒素染病后细膜的损伤和渗透性,酶活性、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增加、细胞解体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这对认识...  相似文献   

18.
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树的抗寒性是茶树长期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开矿和生理生化特征。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与茶树抗寒生理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茶树性状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以及在低温逆境中,茶树体内生理生化成分、酶的性、细胞活力航膜透性的变的研究,均可找到茶树抗寒怀间接鉴定的指标。有些方法如电阻法,“TTC”法因简便可行已被广泛使用,也有的指标如特征酶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有把抗寒性这  相似文献   

19.
植物耐热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温胁迫已逐渐成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它通过影响植物的基因表达、生理特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外观形态、花粉育性,从而导致植物的产量品质下降。从热胁迫、高温对植物外观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的影响,以及植物耐高温分子生物学机制、耐高温品种的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钟蓉  罗鹏 《作物研究》1995,9(4):43-45
对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作了综合评述。认为油菜的雄性不育性一细胞器DNA结构发生变异,以及线粒体基因重组有关,但与质粒无关。此外,雄性不育与与atp,cox基因的调控,蛋白质、酶变化等有关。已发现油菜的不育性很不稳定,易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